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老子管理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是春秋时代人 ,著有《道德经》 ,亦称《老子》。全书分上下两篇 ,共八十一章 ,是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老子》是人类思想发展中的宝库 ,它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生态思想、医疗保健思想 ,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遵循“道”的自然法则是老子哲学学说的基础 ,同时又是他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基础。老子把“道”从世界本源问题运用到国家政治问题上 ,提出了他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老子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思想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第一 ,老子提出了“自然无为”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自然…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6,(5)
《老子》中存在着许多值得现代教育借鉴的思想,本文将从教育的最高准则、教育的终极目的和教育的态度方法来阐述老子思想中的道德观、自然观和"无为""不言"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意在通过老子哲学对现代教育进行回视和反思,并揭示《老子》中所隐含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党的建设》2010,(4):48-48
老子的事迹,已不可考证。根据《史记》所说,老子是春秋时代楚国人,名耳,字聃,姓老氏李。曾当过周王朝的史官,孔子34岁时曾向他请教过有关古代礼仪的问题。老子晚年,看到周王朝日趋没落,于是回到故乡楚国苦县过着隐居生活,著书立说,"言道德之意",这就是今天流行的《老子》一书,又叫《道德经》。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包含有较为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4.
正《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李耳)所著。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道德经》同时也是道家哲学的主要思想来源。《老子》上篇为《德经》、下篇《道经》,之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共分为81章。这部伟大的哲学著作自古以来被视为中国哲学的精神宝库,其中包括治国、文化、修身、齐家等诸多内容,是跨越时空和文化的先贤哲学。  相似文献   

5.
与康有为、谭嗣同对老子的抨击相反,严复对老子格外青睐。事实上,严复推崇老子的过程,就是对老子的思想予以解读、诠释和重新发现的过程。在《〈老子〉评语》中,严复对老子思想的诠释集中表现为基于“第一因”的哲学思想、天演学说和民主思想三个方面。这些内容既是严复对老子思想的解读和诠释,也表达了他对老子的态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笑人 《党史文汇》2002,(8):24-25
老子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年长于孔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子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以“道”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虽然只有短短五千余言,但超过与之同时期的无数鸿篇巨制,可谓博大精深。一生嗜书如命的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代对《老子》一书和老子思想即已非常熟悉。他在《讲堂录》里便记有:“《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1917年暑假,毛泽东与同学萧子升一道“游学”时,在…  相似文献   

7.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著《道德经》(即《老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两千多年来对我国社会文化产生巨大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中、晚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有较大变化和发展的时期。《道德经》一书,作为老子思想的集大成,是那个时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深刻的反映,无疑也留下了老子弥足珍贵的经济思想。老子在《道德经》中,用哲人的眼光,描述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所呈现的复杂情形,表现了古代思想家对经济生活的深刻洞悉。  相似文献   

9.
老子名李耳,是春秋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传说孔子曾经拜他为师。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者,其所著《道德经》81章,虽仅寥寥5千余字,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语言优美洗练,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仅次于《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统治者———社会的管理者要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而采取超前措施,不仅要防患于未然,更要掌握大事的先机,这一思想对于成功的管理是极其关健的,具有很大的价值。与我们今天所讲的“超前管理”不仅吻合,而且是在较为深刻的哲学层次上对超前管理做了概括。1.对超前管理精髓的经典…  相似文献   

10.
老子散论     
一、老子生于河南鹿邑 老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五千言《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说,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子生地在河南鹿邑。一是古文献上有明确记载。《史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后汉书·桓帝纪》载,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十一月,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郦道元《水经注》载:“谷水又东迳赖乡城南……自此东入涡水,涡水又北经老子庙东,庙前有二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给乡村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震荡。重建乡村社会道德观念,夯实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重建与乡风文明相适应的现代农民职业观念、义利兼顾的道德价值,物质精神并重的伦理道德观;采取各种措施,多管齐下,努力完善乡村社会道德重建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伦理构建何以合理可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虚拟社会伦理生活不同于现实实存社会伦理生活。因此,对由网络虚拟生活所引发的诸如自主自由与责任淡化、价值多元与道德冲突、非人性化与道德冷漠等基本伦理问题的解决以及网络伦理的合理构建,也就不能只停留于对个体德性的要求,而应从网络虚拟社会自身特点与内在矛盾,以及网络生活的基本伦理问题的生成、运行和实现机制入手,以制度同意为着眼点,方可使网络伦理构建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和实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行政道德本质上而言是民主道德。其建设包括以行政道德的法制化为特征的制度伦理建设;以民主的道德化为内容的道德规范建设;以民主道德的社会化为途径的舆论建设。这三方面相互作用、互相统一,共同构成社会主义行政道德建设的基本框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应的民主道德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梦想和道德就是人类观念领域和文化世界的两翼,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走向更加富强、文明、和谐的美好未来,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中国共产党一直矢志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梦想,一直努力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梦想与道德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具有重要理论内涵。具体来说,中国梦体现了团结爱国、改革创新的伦理精神,反映了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价值追求,彰显了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影响颇深,其中科学的合理成分经过继承、改造和升华,已经成为毛泽东政治思想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民本思想与群众路线思想、传统策略文化与统一战线思想、中国古代修身理论与党员队伍建设思想的联系都是相当紧密的。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提出了培育“四有”公民的思想,并把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四有”公民的基本内容。江泽民继承了邓小平“四有”公民的思想,把培育“四有”公民确立为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还把这一任务提到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与命运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政治理论,切断了国家、君权与上帝的联系,使国家学说与宗教神学相分离,使政治理论观点摆脱了道德的束缚,掀开了政治学说的新篇章。他既鼓吹君主制又讴歌共和制的二元化政体理论,是符合意大利现实的进步思想。马基雅维里的政治理论,奠定了近代资产国家学说和政治学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思想是传统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思想,它萌发于古希腊哲学,主要探讨世界及其本质;它在近代得以确立,进入认知主体性阶段;它在现代得以发展,以人的生存为基础,又被称为生命主体性思想。  相似文献   

19.
《周易》作为我国古代的经典力作,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其中又以大忧患意识尤为突出。这种大忧患意识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成为历代开明执政者的治国要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这种大忧患意识为镜,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对于治国安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急速转型期”,各种社会思潮交织在一起,社会意识形态易呈现一种紊乱倾向,导致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抵御外来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侵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