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诚 《党政论坛》2014,(20):63-63
1955年4月,朱镕基当选为上海市市长,一天,他没打招呼去了大中华橡胶厂做调查。现任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当时担任大中华橡胶厂党委书记,直到朱镕基到了厂大门口,韩正才得到门卫的报告,便赶紧去迎接。一见面,朱镕基就批评韩正:"你这个大中华,炭灰啊,搞得一塌糊涂,把人的衬衣都搞黑了。"随后,朱镕基提出,要从车间临时挑选十名工人召开座谈会。韩正问朱镕基:"座谈会的主题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范清海1990年5月担任焦作水泥厂党委书记。两年来,他两次从市里扛回了“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的锦旗,他本人也被市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范清海的绝招在哪儿?到焦作水泥厂走一趟,听得最多的是他那值班“三三制”。一为在食堂吃三餐。范清海上任不久,一天中午回家,碰到几个青工夹着饭碗朝厂外走,原来是到个体户饭馆吃饭去的。他问,“厂里有食堂怎么还到外边吃饭,是打牙祭去的吧?”范书记不瞒  相似文献   

3.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4.
古时候,有个人一生气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圈。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我一边跑一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人家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然后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干活。”到了晚年,他的房子变大了,地也增多了,可一遇到生气的事,  相似文献   

5.
讳疾忌医     
王慧  暨佩娟 《党政论坛》2013,(12):32-32
扁鹊拜见蔡桓公,发现他肤色反常,就说:“你有外伤,需要赶快用药。”桓公摆摆手说:“伤不起啊伤不起,现在药价太高。”过了几天,扁鹊又去拜见桓公,发现他的病情已经加重,就对他说:“不能再耽搁了,你需要立刻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6.
近读一篇回录,感受颇深。1977年,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去凤阳视察,一个县里干部向他介绍:凤阳人多年来就有个习惯,一到农闲都出去讨饭。万里听了忙打断他的话,并发火道:“这是诨话,老百姓有饭吃,有余粮,谁还出去讨饭……”在万里身边工作多年的同志回忆,从未见过书记发过这么大的脾气,他心里难过,我们革命这么多年,老百姓还这么穷……  相似文献   

7.
分享火种     
《党政论坛》2011,(24):9-9
有个人听说遥远的异国燃烧者一团圣火,他动身去找这团圣火,一要把它带回来照亮自己的家。他想:“我有了圣火就有了幸福生活,大家也可以分享它。”他走了很远很远的路,终于找到圣火并用它点燃了自己的火把,回家的途中,他只有一个担心:“火把不要熄灭。”  相似文献   

8.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有个人到集市卖骏马,站了三天,人们不知道那是骏马,一直没有买主。于是,他就去请求伯乐围着他的马转几圈,离开后再回头望望,他愿付一天的“辛劳费”。伯乐跟着卖马人到集市上依约照办,只一天,马的价钱就涨了十倍。同样是一匹马,伯乐只是围着转转,回头望望,便身价倍增。这也许是有记载以来最早的“名人效应”。  相似文献   

9.
1987年7月,李淑敏调到济南洗衣机厂任党委书记,到现在整整10年了。10年的辛勤工作为她赢得了一连串的荣誉称号:山东省最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省劳动模范、省二轻系统优秀党委书记……然而在小鸭集团,从总经理到普通职工,大家对她又有一个共同的更为亲切的称呼——“书记大姐”。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九年下半年的一天,天津南开大学一个学生社团召开成立大会,给校党委书记张再旺也发出了请柬。对于去不去参加这个会,校领导成员交换了意见。有的同志耽心党委书记去参加,可能会被一些人误解为赞同这些学生的错误观点。但是,张再旺还是参加了这个成立会。在会上,他认真听了学生的发言,了解了他们每个人的主要论点和态度,然后通过讲述自己年轻时探索、追求真理,参加革命实践的体会。以浅显朴素的语言阐述了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他以理服人,对学生的各种看法进行了正面疏导,使许多学生受到教育。散会后,就有几个学生到张再旺的家里找他谈心,告诉他,他们实际上也没仔细鉴别某些错误观点。现在听了他的话,明白了许多道理。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这个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很了不起,我搞了一辈子外交,去过世界上不少地方。有一次去大学讲演,有一个学生很厉害,他一下子把麦克风递到我面前,他问我:“您搞了一辈子外交,觉得最自豪的是什么?”我回答:“是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2.
秦立海 《党政论坛》2011,(14):44-44
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尖锐地指出:“有些人如果活得不耐烦了,搞官僚主义,见了群众一句好话没有,就是骂人,群众有问题不去解决,那就一定要被打倒。现在,这个危险是存在的。”随后,他举了一个典型事例:“早几年,在河南省一个地方要修飞机场,事先不给农民安排好,没有说清道理,就强迫人家搬家。那个庄的农民说,你拿根长棍子去拨树上雀儿的巢,把它搞下来,雀儿也要叫几声。……于是乎那个地方的群众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小孩子,第二道是妇女,第三道是男的青壮年。到那里去测量的人都被赶走了,结果农民还是胜利了。后来,向农民好好说清楚,给他们作了安排,他们的家还是搬了,飞机场还是修了。”  相似文献   

