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侨园》2017,(12)
正其实我每年每季都会思念祖母,只不过每逢秋风迎面吹来时,我对祖母的思念会更加浓重,更加难以释怀。时光匆匆,祖母已仙逝12年。我时常怀疑自己记错了,有这么久吗?我总感觉,祖母昨日刚撒手而去,我还没从悲痛中走出来……我是跟祖母长大的。我6岁时,父亲去世,8岁时,母亲改嫁,之后,祖母成了我生命的依靠。祖母身材矮小瘦削,她整日里忙碌,不管家务活还是田  相似文献   

2.
程永江 《各界》2010,(12):10-11
初入梨园 在旗的管祖母叫“太太”,她老人家姓托氏。我祖父荣福公原居德胜门内正黄旗界后海南沿的小翔凤胡同官房,原配王氏早故未遗子女,我祖母是续弦,生下十一位子女,仅存四子,父亲行四,旗名承麟。祖父绰号“荣胖子”,40岁时突患暴病逝世,遗下祖母带着四个孤儿靠官府少许钱粮生活。  相似文献   

3.
祖父小时候家境窘迫 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去世多年,我们对祖父的认识都是通过别人的口述得到的.这些人包括我们的祖母、父亲、年长的几位兄长,以及其他亲友如陈之骥(我们的大姑父,曾任江苏督军署秘书长)、阎升(祖父生前的侍卫长)等人. 父亲曾对我们说,祖父小时候很爱念书,在毛公书院上学时,成绩就特别得好.后来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才去当了兵,开始就是一名伙夫.  相似文献   

4.
范军 《各界》2013,(7):58-61
站在明熹宗朱由校的立场上看,1620年,这个15岁少年感觉颇为无助。七月二十一日,祖父步匕:九¨初一,年仅39岁的父亲明光宗在乾清寓去世,在位时间才一个月。父亲的去世是与‘火堆泻药以及成分不明的“红丸”联系在一起的,先足卧床不起,司礼监秉笔兼掌御药房太监进泻药,父亲吃了,一昼夜腹泻一四十次,然后是鸿胪寺承进“红丸”,两天后父亲就猝然离世了。米由校如腹薄冰地上台,在父亲尸骨未寒的时刻即肇帝位,  相似文献   

5.
梁思礼  陈远 《各界》2011,(12):21-23
梁思礼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至梁启超去世,他与父亲相伴仅有不足5年时光。  相似文献   

6.
有很多的年轻入会问我,说现在的社会不良现象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离苏联最近。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  相似文献   

7.
焦守云是焦裕禄的次女,1953年出生,父亲去世那年,她11岁,近50年来,她对父亲的思念从未间断,在电视剧《焦裕禄》拍摄时,她亲手为饰演者织了一件父亲常穿的鸡心领口背心,她说,“如果父亲还在,为他织上一件毛衣,该是做女儿多大的幸福!”2013年8月8日,记者来到河南兰考,专访了焦守云,踏着父亲曾经走过的路,我们在兰考一同回望了焦裕禄在兰考的470个日日夜夜,重温他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赖月明,乳名赖三娇,1914年出生在江西兴国县杰村圩白石村。父亲赖来义是个私塾先生,靠教书勉强维持家人的生活;母亲张氏在生下两个女儿后,不幸染病去世。更为不幸的是,赖来义为排解心中苦闷吸食上了鸦片,从此赖家每况愈下。赖月明14岁那年,走投无路的父亲把她卖给一户姓谢的人家做了童养媳。  相似文献   

9.
陆德 《各界》2010,(6):29-31
父亲陆定一1996年5月9日去世,终年90岁。中央授予他“伟大的”称号,是家乡江苏省三个被授予“伟大”称号的共产党领导人之一,其他两人是瞿秋白同志和周恩来总理。  相似文献   

