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法公众认同以刑法基本原则的公众认同为集中体现。罪刑法定原则的公众认同可运用法规范的预测可能性原理予以概括性说明,并通过明确性等原则得到具体展开,且可得到情理性补充说明。公众认同对罪刑法定原则提出了相对性要求。罪刑均衡原则的公众认同可得到与罪刑法定原则同样的说明。公众认同对罪刑均衡原则提出了实质性要求。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公众认同依然可运用法规范的预测性原理予以说明,且其对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同样提出了实质性要求。在刑法公众认同之下,刑法立法面前人人平等是应该而且能够实现的"神话"。保障人权和维持秩序这两项刑法价值的实现,是刑法基本原则赢得公众认同的最终依凭和落脚。  相似文献   

2.
刑法谦抑性不仅是刑事立法的基本原则,而且还指导着刑事司法,无论在刑事立法的制定、刑事司法的运作方面,还是在刑事解释的维护方面。刑法谦抑性宜与罪刑法定、罪刑均衡等刑法原则相并列而视为刑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罪刑相当亦称“罪刑柙适应”、“罪刑均衡”,一般是指根据罪刑危害性的大小决定罪刑轻重的刑法原则,是我国刑法几大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4.
罪刑均衡论的兴衰与罪责刑均衡论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责刑均衡"与"罪刑均衡"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后者是二百年前西方刑事古典学派提出的刑法基本原则。但是,至今仍有学者将"罪刑相适应"当成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加以论证,在一定程度上对司法实践产生了误导和不良影响。"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我国1997年《刑法》的一项崭新创举,解读这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刑法基本原则,应从罪责刑的基本概念、罪行与法定刑的关系和刑事责任与宣告刑的关系上去把握其精髓。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刑法以罪刑法定为基本原则,而刑法的适用主要通过刑法的解释来实现。在罪刑法定原则下的刑法解释的限度是刑法解释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刑法解释的限度源于刑法解释的客观性,体现在刑法解释的时代性,并以典型的刑法解释为例来具体分析刑法解释的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罪刑法定的思想和法律渊源探讨了罪刑法定原则由绝对罪刑法定主义向相对罪刑法定主义转变的历史发展 ,指出 ,罪刑法定不仅是刑法价值取向问题 ,而且也存在一个立法技术设计问题。立法技术设计主要涉及立法和司法裁量的关系。我国刑法从立法上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 ,这是刑事立法的重大发展 ,但作为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的要求绝不仅仅是法典化 ,而且要在整个刑法运作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确立罪刑法定原则废除类推制度丁慕英丁泽芸我国刑法学界在修改完善现行刑法的讨论中,在是否废除类推制度并规定罪刑法定原则这一重大问题上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其观点有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罪刑法定原则是近现代世界各国公认的刑法基本原则,其现状可谓“方兴未艾如日中...  相似文献   

8.
刑法和道德是社会存在、发展不可或缺的两种行为规范,道德和刑法之间具有内在牵连,表现在刑法的各个方面,如刑事政策、刑事责任和刑法基本原则等。本文要探讨的是刑法基本原则和道德之间的关系,即刑法基本原则的道德属性:罪刑法定原则立足于功利主义,罪刑相适应原则奠基于人道主义,适用刑法平等原则是公正精神的表征。  相似文献   

