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和强 《友声》2007,(1):32-33
2006年6月至8月,对外友协参与主办的第七届中国蓬莱“和平颂”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盛典先后在韩国釜山、美国华盛顿、法国波尔多和中国蓬莱举办。本届和平盛典主题活动分文艺演出、展览展示、交流研讨和国外分会场4部分,共20项内容。8月20日至24日在蓬莱和平广场举办了开幕式晚会、国际青少年文艺晚会、山东省杂技团专场演出、天津青少年艺术团专场文艺晚会、闭幕式晚会和蓬莱“和平颂歌”大家唱激情广场6场大型广场文艺演出活动。来自印度、韩国、泰国、尼泊尔、蒙古、美国和国内的演出团体参加了演出,“和平颂歌”大家唱激情广场活动集合了…  相似文献   

2.
新郑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出生、创业、立国、建都之地,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一统天下、成就伟业的日子,因此民间一直流传着“三月三、拜轩辕”的习俗。为弘扬传统文化,从2006年起,郑州市每年都在新郑举办规模宏大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5年来,我市各级统战部门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深化“根在中原”活动,以黄帝文化为媒介,打造炎黄子孙共有的心灵家园,借助拜祖大典这一文化盛典,构筑起统战工作新的舞台。  相似文献   

3.
2007年1月,由车族风共同传媒、搜狐汽车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以“见证辉煌成就未来”为主题的“2006首届中国汽车风云榜颁奖盛典”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拉开帷幕。来自各界的领导及全国各地主要汽车企业的代表和主流新闻媒体出席了本次颁奖活动,共同见证2006年中国汽车行业年度盛事。  相似文献   

4.
《时事报告》2006,(6):F0003-F0003
中国和俄罗斯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随着各领域交往的不断加深,两国的文化教育领域合作日趋成熟。2006年中国的“俄罗斯年”和2007年俄罗斯的“中国年”,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借鉴,必定会为两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注入新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肖柏 《时事报告》2007,(4):30-31
1月12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北京语言大学等机构发布了“2006年中国报纸、广播、电视十大流行语”。在文化类中,“于丹”、“易中天”赫然在列。教授人气赛过明星,成了2006年中国文化界一道难以言状的景观。“乙醚”(易中天的拥戴者)、“鱼丸”(于丹的拥戴者)、“年糕”(阎崇年的拥戴者)、“海飞丝”(纪连海的拥戴者)等等,一时间成了各大娱乐媒介的热词。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记者刘如东王桂桃实习生曹钰报道2006年12月27日,“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成立大会暨2006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本次活动得到了国家、各省自治区和各有关单位的认同和支持,党和国家高层领导对本次论坛非常关注,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先生、  相似文献   

7.
于2006年10月16日结束的第五届中国南京(六合)“茉莉花文化旅游节”是六合历史上举办的规模最大、活动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文化盛会。本届“茉莉花节”以发源于六合的民歌《茉莉花》为旗号,成功开展了音乐文化、美食文化、雨花石文化、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8.
《政工师指南》2006,(6):F0004-F0004
继2006年11月19日天津港在第五届全国企业文化年会上“荣获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之后,2006年12月7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的“2006全国企业文化(天津港)现场会”上,天津港又被命名为“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后,在基层怎么落实,用什么去引导和推进?这是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呼和浩特车站按照党中央和铁道部的要求,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战略任务,摆在重要位置,从建设和谐文化入手,在加快和谐发展上着力,推动了企业的各项工作。2006年,在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影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成功案例发布暨2006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年会”上,我站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案例奖和优秀单位奖,站长荣获了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党委书记荣获了“CCO-首席文化官”证书。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1,(4):55-55
2006年以前,台湾高中学生必修《中国文化基本教材》:2006年以后,改为“选修”。理由很多,如减轻学生负担等等,但心照不宣的原因,则是当年民进党执政时期的“去中国化”效应。  相似文献   

