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内涵、外延意义重大."以人为本"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西方的"人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们党今天倡导的“以人为本”,从关注人民群众现实生活境遇出发,不断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突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对党和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阐述了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必须坚持人的具体性原则,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必须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标志着我党对发展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1844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着重强调发展目标,“全面发展”着重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着重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着重强调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利益需求,而且要为后代人的发展创造广阔空间和有利条件。这四个方面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全面发展是…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发展观问题探索的新成果,它正确回答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怎样发展,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以人为本”的思想得以写入党的纲领性文献,并使人的全面发展的合法性地位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7.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富民思想的新高度,是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相统一的新体现,是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新境界。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小理论始终闪烁着“以人为本”思想之光芒。小平同志围绕中国人如何摆脱“人的依赖”与“物的依赖”的双重羁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历史使命,提出了一系列施政措施。其中内蕴的“以人为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一脉相承,同时又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性和突出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了党的一切丁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宗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人与社会的发展必须在生产中实现,人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核心是新时期,新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举措。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因为:发展的主体是人,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于高校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工作都以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一、“以人为本”在高校德育体系中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教育理念是伴随着素质教育等思潮的兴起,在反思20世纪乃至整个教育的过程中而逐渐形成的现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有观点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教育理论基础,为教育理论的出发点,为观察、评价教育的方法论。具体说来,教育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首先必须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同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导力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先进性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水城钢铁集团公司作为一业为主、多种产业配套的国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历来重视党员队伍、职工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1983年党中央批准转发全国总…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角度,以人为本与以神为本、以权为本、以物为本相对,表征人的启蒙和解放。以人为本之根本不仅仅在于人民群众的富裕,更应指向主权在民的参政能力,以及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在道德哲学意义上,以人为本是一种实践思维和价值指向,是"单一性与普遍性"统一的道德主体的能动精神。在此意义上,以人为本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内在承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高举“三个代表”旗帜,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对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特别强调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将这些条文写进新修改的党章。这对于动员全国人民抓住新世纪的重要战略机遇,践行“三个代表”,凝聚力量,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研读十六大报告,静思中国发展之未来,笔者以为明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思路与举措,显得十分必要。一、概念溯源…  相似文献   

19.
论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只有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一、“以人为本”发展观基本的时代内涵“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首次是在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具体地表述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尽管只有32个字,但它却是一个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