9.
论罪刑法定原则与国际人权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罪刑法定原则是保障人权国际原则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997年我国修订后的《刑法》从完善我国刑事法治、保障人权的需要出发 ,在第 3条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 ,并废止了类推制度 ,成为我国刑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文章重点阐述了四个方面问题 :国际人权公约中的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从国内法向国际法原则的演进及其意义 ,我国刑事立法司法中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情况 ,履行国际公约义务 ,强化刑法人权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0.
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增加了三项刑法基本原则,其中第一项就是罪刑法定原则。刑法基本原则,是指我国刑法所规定的,贯穿于刑法始终,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意义,指导和制约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罚执行活动的准则。它是刑法的灵魂,也是刑法价值能得以实现的保障。这些原则的规定对于我国刑事法制的建设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就这一原则的有关问题作些粗浅的分析。罪刑法定原则来源于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罪刑法定主义,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当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是三权分立论和心理强制说。其基本内容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不处罚。罪刑相当原则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都存在较大争议。罪刑法定原则与罪刑相当原则在价值取向上、立法要求上、司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冲突和协调。罪刑法定原则与罪刑相当原则在我国新刑法上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但在司法上,有一些问题也必须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罪刑均衡和刑罚个别化最初分别是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实证学派所构建的罪刑关系理论。两派对犯罪和刑罚的理解是一元的,所构建的罪刑关系也是一元的。随着两派观点的逐步融合,对犯罪和刑罚的理解逐渐由一元走向二元,这也导致罪刑均衡和刑罚个别化由一元向二元演变。作为二元的罪刑关系理论,罪刑均衡和刑罚个别化都追求犯罪与刑罚之间的相互适应。罪刑均衡要求犯罪与刑罚保持对等性,刑事立法和司法都应该遵循,因而是刑法的基本原则。刑罚个别化不仅要求刑罚与罪行,而且要与犯罪人的人身特征相适应,是处理具体刑事案件的要求,是刑事司法的基本原则。就二者关系而言,罪刑均衡是刑罚个别化的上位原则,刑罚个别化是罪刑均衡在刑事司法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在基本原则的问题上,新刑法一改原刑法避而不谈的消极态度,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我国刑法的三条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刑相当原则。这三条原则的确立,基本结束了刑法理论界长期以来对基本原则认  相似文献   

14.
现行刑法较之与修订前的刑法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明确规定了刑法的三个基本原则,其中罪刑法定原则的显得尤为重要.使得在司法实践中,确实做到了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本文从罪刑法定原则的来源入手,对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各国的立法现状及我国现行刑法确定罪刑法定原则之必要性作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关于定罪量刑的一般准则。它是刑法特有的,并贯穿于全部刑法、能够体现刑法基本精神的原则,是刑法的核心和灵魂。修订后的刑法在条文中明确规定了三项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  相似文献   

16.
刑法的基本原则问题不但是刑法理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也是刑事司法中具有指导性和统帅性的问题,历来为法学家和法律工作者所关注。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在充分认识犯罪与刑罚规律的基础上确定的,它反映着刑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对刑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制定刑法和适用刑法必须遵循的准则。1997年3月14日经由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修订和颁布,将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97年刑法),设立专条将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法定化,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法律面  相似文献   

17.
刑法的权利保障机能优先──罪刑法定原则确立的必然性分析蔡道通,黄东平罪刑法定主义思想及其罪刑法定原则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西方现代成文法国家刑法明确的基本原则,并且派生出排斥类推、刑法不溯及既往等规定。它以保障人的自由、尊严和平等作为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刑法"位移"中的不平衡及克服--罪刑均衡原则的立法背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刑法吸收了大部分单行刑法、附属刑法中的刑法规范.若干刑法分则条文的纳入,背离了罪刑均衡原则,从而引发出内在的不平衡.纸面上的不平衡,必须借助于司法者在司法解释中的主观能动活动尽量加以纠正.立法者在法典编纂中最大程度地将刑法总则中确立的三大基本原则加以兑现以减少"原始不平衡".  相似文献   

19.
罪刑均衡原则在大陆刑法与澳门刑法中以不同方式被贯彻着 ,澳门刑法更多地吸收了刑事政策的最新成果 ,特殊预防理论较为发达 ,从对刑罚个别化、责任主义的吸纳 ,以及罪刑阶梯的严密程度等很多方面来看 ,都较大陆刑法要先进一步 ,但对于邢种互易以及轻刑化程度等很多问题还需要再思考。  相似文献   

20.
新刑法对基本原则的规定无疑对理论上基本原则的研究有着重大影响,但它决不是理论纷争的终结,而恰恰是开始。毕竟实践检验理论而理论要指导实践。依刑法基本原则标准——为刑法所特有且贯穿全部刑法,观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非刑法基本原则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一般原则,显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不与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处于并列地位,而是高于后二者。这已为刑法界认同。所以本文并未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