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吕瑶 《理论导刊》2021,(2):42-47
作为贯穿党的各项建设的一根红线,制度治党是政党进入制度化阶段的治理形态,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尝试与实践探索,具有一脉相承的延续性、纲目并举的整体性、刚柔相济的协同性的鲜明特征。当前,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总体上效果显著,但仍面临着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有待健全、党内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尚需完善、制度执行力和均衡度急需增强等不容回避且亟待破解的新问题、新任务、新挑战。为此,需构建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实施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强化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2.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章始终是管党治党的根本依据;党的政策(决议与指示)、党的纪律、党内法规等始终都是管党治党的基本依据。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以章治党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治理模式的基本特点,但各个历史时期比较而言,以章治党、纪律治党与政策治党相结合,可谓革命时期治党模式的显著特点。这一治党模式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得以延续;聚焦坚持与改善党的领导、以章治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可谓改革开放时期治党模式的显著特点;坚持"法纪分明、纪在法前",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实行以章治党与依规治党相结合,可谓新时代治党模式的显著特点。从根本上看,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治党模式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有很多重要论述。其中包括了对中国古代社会统治集团自我制约和中国共产党自我管理经验的总结。习近平同志近期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必然要求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的思想,并进而提出对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的具体要求,强调要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严格执行党规党纪,强化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德法相依,构成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底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党内法规制度是党内治理现代化的主要载体。新时代以来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党理念和实践在政治、法治与文化三个维度上的现代性进步。政治维度上,廓清了以制度治党通向现代政治文明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机理;法治维度上,昭示了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要义;文化维度上,蕴含了"民本""德治""礼序"等传统思想融入现代"党规之治"的文化历史逻辑。三个维度间平衡、协调与统一的"三位一体"关系,是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努力的目标方向,也是在此过程中处理党内法规体系解决诸多现实问题的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5.
祝捷 《瞭望》2020,(5):54-5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依规治党,建立健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需要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的紧密结合与协同互动。当前,二者的深度结合与互动面临着党内制度法规建设有待加强、党员干部"精神之钙"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党内监督机制有缺陷、"规治"与"德治"衔接机制不完善等现实瓶颈。为此,要从制度安排、思想道德教育、监督体系设计、相互转化与对接机制构建等方面探索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对策,推动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的同频共振和协同发力,形成"善规"与"善德"互动互促的良好态势,从而实现不敢腐、不易腐、不愿腐、不想腐的目标,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相似文献   

7.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和基本遵循。新时代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之策,要遵循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统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在路径选择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内法规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专业队伍和构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体系的现实路径,形成和巩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思想保障、政治保障、人才队伍保障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7,(1)
<正>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制度治党和依规治党永无止境。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党内法规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历史使命、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属于"治本"范畴,贯彻落实党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法治建设的新征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只有加强党内法规建设,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依规管党治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党内法规评估是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法规评估确认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质量、价值,并通过发现不足、提出建设性修订方案赋予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因境制宜的灵活性和与时俱进的时代协同性,使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适应管党治党之现实需要。"评""估"二分系统构建党内法规评估整体框架,确定党内法规评估价值层面的内在要求和技术层面的外化策略,遵循"以评促改,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不断推进党内法规评估体系建设、提供党内法治有效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1.
柯芳 《学理论》2013,(21):319-320
学校主要靠办学质量赢得生源,对于独立学院,更是如此,学风状况是衡量独立学院办学水平的标准之一,目前独立学院的学风存在很多问题,既有学校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以及社会的因素,那么就应从这些原因入手着力去改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研究,在宏观层次上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问题,要向前推进,就需要借用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向微观层次进军.微观层次研究是一个崭新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又是主要阵地.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涉及到一个学科群,至少包括马克思学、列宁学、马克思主义学、马克思主义典藏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系列考据解读、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逐步把这些学科建立起来,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群建设,也有助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基于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意识,国民社会责任感的状况直接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然而,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充斥,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频发,严重制约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旨在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为对象,分析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进而,从多方面努力,避免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姜胜影  李广才 《学理论》2010,(10):238-239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冶素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是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价值取向来建构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的。在他看来,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绩效性基础必须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的需要,意识形态基础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映人民的愿望,法理制度基础必须在民主的基础上体现人民的意志,执政党权威基础必须在维护人民利益的基础上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传统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了材料力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德治思想,从汉代儒家逐渐取得独尊地位以后开始影响我国两千余年。在这期间我国自君主以下都十分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执政者也将德治思想运用到具体的治国实践中。在德治思想的影响下,政府在选拔官吏上也特别注重候选者的道德修养。在此思想刺激下,我国曾经出现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士大夫。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德主刑辅的思想也必须随之改变,形成以法治为主,德治为辅的现代国家制度。让德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从而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才能使德治思想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公共权力异化成因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权力的腐败就是公共权力的异化,亦即公共权力的质变。权力质变的根据在于其自身内部固有的矛盾,它们使权力本身具有异化的内在可能性。因此,反腐败的实质就是通过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和遏制权力异化由可能转化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新帝国主义在21世纪是一个热门词。在美国的语境中新帝国主义被美化为一种仁慈动机,但是在西方左翼语境中,新帝国主义依然是以剥夺为本性的帝国主义。本文所说新帝国主义是指后者。在新帝国主义时代背景下,由于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表现出来的责任使西方学者尤其是左翼学者关注中国。在对中国的评价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提法是"北京共识"和"淡色中国"。但是,中国发出自己的声音才是最重要的。中国对话语权的争夺应当重审西方对中国的评价,实现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勇于自主创新,对自己充满自信。  相似文献   

20.
罗俊 《学理论》2012,(17):213-214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的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特征的总和,是教师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它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发挥人格力量的独特魅力去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