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网络政治日益勃兴的时代,为建立一个健康的网络政治空间,应当对我国网络政治活动进行规范。当前我国网络政治活动存在着法制不健全、非理性化、政府主体没有体现应有的引导作用等问题,应从建立双向合作机制、自我约束机制和沟通信任机制等方面规范我国的网络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的政治参与渠道,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传统政治参与方式无法超越的优越性,它有助于人们及时表达政治见解,释放情感情绪;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调整政策,化解矛盾,从而实现政府与公民的有效沟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实现社会政治的稳定。但是,网络政治参与也对我国的民主机制和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我们只有采取有力措施,才能趋利避害,保证社会的政治稳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政治环境,引发了政治方式和内容的变革,推动了网络政治的进程。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实现政府政治决策和公众民意表达互动沟通的有效平台,成为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路径选择。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网络政治的发展进程,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积极作用及负面作用,并对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龙立军  姜子华 《求实》2007,(3):54-56
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现代性变迁,面临着动力与阻力因素的综合作用。政治领域外社会生态系统的变革、大众传媒的发展、多元利益群体的分化和政治领域内政党—国家的力量、合法性的价值诉求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其现代性变迁的主要动力资源,它们推动着政治沟通的变迁和发展。而体制外和体制内的因素,形成了其现代性变迁的阻力因素,它们共同造成了政治沟通变迁的困境。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现代性变迁,则是在动力与阻力间的力量对比和冲突互动之中实现运行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同心思想"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沟通方式,不仅突破了政治沟通的原初涵义,而且还拓宽了沟通覆盖面,增强了沟通效能。"同心思想"是执政党和参政党在新形势下积极互动的结果,是我国党际关系发展的新阶段,是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必然逻辑,理论上实现了政党政治的知识增量,实践中对实现中国式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政治文化是我国的主导型政治文化,具有引领政治亚文化,整合各种政治力量及培养高素质公民的功能,特别在党的制度建设和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为党的执政体制建设提供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合法性基础,以及进行宣传动员并检验和发展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7.
龙立军 《求实》2008,(5):61-63
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现代性变迁,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从正向作用来看,其将在国家、社会以及个人三个层面,有助于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具体表现为:它有利于国家层面政治生活基本格局的优化和政府效能的提高.有利于社会层面公民社会的培育和社会和谐的形成,也有利于个人层面政治权利的实现和政治社会化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政治沟通的学术研究在20世纪40 -50年代的美国兴起,由卡尔·多伊奇创立和发展.政治沟通理论既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基本主体,又是政治分析框架中的重要一环.政治沟通无论作为研究的对象还是分析的工具,在国内外都有不少的研究成果.文章主要利用政治沟通理论和方法,以结构功能主义为视角,同时采用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对中国乡村政治沟通进行一番分析、阐述,力图剖析乡村政治沟通制度及其运行过程中的障碍与原因,提出完善中国乡村政治沟通的路径与对策,促进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十年来,我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涉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内容构成、影响因素和提升对策等多个方面,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已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内容的体系性、研究视域以及教育合力实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未来应在深化内容体系建构、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促进学生自育自为、着力于协同合力的生成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0.
提升执政党的政治沟通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执政党政治沟通能力存在几个方面缺陷,包括沟通的被动性、沟通的非民主性、沟通的滞后性及沟通的非制度化;其原因在于人的原因、沟通渠道的原因、体制机制的原因及技术的原因;通过优化执政党政治沟通队伍、完善相关制度,推进执政党政治沟通制度化、大力发展网络政治沟通平台,以提升政治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1.
政治沟通:价值、模式及其效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政治生活和政治管理的生命线,政治沟通赋予政治过程以结构、意义和情报的流动,以秩序性治理为终极价值关怀.现代国家的构建呼唤政治沟通的有效实现,呼唤构建合乎实践的政治沟通模式.通过阐释和评价拉斯韦尔的"五W沟通模式"、申农-韦弗的"线性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丹斯的"螺旋形模式"以及纽曼的"沉默的螺旋模式"等政治沟通模式,对沟通效度的测量作矩阵分析,希冀推动政治沟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中的政治文化:影响路径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晓宁 《唯实》2010,(7):42-44,49
作为观念形态的政治文化,与对政治共同体的作用一样,对公共政策运行起着重要影响。由于能够塑造和规定公共政策体制及政策过程,政治文化影响着公共政策。政治文化对公共政策具有认同、沟通功能,影响决策者功能,影响政策执行功能以及政策凝聚力功能。政治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对于保障政策有效运行和保持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化的巨大作用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方式来实现的。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政治伦理观。建立在以"礼"、"仁"结合为本体的政治哲学基础之上的伦理政治观,不仅包含着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心理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其本身就是政治的最高原则。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过程集中体现为儒家学说的传播、延续、变化和发展。传统政治社会化的深远影响启示我们,文化的因素对于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网络政治文化的理性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政治日益勃兴的时代,建构理性的网络政治文化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基于我国的现实国情,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建构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公共性关怀,理性与自主、宽容与法治、沟通与互信四个方面,而理性网络政治文化的实现又需要借助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机制,包括社会公众的自我约束机制.政府对网络政治参与需求的分流疏导机制,政府和社会对网络政治空间的合作治理机制,以及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持续的沟通互信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充分发掘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蕴涵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其发展主题、发展理念、发展主体以及发展渠道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契合,在爱国主义教育、人生态度教育、社会规范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曹永森 《唯实》2011,(12):90-94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公民社会的兴起,迫切需要思考非政府组织参与民主政治的动力和作用问题。非政府组织参与民主政治既存在外在动力,又存在内在动力。非政府组织对民主政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衡量民主政治的实现程度、推动民主政治的纵深发展以及改善或创造良好的民主政治环境等方面。对非政府组织参与民主政治的动力和作用的准确认识,有助于构建非政府组织与民主政治的和谐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和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远柱 《学习论坛》2008,24(9):54-56
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日渐普遍的政治现象,并对推动政治参与水平和促进民主化进程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对政府管理的积极推动,对政府管理提出了创新与发展的要求:包括政府管理理念、政府管理模式、政府管理组织和政府管理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党际沟通是政治沟通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党际和谐的内在要求,更是中国现代化有序推进的客观需要。基于中国政治生态的客观规定,党际沟通特指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通过一定通道进行信息交换与传递的政治过程。在中国,党际沟通具有鲜明的特性,包括沟通主体的平等性、沟通目标的一致性、沟通层级的对应性、沟通信息的丰富性、沟通通道的多样性和沟通过程的规范性。就沟通通道而言,常见的有会议制度、文件制度和大众传媒三种。  相似文献   

19.
黄英 《世纪桥》2010,(15):18-19
近年来,为适应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需要,我国出现了许多政情民意的党群沟通互动机制。科学合理的党群沟通模式和畅达的沟通渠道为党群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然而,我们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沟通"在当前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从党群沟通的重要性、当前党群沟通存在的问题、如何在当前工作中运用"沟通"技巧等方面对加强党群沟通在构建和谐党群关系中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与时代需要。加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满足生态时代、社会进步与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其内涵、对象以及条件等方面给予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