10.
纪坡民 《各界》2014,(7):12-14
我父亲纪登奎于1988年7月因突患心脏病去世,已有十几年了。1989年前,我还在外地工作,只是过年过节回北京探亲。父亲下台多年了,工作不忙,空闲时间很多,父亲是个话很多的人,甚至有点太多,这也许不太适合搞政治。不过,这倒使我有机会间间断断地听他谈过不少他在政坛经历的一些往事,尤其是他上台下台、任职辞职前后的情况,印象很深,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1.
邓拓与丁一岚育有五个子女,长女邓小岚,长子邓云,次女邓小虹,次子邓壮,三女邓岩。邓壮生于1953年,比生在战争年代的哥哥壮实很多,邓拓与丁一岚便给他取了“阿壮”这个名字。1966年邓拓去世,邓壮只有13岁,尚不谙世事。1979年后,他配合母亲致力于编辑整理父亲的遗作,从母亲丁一岚和父母的老朋友那里了解父亲的往事。他感慨“身后方知君伟大”,“眼前的薄雾渐渐消散,我慢慢看清了高山”。  相似文献   

12.
宋文公,约春秋末期人,本名子鲍,又名公子鲍,宋昭公之庶弟。他的祖父是宋襄公,那么,宋襄公的老婆王姬(周襄王最小的妹妹)自然就是他的祖母了。从年龄上来看,又似乎不是亲祖母,王姬比宋文公约大20岁左右。不管怎么说,祖母的身份是肯定了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纪念     
明年二月十六日,父亲去世满十周年了。为了纪念,我选编了这一本父亲的短篇小说集。 1919年,父亲开始用白话文写小说,除了长篇《倪焕之》,写了九十多篇短篇。我把所有的短篇过细通读了一遍,挑选出三十八篇。两个多月来,我整个心都浸渍在对父亲的怀念之中。  相似文献   

14.
<正>"在父亲铜像前我把耳朵贴近铜像听见父亲均匀的呼吸父亲将安危托付给我我给祖国每天恬静的黎明"——马国超这是马国超少将在父亲铜像前作的小诗,更是他内心的真实表达。尽管1944年马本斋去世时,马国超只有5岁,但他始终感觉,"70多年来,父亲从未远离,父亲的嘱托一直萦绕耳畔"。在碧空如洗的初夏早晨,记者敲开位于北京市海  相似文献   

15.
情丝难斩 陆徵祥,字子欣.1871年6月12日生于上海.他的父亲陆云峰是伦敦外方传教会的一名信徒,靠为西方传教士散发圣经等传教品为生.母亲去世后,陆徵祥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的影响潜移默化,培养了陆徵祥奇特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6.
1926年,35岁的陈寅恪结束了国外求学生涯,回国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一起并称“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由于陈寅恪长期潜心学业,加之他认为自己体弱多病,恐累及他人,故一直未婚。这时,陈寅恪的母亲俞氏己去世,父亲陈三立一再催促他早日成婚,但陈寅恪始终未承允。  相似文献   

17.
建设新农村,最需要人才,尤其需要熟悉农村生活,对农村怀有深厚感情的人才.他父亲去世的时候,家里穷得连棺材都买不起。他在北京推销花岗岩,为了省钱,长期住在水泥管道里。  相似文献   

18.
马珮 《民主》2005,(5):38-39
父亲生于1885年,1970年正值他支持过的“五四”运动51周年的日子里去世的,他去世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在他身边,不是在外地工作就是在“五七”干校,待通知我们回来时他已经走了,没有能够见到他最后一面,看到的是他的遗体。他虽说享年85岁,但他实际只工作到73岁,因为1958年后他就病休了。73岁中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13,(10):14-15
我的祖母说过:“人们应该在最美好的时刻离开。”因为这个认知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不是我的祖母,而是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他将这一现象命名为“峰终定律”:我们对一件事物的记忆仅限于高峰和结尾,事件过程对记忆几乎没有影响。高峰之后,终点出现得越迅速,这件事留给我们的印象就越深刻。  相似文献   

20.
爱,是无法预见的吧.1934的冬天,细雨仍旧缠绵,广州93小学的老师关泽霈正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一篇日记让他顿生怜惜:“父亲病倒了,没钱请医生,也许我要被迫退学……”翻到封面,学生姓名是:李小平. 这个16岁的姑娘是他班上年龄最大、成绩最好的学生,曾经同样穷困的关泽霈顿时起了恻隐之心.他出钱为她父亲看病,为她申请到免费的三餐,可命运还是不可逆转,不久,李小平的父亲便去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