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广文 《人民论坛》2012,(25):70-71
面对21世纪人类的现实发展,文化哲学应该体现文化创造与哲学反思的双重自觉。唯如此,我们的现实文化实践才会洋溢着自觉的人文关怀,我们的社会发展才拥有自觉的目的指向  相似文献   

2.
高原  朱长兵 《求索》2012,(7):197-198,251
"反思"是黑格尔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概念,"反思"在黑格尔哲学中有两种基本用法,即积极的用法和消极的用法。黑格尔反对消极反思,而主张积极反思,这种积极反思是对反思的反思,进而对反思的反思的反思,如此下去,体现出反思的彻底性。正是由于这种彻底性反思,才使得黑格尔哲学得以可能,可以说,黑格尔哲学的形成离不开这种积极的反思。在现阶段,我们还缺乏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深入彻底的"反思",黑格尔的这一理论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启示,成为社会学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尼采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文化哲学的思想先驱。他在反思、批判、重估一切旧有价值的同时,设想了一种“强力意志”的新的文化理想,体现了一种“破”与“立”的有机结合与统一,为中国文化的转型提供了方法论借鉴。他的整个文化哲学思想,又始终如一地建立在对人的深层理性反思与现实关怀基础之上,为中国文化的转型提供了价值论的启示。反思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尼采文化哲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媒介与技术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对媒介的反思也一定对技术哲学有所教益。技术哲学与媒介研究有类似的发展过程,值得相互借鉴。基于对媒介研究中技术本质、技术价值、技术演化三类媒介——技术思想的梳理,探讨其中蕴含的技术本体论、认识论、价值标准、演化方式,以期对技术哲学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技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和工业革命为其社会现实前提,哲学变革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其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技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对技术本质、技术革命、技术与科学以及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进行反思和批判,这些思考对我们正确理解技术本身尤其是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哲学反思思维的现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是哲学思维的特性,哲学反思思维具有事后之思、纯粹之思、本质性之思和批判性之思等特点。哲学反思思维是人类把握现实世界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阶梯,是事业成功的伴侣,是人生征途的灯塔。人类不断在发展中反思,又在反思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荣华 《前沿》2010,(12):40-42
理论界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有多角度的解读,但从人文主义层面的解读却很有限。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核心在于它的人文主义精神,它强调实践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存在,这是马克思实践观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对人的本质的体现,这是哲学实践观的一大突破;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的科学性使其成为人类未来走向全面自由的思想指针。  相似文献   

8.
黄浩 《前沿》2011,(15):65-68
实践哲学这个概念目前频频出现在学术论文中,但学界却很少反思这一概念的合法性,一旦我们反思这个问题的时候,实践哲学这个概念本身蕴含的悖论性就凸显出来,本论文就是对实践哲学的悖论性进行一些简单的梳理,以,引起学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新兴市民阶层的崛起,具有初步的唯物主义性质的人文主义哲学逐步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这种新哲学一方面表现为古典哲学的复兴,另一方面表现为利用古典哲学形式对新兴自然科学知识进行初步的哲学概括,即表现为自然哲学的崛起。批判性和人文性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柯亨学术生涯中的"政治哲学转向",实际上是他将政治哲学建构为一种解读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新视角的努力。柯亨意识到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遭遇到的社会现实和政治哲学理论两方面的挑战,是促成其"转向"的主要原因;柯亨对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的独特认识和政治哲学视角的现实运用,是其能将惯常被理解为不相容的两个研究领域加以结合的依据;柯亨对挑战的积极应对,对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的政治哲学解读,值得我们借鉴,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  相似文献   