11.
8月29日晚8点半,奥林匹克公园“伦敦碗”体育场。 2012年伦敦第十四届夏季残奥会开幕式,一场蕴含深刻英国元素的残奥会开场大戏在这里隆重巨献。开幕式当天下了一天雨,此时虽雨停,气温却低至14摄氏度,许多人穿着夹克难挡寒气,便将雨衣套在身上。尽管如此,堪称残奥历史耗时最长的4小时开幕式,依然成为全球残疾人大团聚的欢庆盛典,成为中国残奥军团伦敦追梦旅程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8月29日晚8点半,奥林匹克公园“伦敦碗”体育场。 2012年伦敦第十四届夏季残奥会开幕式,一场蕴含深刻英国元素的残奥会开场大戏在这里隆重巨献。开幕式当天下了一天雨,此时虽雨停,气温却低至14摄氏度,许多人穿着夹克难挡寒气,便将雨衣套在身上。尽管如此,堪称残奥历史耗时最长的4小时开幕式,依然成为全球残疾人大团聚的欢庆盛典,成为中国残奥军团伦敦追梦旅程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四川这片文化沃土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日的首选地。2006年7月,“中国文化遗产日四川成都周”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的故乡——成都金沙遗址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4.
魏创基 《两岸关系》2006,(10):37-37
高山长青,洞庭壮阔,岳台高校,携手合作。2006年8月22日至31日,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主办,湖南省岳阳市台办承办的“2006两岸学子中华文化研习营”开营暨中国文化大学与湖南理工学院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签字仪式在岳阳举行。台湾青年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86名营员和湖南理工学院的学生共200人,参加了研习营活动。学子结对而坐,研讨岳阳文化湖湘文化、“忧乐”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教育魅力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营员们正是沿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相似文献   

15.
盛世和韵     
牙韩彰  周家志  黄吉遇  朱金莉 《当代广西》2006,(22):F0003-F0003
金风送爽,大地飞歌,盛世和韵。10月31日晚,2006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盛大开幕。天下民歌,再聚绿城,南宁又一次成为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交流的焦点。经典民歌、时尚音乐,民族特色、异域风情——这是异彩纷呈的文化大餐;陕北民歌、土家山歌、蒙古长调、宁夏“花儿”,还有来自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法国等国原汁原味的民歌——这是民歌艺术的辉煌盛典。在这璀璨绚丽的民歌舞台,在这洋溢风情的绿城歌海,唱的是天籁和声,唱的是山水和风,唱的是友邦和弦,唱的是盛世和韵。盛世和韵@牙韩彰 @周家志 @黄吉遇 @朱金莉…  相似文献   

16.
曹琪 《今日上海》2012,(5):32-33
自1994年创办以来,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在历经多年的磨练与打造,已逐渐成长为上海市著名的文化品牌与节庆活动。去年,该节更名为“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仍秉承“以节兴茶,传承文化精义;以节为媒,促进经济互动;以节兴区,扩大闸北影响;以茶载道,提升市民素质”为特质,在每年茶叶丰收之时为人们奉上一场美轮美奂的茶事盛典。  相似文献   

17.
确立发展文化产业的国策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从1994年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0年的风雨历程。10年间,从对文化可否“产业化”的质疑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政策的确定,从《中国文化报》最早的“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大讨论到写进中共中央十六大报告,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飞速的发展。1998年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的设立,标志着中国政府把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了政府工作的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从根本上讲就是保持与“三个代表”的一致性,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它不仅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而且关系到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竞争力及国家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思想工作》2007,(4):27-27
邵龙宝在《学术界》2006年第6期撰文指出,文化传统的所有复杂性来自于“新”、“老”传统复杂地纠葛在一起形成的难题。问题之根本在于,应将中西方文化传统置于现实中去考察:文化研究必须研究现状.由现状出发回到传统,再由传统回到我们的生命存在——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月,奥地利外交部长费雷罗·瓦尔德纳女士宣布将于2006年在奥举办“中国年”活动,以庆祝奥中建交35周年,增进对华了解,促进双边合作。双方商定,此次活动由奥中友协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承办。两国政府十分重视此次活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奥地利总统菲舍尔、总理许塞尔等两国领导人均向2006奥地利“中国年”发来贺信。中奥有关部门、机构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2006奥地利“中国年”包括近百个项目,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多个领域。2006年1月23日,“中国年”活动在维也纳拉开序幕,500余人出席,菲舍尔总统祝贺奥中建交35周年并宣布“中国年”开幕。在2006奥地利“中国年”开幕之际,预祝所有项目圆满成功,祝中奥友好合作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20.
李婧 《小康》2014,(2):54-56
说起山水盛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下称“山水文化”).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说起《印象·刘三姐》相信很多人要么曾亲身体会要么曾心向往之。这台完全扭转了中国旅游演出市场走向的山水实景演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