13.
公私之争     
公私之争湖南周云武到一家打印社复印资料,人多,复印机忙不过来,只得依次排队。有位先生风风火火,欲插到前面去。众人不许,他便据“理”力争:“我乃私人复印资料,请你们为公办事的让一让。”有几人果然让了他。这是私人优先、公家让路的例子。与此相反,也有公家优...  相似文献   

14.
犹豫的境界     
几乎每个入都有犹豫的时候,仔细观察,可从中看出不同的境界。孔子是个有智慧的人,可是他坚决不谈鬼神。子路向他请教如何侍奉鬼神,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又问人死后会去哪里.孔子的回答是:“未知生,  相似文献   

15.
翟耀龙 《党政论坛》2013,(12):51-51
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农民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要挑最好的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痦付了欠单.米痦老板辕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拿着钱去找猪农还了猪钱,猪农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  相似文献   

16.
最近,听到这样一件事:某单位的一个科室干部,因没有长上工资,就大发雷霆,放下工作,非要捷“头头”说个明白。当他找到党委书记时,书记了解清楚情况之后,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你平时没有做好本职工作,不长工资是应该的。现在你又不干工作,违反了劳动纪律,凭这一点你也不具备长工资条件。若再这样闹下去,请你想一下后果!”一番义正辞严的批评,使这位干部哑口无言,羞愧而去。我很欣赏这位党委书记敢于硬碰硬的作风,同时从中也受到一点启示:做思想政治工作,要讲究和风细雨,要以“疏导”为主,但疏导并不意味着只能“规劝”,顺情说好话,必要时也得“横拦”一下,即敢于进行严肃、严厉的批评。前边提到的那位党委书记就很有水平。本来,长工资是职工辛勤劳动的成果,不是“闹将”的安抚品。只闹不干的人,理当没份。党委书记的批评虽然严厉,却是实事求是的。反之,这位书记如果不是这样处理,  相似文献   

17.
随众性     
刘淑春 《党政论坛》2010,(10):35-35
车停了,上车去。里面几乎坐满了人,却有一个位置空着。空位边上站着一个神情专注的年轻女人。上车的人纷纷抓住把手,自觉地靠边站着。有一个人朝那个空位的方向看去,看了又看,最终没有过去。另一个人欲过去,还没到那个空位时停了下来,因为他发现那个站立的女人毫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他醒悟过来:“哦,位子上有雨水吧?”  相似文献   

18.
写好“一撇”和“一捺” ,共同打牢企业的支撑点。“搞好一个企业 ,关键要有一个好班子 ,特别是班子中的党政一把手要配合好。”这是我们已故党委书记、老经理王权同志生前经常说的一句话。我与王权同志在西单商场搭班工作近十年 ,无论是什么主题 ,我们都始终唱一个调 ,和一个拍。1995年王权同志得病后 ,组织上让我担任总经理 ,王权同志改任党委书记、董事长。一时大家不习惯 ,一些干部还是找王权同志签字。王总说 :“找秀玲签去。我现在不是总经理了 ,我不能破坏制度。”我则总是对干部们说 :“王总是多年的老经理 ,还是董事长 ,他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不忘初心     
1912年春天,哈佛大学教授桑塔亚纳正站在课堂上给学生们上课,突然,一只知更鸟飞落在教室的窗台上,欢叫不停。桑塔亚纳被这只小鸟所吸引,静静地端详着它,一个少年时就藏在心底的愿望油然而生。他转过身来,轻轻地对学生们说:“对不起,同学们,我与春天有个约会,现在得去践约了。”说完,便走出了教室。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曾经感慨:“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现在有更多的人感叹:“我不知道人到底如何去做。”这个年代喧哗、浮躁,充满着太多的变数,挑战着人的承受力,也挑战着人的想象力.常常使人猝不及防。人,一路折腾,将岁月冲刷得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