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与传统的对策性研究或者理论模型创设有所不同,黄海研究员出版的著作《“灰人”:德村街角研究》、《灰地——红镇“混混”研究:1981-2007》用叙事这一方法,对“街角青少年”和红镇“混混”这些处于社会边缘的青少年群体进行了描述性的叙述和解释.这种以解释性为主的叙事研究,为青年研究如何摆脱以对策性为主的学理困境开创出了一条解释性的建构进路.  相似文献   

2.
在即将重启的青年研究学理建设(以青年学为其顶层建设,下同)的热潮到来之前,我们应该进行一些“冷思考”,特别是对受到历史局限而未能深入思考的基础性、本源性问题展开科学地反思,以期使青年学理的建设有一个更为坚实的地基和适应时代的路径.为此,本文从政治关注、目标取向、路径选择、建构愿景等多个视角探讨了青年研究的学理建设何以从以往的失衡性挫折中走向未来的均衡性发展的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2年至今的青年研究呈现出了以关注当前中国青年现实问题为主线的议题多元、方法多样、理论与经验研究并进且日趋繁荣的学术特征.从基础理论层面看,在青年研究的旨归、学理建构与范式转型、理论视角与场域维度、话语建构等方面,均有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呈现.在研究方法层面,近年来涌现出一些对青年研究的研究方式进行专门论述及反思的学术成果.在有关青年的经验研究中,有以下四个比较突出的热点议题:一是青年时尚的文化解读;二是网络时代青年政治参与和集体行动;三是新青年族群的生活世界;四是众创时代下青年社会组织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终结”到当下“后意识形态时代”的青年期待,这是学理探究我国青年意识形态趋向的逻辑主线.基于此发现,我国青年意识形态不单单是一种“本体论存在”,更是一种“关系型构成”:“多元、多样性、碎片化”的意识形态承认与“单一、同一性、聚集化”的意识形态转向.全景式解读我国青年意识形态生活现状,系统归纳我国青年意识形态规律生成,最终实现对“后意识形态时代”青年期待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生活世界和质性研究的认识深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领域中的混合方法应用越发普遍.本文对混合方法特别是三角交叉检视方法,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的实践,进行初步总结.同时,对混合方法及其背后的方法论、认识论等问题予以讨论;希望借助这些讨论,能就当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领域在构建面向“中国问题”的研究范式过程中,对既有的研究高度依赖外源、功能定位缺失等问题进行剖析,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当今青年研究高水平成果不够多,与一些青年研究者在选题把握、概念使用、实证研究等方面的严格训练不足直接相关。推进新时代青年研究,要处理好宏观和微观的关系。要一头察宏观,从总体上把握国家对青年的政策,青年的整体人口规模、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另一头察微观,观测记录青年日常生活中真实可靠的情况、青年群体的生存状况和思想动态等。要处理好理论和田野的关系。要走进田野,强化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认识和切身感知,努力准确反映社会现实,超越人们的"常识",提升理论水平。要处理好学术和政策的关系。要回应青年关切,以促进青年发展为己任,以扎实的学理辨析和严谨的理论检测为根基,发现和掌握青年发展理论的新的经验事实,为推进政策研究,为党和政府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胡塞尔建立现象学理论的过程中,“先验自我”和“绝对前提”等概念的提出,成为不同流派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舒茨及舒茨之后的现象社会学家,在批判胡塞尔现象学唯我性局限的基础上,对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从“生活世界”角度理解和诠释社会行为进行了系统探讨。本文试图从认识论角度,先分析胡塞尔现象学形成过程中逻辑困境的产生,再以此为基础,讨论舒茨及舒茨之后的现象社会学家为解决这一困境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第二国际资本主义理解模式的实质、成因和方法论特征。从理解模式和研究方法看,第二国际理论家将理性批判变为实证研究。价值问题被彻底“悬置”。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第二国际理解模式在方法论上呈现出三大特征:理论与实践分离;结论与方法分离;科学与价值分离。  相似文献   

