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他山之石     
《支部生活》2013,(4):52
广西贵港"储绩卡"鞭策"第一书记"早春三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马练乡马练村5条村路和1座桥刚刚竣工,村民们又在"第一书记"卢进平的带领下,种下30亩茶树、200多亩杉木和80多亩桂花。修1条路记2分,发展1项种养产业记3分……今年开春,卢进平就为自己的"储绩卡"存进了21分。卢进平手上的这张"储绩卡"好比一张"存折",有编号、姓名、单位职务  相似文献   

2.
"晴天长杂草,雨天滚泥浆;白矾澄清后,桶底一层沙".泸县兆雅镇向岭村十二组村民姜明瑶提起过去吃水难就很是心酸,"以前我们家别说吃不上自来水,连井水都没得,全是从田角边水凼凼里挑的水.……  相似文献   

3.
正枫叶正红的深秋时节,我和几位友人驱车前往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东北部的水茜乡,去寻访棠地河下塅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车行一小时左右便到了棠地村。这是个大山坑,四面环山,山高林密。村干部热情地带领我们绕村庄、走田塍、踏山径,最后我们爬上了一个小山坡,不远处耸立着一座荒草纷披的石碑。村干部告诉我们说:"这就是棠地河下塅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拨荆棘、攀藤蔓、穿苇丛,我们好不容易走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细观,这是由岩石垒成的简朴纪念碑,碑顶缠满纵横交错的藤蔓,好似硕大  相似文献   

4.
夏日,走进通辽市科尔沁沙区采访,所到之处,令人耳目一新.这里的景象曾经被人们描述为"沙子堆平房,毛驴上了房".如今,公路两旁,整齐的杨树划出标准的2米行距、8米带株,一排排柳树婀娜多姿,过去白茫茫的"不毛之地",长出了郁郁葱葱的绿草和灌木.大风吹过,已不见了漫天黄沙…… 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部,沙地面积达4086万亩,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52.7%.多年来,通辽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治理,防沙用沙、变沙为宝,初步形成了沙地林产业、沙地种植业、沙地旅游业、沙土加工业等几大产业.自2005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治理面积151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38万亩,封育364万亩,草原防沙治沙413万亩,水土流失治理198万亩.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向"沙绿民富"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正>【产业提升】以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和粮经复合型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我们有农村的风光,城市的条件,白领的收入,成了住在农村的城里人。"丹棱县狮子新村村支书邓树华自豪地说。近年来,丹棱县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主题,以产业发展带动新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引领、农民参与、产村相融"的新村建设新路子。科学规划,布局新村"蓝图""三月,金花村采春茶;四月,梅湾村赏桃花;五月,界牌村吃枇杷;八月,狮子村摘葡萄……"丹棱县什么季节什么村有  相似文献   

6.
正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探索"三聚三建"发展模式,向改革要动能、向产业要红利,初步建成"组织强、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小康田园村。2002年,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元。如今的青杠坝,环境幽  相似文献   

7.
正徐庄村是中卫市沙坡头区永康镇的一个纯汉民村,全村600多户,人均耕地不足4分田,是永康镇经济收入偏低的空壳村。听说徐庄村自从建了"幸福大院",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便决定深入实地去看看。一我们从中卫市区驱车向南直奔永康镇徐庄村。大约1个小时的车程,下午四点左右我们来到了徐庄村村部,  相似文献   

8.
杨星野 《奋斗》2021,(2):76-77
来到哈尔滨市双城区周家街道东宁村村外的旷野处,举目望去,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排排蔚蓝的光伏板。这些光伏板正尽情享受着"日光浴",源源不断向国家电网输送电力。"这就是我们为村里引进的脱贫产业项目。"哈尔滨市委组织部驻东宁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宏伟自豪地说,"产业进了村,也就有了脱贫‘抓手’。"  相似文献   

