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保护儿童权利是我国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专门性与非专门性法律法规相结合的儿童法律体系。现有儿童法律体系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立法理念的落后、立法技术的粗糙、立法形式分散与法律位阶较低及立法内容空白等方面,需要我们采取更新儿童立法理念、制定新的儿童法律、改革原有儿童法律制度等诸多措施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英国儿童保护法律体系较为完备,其《儿童法》及其相关细则明确规定了儿童虐待的概念、干预原则、程序和相关举措,这些规定为儿童虐待干预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相比之下,我国儿童保护法律体系滞后,为了防治儿童虐待,保护儿童合法利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应当借鉴英国的立法经验,制定专门的儿童虐待防治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我国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现状出发,通过调查和分析郑州市留守儿童法律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郑州市农村留守儿童完善法律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日本《儿童福利法》作为日本儿童福利法律制度的基石,支撑和推进日本儿童福利政策的有效实施,最初是根据《宪法》第25条生存权的理念制定的.目前日本的《儿童福利法》共有八章.借鉴日本的经验,我国《儿童福利法》的立法理念也应该赋予时代的意义,体现为生存权、平等权与适度发展权.并以现有的法律和法规为基础,将我国的《儿童福利法》定位为综合性基本法,主要内容至少要涉及儿童福利法基本制度、儿童福利服务项目、儿童福利工作体系、儿童福利经费和法律责任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一贯重视儿童福利事业与权益保障问题,但目前一些地方的“婴儿安全岛”所遭遇暂停或关闭的现实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困境儿童救助体系与救助立法方面仍存在不足.我们应当加快立法步伐,通过制定《儿童社会福利条例》,修订《收养法》,做好与《收养法》相关制度的配套完善工作,建立困境儿童的监护干预、监护权撤销与转移制度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全方位提高我国困境儿童救助与法治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6.
近段时间,"虐童事件"成为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网上各种言论也是铺天盖地,针对这一热点话题从事实和法律两个角度探寻事件发生的原因,重新审视我国现有法律体系对儿童权益保护的缺失,并试图从现有法律体系框架下尝试性地探索加强儿童权益保护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7.
儿童,一直是社会所公认的一个弱势群体,对儿童的权利予以特殊保护也一直是世界人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当前世界各国,儿童权利的保护却面临着严峻现实,特别是在我国,长期重视义务而忽略权利的立法模式.使得我们必须对保护儿童权利给予特殊的重视。只有明确儿童权利保护的含义与内容,改革落后的立法观念.形成完备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律体系.才能真正地保护好儿童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困境儿童保护是儿童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我国今后儿童保护的工作重点之一。"南京幼女饿死事件"反映出我国困境儿童尤其是事实无人照料儿童的保护存在制度疏忽、预警缺失和救助方式不当等问题。中国传统的"家庭观"是造成这一现状的文化原因,法律制度执行力弱、监护权难转移以及救助方式落后则是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角度看,美国儿童福利政策变革伴随了政府从自由放任到积极干预,再到尊重家庭权利的角色转变,是国家干预主义下的一种理性回归,也是儿童福利由残补性政策逐步向预防性政策过渡的一种体现。在这一变革推动下,美国儿童福利与保护体系确立了以家庭为核心的理念,在保护弱势儿童及维持与完善问题家庭功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经验与理念也对我国构建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儿童福利权作为我国法律上确认并加以保障的重要权利之一,在当下的中国如何获得更好的保障,不仅是应对制度困境的需要,更是我们公法学人需要关注的课题.从目前我国儿童福利权保障的法律框架来看,相关内容极为分散且略显凌乱,其实现面临诸多困境.儿童福利权保障法制化的解决之道在于更新儿童福利权理念、尽快制定儿童福利基本法、建立专门儿童福利行政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1.
关于儿童的文化享有权利,目前理论界尚未进行系统的阐述,但我国法律对此已作了比较明确的确认和保障。我国儿童文化享有权利的现实状况是儿童文化服务提供较为丰富,儿童文化需求被充分激发,儿童组织和机构体系较为完备。我国儿童文化享有权利的未来发展呈现出儿童文化权利意识增强、儿童文化需求多样性、儿童权利保护组织和机构多态性、儿童文化产业支持作用加强、国际合作加深等趋势。  相似文献   

12.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作为一种法律理念,已普遍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但我国目前留守儿童利益受损现象仍然严重,本文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折射出的问题,指出我国优先原则与最大利益原则的差距,并就如何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利益最大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以1997年《刑法》为核心的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然而,与国际反贩运人口法律文件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相关国家法律相比,我国反拐卖妇女儿童法律体系及其内容存在着许多需要发展和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一贯重视儿童福利事业与权益保障问题,但目前一些地方的"婴儿安全岛"所遭遇暂停或关闭的现实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困境儿童救助体系与救助立法方面仍存在不足。我们应当加快立法步伐,通过制定《儿童社会福利条例》,修订《收养法》,做好与《收养法》相关制度的配套完善工作,建立困境儿童的监护干预、监护权撤销与转移制度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全方位提高我国困境儿童救助与法治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现状的抽样调查表明,父母监护缺失背景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生存权、受教育权、受保护权和发展权方面面临一系列困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法律制度在设计理念、保护范围界定、亲权监护和国家监护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要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现状,应秉持科学的未成年人监护法律制度构建理念,准确界定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保护范围,完善亲权监护制度并健全国家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最大利益原则与我国儿童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权利公约》确立的最大利益原则与我国未成年人利益优先原则基本精神和法律理念上是一致的。但二者在涵义上还是有一定区别;我国政府根据本国国情,在关于未成年人的立法和司法工作中,将保护儿童权利的最大利益原则具体化为“未成年人优先”原则加以适用,在制定有关的法律和政策时,尽量保持与公约内在精神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以来,儿童权利保护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各国对于虐待儿童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我国,预防虐待儿童事业还处于初期时段,目前尚没有一部保护受虐儿童的专门政策性文件,分散在宪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刑法中的相关法律规定相对较为原则,不仅操作性差、约束力弱,而且存在法律监管盲区。因此,我国刑法应当尽快增设独立的虐待儿童罪罪名,放宽虐待儿童的入罪标准,将没有造成死伤但是性质恶劣的虐童行为予以犯罪化并纳入公诉案件受案范围,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域外的发展历程表明,构建未成年人法律体系是历史的必然,国家亲权和儿童人权是理论基础,儿童最大利益是核心原则,保护制度、福利制度和司法制度是三项基础性制度,专门立法是主要形式.我国应当合理借鉴域外经验,吸收其中规律性、普遍性的做法,立足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的现实情况,进一步完善以《宪法》为根本依据,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统领,以未成年人单行立法为核心支柱,以部门法中未成年人的特殊章节或条款为重要来源,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为细化配套规定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护的政策理念已经逐渐形成国际共识。在儿童社会保护领域,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儿童发展账户和普惠儿童津贴是三类具有代表性的政策模式,体现了不同的福利意识形态和政策运行特征,对我国2020年之后的可持续反贫困发展有积极启示。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风险变迁可能加大脆弱儿童及其家庭的贫困风险,这需要进一步强化儿童敏感的社会保护,确立儿童优先的可持续反贫困战略,加快构建具有内在一致性和整合性的儿童反贫困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涉外婚姻数量的逐年上升,儿童抚养权纠纷案件逐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是解决涉外婚姻儿童抚养权纠纷的主流趋势.我国应尽早加入海牙国际私法一系列公约,使相关立法与国际统一法律相衔接,同时更好地获得跨国离婚的法律预期和诉求,及时有效地保护儿童的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