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文库     
《民主》2005,(7):47-48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6月30日召开的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节约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它植根于地球资源的有限和人类需求无限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开源节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智慧。正是这种智慧,使我们能够趋利避害,未雨绸缪,努力让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建设和谐社会一样,都是中央反思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而提出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某种飞跃。建设节约型社会是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王曼 《行政论坛》2006,(5):80-82
节约型社会是创建社会和谐的前提。中国目前仍是非节约型社会,突出表现在:行政高消费和行政日常开支庞大;生产建设中的资源浪费;政绩工程、官僚腐败浪费巨大;商业服务业及公民日常行为的浪费;再循环产业落后造成资源浪费等。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从生产建设的源头把关;出台节能法,使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制度化、法制化;充分利用传媒优势;积极开发社区功能;将节约纳入行政管理;列为全民教育的必要内容;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交流合作。由此节约的资金、资源可用于缩小两极分化、投资教育、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和政府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资源短缺和资源浪费现象,适时发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主张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社会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刻不容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也不能置身事外。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政府不但应成为倡导者,更应扮演起节约型社会的践行者、示范  相似文献   

5.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短缺是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全球性问题。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从生产和消费领域说明建设节约型社会决不会影响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介绍了国外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经验和作法,提出了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凤龙  张淑芳 《求知》2005,(3):33-3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节约能源、资源是优化结构的重要目标。必须坚决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张钦朋 《党政论坛》2011,(15):27-29
党和政府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资源短缺和资源浪费现象,适时。发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主张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社会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刻不容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也不能置身事外。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创建节约型企业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抓紧创建节约型企业刻不容缓。什么是节约型企业节约型企业是在精益企业和清洁企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模式,是指在产品制造各个环节中,通过采取有效的经济、管理、行政等综合措施,最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加快构建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保障和支撑体系刻不容缓.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强执法监督、建立节约机制、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节约意识,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0.
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三个文明并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迁 《瞭望》2005,(28)
国务院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从三个方面做好近期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将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现实国情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规模增长很快,与之相伴生的资源压力也越来越大。从经济发展模式上分析,我国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要亮点。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相辅相成的,循环经济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主要途径,而资源节约型社会则是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循环经济,可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目前,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如何通过有关政策、法律、制度、道德规范的完善和消费方式的变革来保障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却是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深层次理论和实践问题。本刊组织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初步探讨了其中的一些问题,旨在引起社会对这些深层次问题的深切关注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政府职能: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主要推动力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各级政府充分履行职能作用,通过提高自身科学决策能力、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强化资源节约法制建设、减少政府行政费用支出,必将大大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并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4.
建立节约型政府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是中国未来政府范式的必然选择。节约型政府的核心内涵包括四个方面:节约、循环经济、廉洁高效和以民为本。在中国建立节约型政府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加快建设节约型政府,需要树立节约意识和效益观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同时加强资源节约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建设节约型政府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由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所决定的,是节约型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政府带头节约,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在节约型政府的倡导下,节约型社会才会得到顺利地、健康地建设。可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行政成本,回应节约型社会的诉求,是当务之急之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市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发展品牌经济为重点引导企业履行经济责任,以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城市为重点引导企业履行道德责任,以促进充分就业和发展慈善事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履行公平责任,激发了经济活力,促进了和谐青岛的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引导企业提高对履行社会责任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只有在政府主导下,采取各种法律、经济、技术、社会的手段,才能推动节能降耗.从税收的角度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税收政策措施,包括企业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先进适用技术的税收鼓励政策,对资源浪费采取的惩罚性税收措施,以及对废弃物的征税措施等.  相似文献   

18.
杨秋宝 《求知》2006,(2):3-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他又指出,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上真正体现建设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节约型社会的原则。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重要方面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显然,建设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是我国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至上半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十一五”期间必须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冯飞 《求知》2005,(9):16-17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已提出了要构建节约型社会。近日,国务院又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落实此项战略方针的各项工作。这充分显示出此项战略方针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凌孚 《民主》2008,(2):9-10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我们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角度看,许多党政机关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意识越来越强,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起到了一定的节约效果。决策科学化是建设资源型社会的重要一环。但我们也发现,因决策的轻率、失误带来的浪费仍然严重,而且这种浪费因其形式更加隐蔽和公众知情权有限以及损失情况难以量化.还没能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