11.
谢先江  张国骥 《求索》2007,(2):122-124
研究马克思技术哲学应该回到马克思所处的特定时代,这样才能本真地发现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在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技术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本文就马克思的技术哲学的核心思想进行探析,并与不同时代,具有相同研究主题的海德格尔、德韶尔的技术思想进行了比较,有利于我们继承马克思技术哲学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2.
哲学追求的不仅是真理,而且是价值,因而是知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统一;哲学把人与世界的总体关系作为自己反思的对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体现了哲学思维的特殊逻辑,即反思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逻辑。哲学的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现代唯物主义"。无论在自然观上,还是在历史观上,现代唯物主义本质上都是辩证的。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包括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同时,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又为哲学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李留义 《求索》2007,(7):116-11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动态的、历史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一种理论反思与提升,是中国人民自觉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并运用到实际中的思维方式的外化,这种思维方式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社会发展得以对话的可能性条件,并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事实背后的内在支撑就是中国具体国情的需要,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趋势,从而使中国的社会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哲学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矛盾"现象:《生活与哲学》本来是学生和老师都较为喜欢的一门课,但是随着课程的推进,哲学神秘的魅力却逐渐消失,老师讲课、学生学习、考试都不过是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渐渐地学生们失去了对哲学的兴趣。反思这种现象,关键是老师在哲学教学中缺乏哲学味。因此,我们老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哲学方式来教哲学,从而改进哲学的课堂教学,还原哲学的魅力与价值,让学生真正喜欢哲学、热爱哲学。  相似文献   

15.
建构行政哲学的路径探讨——以行政学科发展史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哲学是对行政生活的哲学反思。当前行政实践的发展、行政理论的积累与行政哲学建构的不足形成了鲜明对比,提出了对行政哲学的建构路径进行创新的必要性,而行政学科发展史则为我们从新的路径探讨行政哲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行政学科发展史的视角建构行政哲学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对我们研究行政哲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颜佳华  ;王升平 《求索》2008,(2):88-91
法哲学是对法生活的哲学反思,行政哲学是对行政生活的哲学反思。相对于行政哲学而言,法哲学具有较长的研究历史,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法;而行政哲学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初创时期的行政哲学要借鉴法哲学的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等,以推进行政哲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内涵、必要性、途径:论行政哲学对管理哲学的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理产生于有组织的人类活动,行政则与公共组织相联系,是管理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和典型样式。管理哲学是对管理生活的哲学反思,行政哲学是对行政生活的哲学反思。管理与行政之间的有机联系及管理哲学的研究程度提出了行政哲学借鉴管理哲学的必要性。因此,采取适当的途径,借鉴理论形态相对成熟的管理哲学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对处于初创时期的行政哲学及其面向的行政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孙慧 《理论月刊》2012,(9):58-62
现代西方哲学自觉到了语言符号对于意识在逻辑上的优先性,近代哲学对意识的反思转向了对语言符号的反思,扬弃了近代意识哲学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抽象对立.卡西尔的文化哲学体现了现代哲学中介化、历史性的思维方式变革,推进了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反思.同时,面对“卡尔纳普问题”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诘难,卡西尔以对符号的新阐释,为现代哲学走出困境提供了新的可能进路.因而,我们试图在现代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意义上重新审视卡西尔,以期揭示其重大的哲学史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的重新解读在繁荣的背后,也显现出了论争的混乱。我们应该在论争之前反思一个更为前提性的问题,即我们的观点是否被我们无歧义地向对方说出,这就是语言哲学中的"语义上行"思维方式。我们能够看到,诸种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都有一个相似之处,都是围绕着某一个核心概念的演绎,而不同的核心概念及其演绎恰恰是造成各个解读之间无法通融的症结所在。这里面隐含了一种黑格尔式的全景式运演思维方式,而它是未经过反思和批判的。这是对马克思哲学解读进行"语义上行"式反思的重要切入点。必须克服批判与重建过程中的"单线程思维"和"全景式演绎"。我们的任务只是弱化原解读范式的一元权威,因此,必须克服批判与重建过程中以某一逻辑演绎去取代另一种逻辑演绎的极端化方式,而有意识地在不同概念框架、话语系统中呈现多样态的马克思哲学,才能更好地推动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20.
郭庆波 《传承》2011,(2):24-25
通过阐述传统哲学本体论的本质、特征及其缺陷,论证了现代西方哲学(包括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对传统哲学困境的解救的不彻底性。重点阐述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革命,此种解读消除了哲学的任何神秘性,使其回归到现实的根基,即人类的现实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