9.
<正>地处阜城、东光、泊头三县交界的刘老人村,过去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一度落后,自1982年村"两委"班子创造性提出"3322"工作法,经过几任村"两委"班子的合力探索、接力推行,最终将刘老人村带上了产业兴农的致富路。如今一提起刘老人村,"鸭梨产业村""生态旅游村""党建红旗村"的名片家喻户晓。"3322"工作法以"三制、三定、两监督、两教育"为内容。"三制":正职攻坚制。违建拆除、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0.
正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望谟县依托"紫茶之乡"品牌,持续巩固和扩大产业成果,将紫茶产业列入全县"三果两茶"主打产业来抓。坚持党建引领、企业带动、村企联动,扎实推动紫茶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从春到夏,由夏入秋,望谟县郊纳镇八步村60多岁的村民舒荣玉都在茶园里劳作。守在茶山下,不愁吃和穿,仅2020年,她一人就挣了5万多元。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注定是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中卫村改变发展进程的一年."双联"行动开展后,中卫村被确定为张掖市建设局的联系帮扶村,通过近一年的真帮实扶,中卫村清晰了发展思路,增强了发展后劲,提升了发展信心,正向着全面小康的目标迈进. 广集民意,深研细访绘蓝图,"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张掖市建设局班子成员先后7次到中卫村调研村情民意,4次与镇、村、社三级干部和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座谈,针对该村产业发展目标不明晰、老百姓致富信心不足、发展找不到突破口、基础设施条件差的现状,制定了"规划先行、产业带动、项目支撑、整村富裕"的帮扶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徽县立足县情实际,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搞好政策和项目对接,着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在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上成果喜人. 苗木成为“摇钱树”.高桥乡黑松村位于徽县北部偏远山区,在发展育苗产业之前属于比较贫困的村.如今,该村依托农田变苗圃的成功转型,已发展成为陇南市最大的育苗专业村,群众也由此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以来,锦屏县加快发展中药材、果蔬、畜禽、水产养殖等多项富民产业,从单一农耕生产逐步向产业多元化、特色化、现代化转变,结出富民强县的累累硕果。为全面夺取脱贫攻坚决战之年根本性胜利,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锦屏县以"人有业、户有社、村有品"为目标,打造"一乡一特、一村一品",重点发展中药材、油茶、果蔬、畜禽和水产5大产业,从根本上实现扶贫造血。如今的锦屏,产业发展正以昂首阔步之姿扛起脱贫攻坚大旗,跑出富民强县加速度。  相似文献   

14.
<正>沿河自治县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探索实施"六个到村到户"和"十大扶贫产业"的"双轮驱动"模式,使不同环境、不同特点的贫困户合理享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扶贫资源,让扶贫举措真正向需要扶持的贫困户重点倾斜。看着房前政府帮助筹建的生猪养殖场,想到年底能有10来万元的进账,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客田镇客田村生猪养殖户黎明正不由得喜上眉梢。近年来,沿河自治县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探索实施"六个到村到户"和"十大扶贫产业"的"双轮驱动"模式,使不同环境、不同特点的贫困  相似文献   

15.
一、坚持把招两引资作为对接珠三角的第一抓手,做大做强非公有制经济 1、在招商策略上,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五花八门"向"产业招商"转变.立足全南的产业优势,认真分析国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趋势,积极引进龙头产业和配套产业,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二是由"全民招商"向"全民化+专业化"转变.三是由"单纯招商"向"招商与招工并举"转变.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2021,(1):92-9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我省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易地搬迁,贫困群众搬离贫瘠闭塞的深山;产业扶贫,贫困群众的钱包逐渐鼓了起来;文化教育扶贫,贫困群众有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一张张笑脸像一朵朵绽放的花朵,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都写在了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荔园堡村、龙头新村、贾家寺村、布楞沟村、元古堆村、富民新村人们的脸上.  相似文献   

17.
周顺文 《党的建设》2014,(12):59-59
近年来,徽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的有利契机,立足县内及周边地区造林、城乡园林绿化对林木种苗的需求,以村党支部和苗木企业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苗木繁育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我叫于志云,今年31岁,是柳河县安口镇大沙滩村村民,家有3口人。1999年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了10亩烤烟、10亩苗木,年纯收入3万多元,走上了富裕路。 几年前,我家可不是这个样。那时,我思想保守,靠传统的种植方式维持生活,家里连一件值钱的东西都没有,日常花销靠东挪西借。越穷越懒,越做越穷,我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1998年底,镇党委在党员“冬训”中开展了“一帮两带”活动,当时我们村是远近闻名的种植烤烟、苗木专业村,眼看村里党员同困难户结成了“帮扶对子”,我心里着急也没办法。心想…  相似文献   

19.
五原县采取五种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为切实解决村级组织有钱办事问题提供了物质保障。一是林木产业型,走集体林创收的路子。县委鼓励村干部和广大党员带头、群众积极参与,从2008年开始,用3年时间,在有条件的村,利用渠、沟、路、田、荒地、沙丘发展集体林产业,并在确保林木栽植成活的前提下增加村集体收入。发展集体林所需的苗木,全部由县林业局统一免费提供。胜丰镇新红村,由村干部和党  相似文献   

20.
"四帮四促"中松树村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的总体要求带动产业经济发展,有效加快了松树村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开创了"后发赶超"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