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朱熹办教育     
林爱枝 《政协天地》2010,(12):54-55
朱熹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宋朝理学集大成者,人生70多年,从仕累计不超过8年,余时均在收徒讲学,著书立说。  相似文献   

2.
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具有图示语言意义的符号,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古代建筑,无疑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恰到好处的诠释与表达。而作为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组成单位,汉字"间"蕴含了中国古代人生理想的"所指"意义,以及此人生理想在建筑营建中的外在体现。  相似文献   

3.
以学为本因学论教高守邦“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是我国古代学人在长期的学习、教育与治学实践中形成的正确认识,是我国古代比较优秀的民族教育思想。“以学为本”,是说学是根本,学在人们的活动中占居主体地位,学习是人生的要事。教是“因学论教”的,“因学论教”恰当...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转型社会。当时,周天子失去了政治上的权威,许多诸侯“不按规则出牌”,逐渐走上了凭实力说话的“争霸之路”。可另一方面,春秋时代也是古代贵族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对此,历史学家钱穆说:“当时的贵族,对古代相传的宗教均抱有一种开明而合理的见解。因此他们对于人生,亦有一个清晰而稳健的看法……外交上的文雅风流,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年毛泽东人生观的确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其中也包含着青年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能动改造。他立志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对传统儒学“内圣外王”人生价值观的扬弃。中国古代哲学中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求实务实思想促成青年毛泽东形成求真务实的人生准则。他的尚动求变、斗争造反的思想和个性的形成,既是时代要求的产物,也是对明清之际实学派“主动说”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6.
张行 《今日广西》2007,(20):1-1
如果你生在古代,那么20岁对于你来说是有象征意义的一道门槛。人们为你举行程礼.从此以后,你将告别那些青葱岁月,走向另一份人生:20岁了,你是否已经感受到了心灵的突变?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官本位”思想文化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娟 《求索》2004,(10)
涵泳于现实主义文化之中的中国古人把人生的一切意义都押在现世 ,地位、财富、名誉等都要在今生实现 ,入仕则是实现这一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一方面 ,文化的现实主义决定了中国古代学术的政治归宿。这是古代知识分子将当官作为实现其最高人生价值的文化根源。也使官位成了学识、道德、荣誉、身份、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 ,中国古代自上而下对社会的控制强化了人民的服从意识以及对官职的崇拜心理。同时 ,王权至上使“权”成为“利”的渊薮。两方面结合起来 ,致使“官本位”思想成为中国古人人生价值观的主流。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资源与当代社会人生武汉大学教授郭齐勇无论中国社会如何转型,中国文化如何变迁,作为根源性的智慧,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大本大源,中国传统精英文化和哲学永远不会过时。中国古代的文化资源,对于现代工商社会的社会管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等,有着非常积...  相似文献   

9.
元少数民族散曲作家隐逸思想探析虞江芙进退出处,是困扰中国古代文人士于的人生课题之一,歌咏山水隐逸生活,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传统主题之一。魏晋之际的阮籍、稽康、陶渊明,是最早几位颇有影响的歌颂隐逸生活的诗人,在他们之后,抒发绝意仕途、借山水隐逸生活自遣自...  相似文献   

10.
顾平倡导逍遥山水画风。主张文者应备有鲲鹏气派、云霄胸怀和豁达坦荡的人生价值观。他竭力表现人与自然融和相悦的艺术镜像:天人合一。其堂号为“晋风堂”,追溯魏晋风度,图绘高士登山临水。多年来致力于中华名篇名著的绘画创作,力求用当下的笔墨语境,再现古代先贤的人文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孔子“仁”的三境界———《论语》伦理思想探微杨才年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十分推崇社会伦理道德。他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着眼于人生伦理道德问题,致力倡导一种以“仁”为中心的心灵境界学说。读一部《论语》,我们就可以深切体会到,孔子所讲的...  相似文献   

12.
顾伯冲 《现代领导》2010,(11):40-40
自从隋朝实行科举取士制度起,我国古代的官场大抵就是文人当官的历史。对于将“学而优则仕”作为人生信条的文人来说,入仕为官是自己的终极理想,能够辅助君王,成为一代名相,忍受10年哪怕20年的寒窗之苦,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扇“窗”与名利紧紧地粘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3.
古代文人的心理苦闷表征为怀才不遇的心灵孤独、仕途失意的政治苦闷和人生短暂的生命焦虑等心理体验 ,而政治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社会冲突、救世与自救的人格矛盾和对传统遵从与背离的内在紧张则是造成文人心理苦闷的文化根源。于是古代文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诗意境界作为自身人格解构与建构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构成。《易经》大约成书于殷末周初。距今三千多年。《易传》是对03经》的解释.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相距七八百年。《易经》起始于古代占筮.实质上是一部哲学和应用相结合的著作,是一部探索人生与社会的奇书.是中国古代经典之首。经典的作用和价值。叶圣陶先生在《经典常谈序》中说:“经典训练不限于学校教育的范围而推广到整个社会.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既不能数典忘祖,将《易经》束之高阁,或是斥之为封建迷信,弃之如敝屣:也不能将它庸俗化,当作装神弄鬼、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之一的循环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堪称古代的结局性思维,它深深地影响着古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认识。这种思维方式不仅有其产生的原因,而且对认识和解决现实社会的矛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十二生肖又称为“十二相属”、“十二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就是用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搭配以纪年,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后来,人们认为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丑年生的肖牛,故称“生肖”。我国古代为什么要用十二种动物配上十二地支来纪年呢?这得从我国古代的纪年法———干支纪年法说起。据史籍记载,早在帝舜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年法了。干,就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就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  相似文献   

17.
何新国 《今日浙江》2010,(23):60-60
在我国古代典籍里,古人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生等谈论文章的作用,思想观点非常丰富,对于我们今天认识机关文字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建筑大师梁思成.他曾说过:"建筑是一本石头的史书,它忠实地反映着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他怀着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爱,为解读中华古代建筑艺术的奥秘,曾历经坎坷而终身不渝;虽身陷罹难但至死无悔,酿成了他可歌可泣的悲喜人生! 梁思成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06,(11):105-105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对印度古代语言学、原始佛教语言、梵文文学等研究作出国重要贡献,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佛教学等方面卓有建树。目前季羡林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学术界产生广泛的影响。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本书摘取季羡林先生对于人生各种问题的言论,给人们打开另一扇了解季羡林的窗口。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古代的风水学,一直对国人生死宅墓的选择产生着重大影响,自认"受命于天""君权神授"的古代帝王,在营造宫殿、园林等皇家建筑时非常重视风水学,风水宝地成为皇家建筑选址的首要条件。畅春园的选址就是康熙皇帝钦定的。炎炎夏日,海淀公园内绿树成荫、碧波荡漾、凉风习习,避暑观光的游人络绎不绝。但徜徉其中的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里曾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家苑囿——畅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