9.
“湖南畏罪自杀索赔案”引出了《保险法》第六十七条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司法实务中对该条中规定的“故意犯罪”和“导致”两词的理解存在争议,使《保险法》第六十七条的适用处于两难的境地,理论上对该问题的研究也陷入了“循环论证”的尴尬境地。单从技术层面或仅通过举证规则等手段试图突破这一困境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应从研究问题的方法论上寻求突破这一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时间在康德那里是作为认识论中感性直观范畴处理的,在他那里有表象的时间性,却没有作为概念的时间.海德格尔从存在论上区分本真的源始时间和非本真的流俗时间,并提出了在康德那里并未得到揭示的“时间性”概念,进而区分出作为存在之时间变化的时间性“temporalit(a)t”与作为此在存在方式的时间性“zeitlichkeit”.正是在海德格尔这里,时间成为理解生活、历史世界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历史”的概念,从理解“历史”概念的前提条件出发,强调物质生活、人类满足自身需要时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社会关系这三者是我们理解“历史”概念的三个方面;马克思的历史观始终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我们也应该从历史与现实个人的关系方面来理解“历史”;最后,随着世界生产和交往的扩大,“历史”并不是停滞不前,不向外扩展的,历史会向全世界历史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12.
政治设计是人类政治生活中一个重要现象,是一种“经验事实”,它是政治文明中灿烂的一部分。政治设计与社会发展形成一种内在的互动关系,客观上它不断参与着“历史”。政治设计有着自己的“历史”和“逻辑”系统——也有着很大的研究开发空间。因此对政治领域这种重要的历史现象作深入考察和深层解析,将“政治设计”引入政治学研究视野,从学理上梳理、归纳政治设计的社会实践、历史经验和历史动因,除了学术原创意义,还可为今天的政治发展尤其是现代化设计,提供某些层面的方法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始终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深刻认识并论述了青年在社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与发挥的重要作用,高度评价与肯定了青年.认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先锋队”、“突击队、”“生力军”;是人类的希望,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关键力量.不仅从时间角度全面揭示了青年的价值,而且从空间维度对青年的价值意义进行了阐释.指出青年不仅具有独特“未来价值”,寄托着“希望”,而且有重要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同时,青年对整个世界与人类有着普遍价值意蕴.它有利于青年准确认识自己,明确社会责任,也有利于我们正确评价青年,发挥青年作用,必须始终为青年投身“中国梦”伟大实践提供保障、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青年研究从质疑开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对前文《我们的青年研究缺什么》(见《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创刊号)的再思考。重提在青年研究中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对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方法论进行探讨、分析,并认为提倡纯学术研究,“为学术而学术”在当下的必要性,提出青年研究从质疑开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李少军先生在新著《国际政治学概论》中认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存在着运用各种不同方法的情况。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总结,这些方法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哲学层次,第二个是学科层次,第三个是具体方法的层次。他指出,哲学层次的方法涉及的是研究者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本体论”(ontology)是源于古希腊的一种说法,指研究“存在”的学问。这里的“存在”(being),与我们今天的理解不是一个意思,它是指事物的看不见的本原。在哲学史上,有关世界的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观念的对立,就是本体论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有关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和科学价值的论著还是不少的,但是对其进行多角度地系统研究的论著尚不多见,尤其从邓小平理论中蕴含的方法原则入手对其历史地位和科学价值进行综合研究的论著更是少见。山东大学方雷同志新近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最终成果———《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和科学价值研究》一书,从“方法原则”、“理论价值”、“现实意义”、“世界影响”等角度,多视角地系统地研究邓小平理论,体现了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的创新追求。该成果在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运用马克…  相似文献   

17.
有关青年的历史叙述与解读,是青年研究理论形态建构的重要环节.但由于以往青年研究及传统史学的某些局限性,未能将青年与历史必然地联系起来.这势必造成青年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一定的缺憾,乃至影响到青年研究的理论建构和学科命运.这种状况亟待改变,要从青年和历史两方面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做出必要的调整,在关于青年的历史叙述与解读中,借鉴和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些新观点和新方法,结合青年历史和现实的实际,构建起青年研究相对完整的青年研究理论图景.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有关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和科学价值的论著还是不少的,但是对其进行多角度地系统研究的论著尚不多见,尤其从邓小平理论中蕴含的方法原则入手对其历史地位和科学价值进行综合研究的论著更是少见。山东大学方雷同志新近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最终成果———《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和科学价值研究》一书,从“方法原则”、“理论价值”、“现实意义”、“世界影响”等角度,多视角地系统地研究邓小平理论,体现了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的创新追求。该成果在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运用马克…  相似文献   

19.
客体化的青年需要世界来理解自身的存在与特殊性,而主体化的青年则从自身的立场来解释这个世界的本质与方向。青年的全面发展、青年的自然·自由发展即是青年研究的出发点,也是青年研究的终极目的。这种历史规律与个性创造的共时性使得具有主体性的青年在学习过程中寻找世界意义或被赋予世界意义的过程里,尝试全面发展与成长的可能;成长中的青年参与到公共领域形成青年运动,这种各个世代的共同创造性使得青年在自我实现的创造过程中,在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发挥超越和创新的作用。"自然·世界·超越"这三个特征体现了近现代青年的现象与本质。  相似文献   

20.
就一般学理而言,无论在内容上抑或在方法思维上,遗传资源的传统保护与现代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性和悖反关系。然而,钭晓东教授等的新作《传统与现代的对话——遗传资源知识产权问题研究》却另辟蹊径,完成了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可知识产权性"的有力论证。具体来说,该著作在类型化范畴的解析、民族性遗传资源及其传统知识的世界性即一般性问题、个体主义方法论与集体主义方法论思维的悖论及克服、从遗传资源多样性到文化多样性的广延等几个核心问题的论证中完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