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曹卫华 《政府法制》2012,(29):16-16
有一次,康熙宴请文武大臣。席间,康熙忽然站起,高举酒杯,大声说:“各位爱卿,让我们共同把这杯酒敬给吴三桂、噶尔丹还有鳌拜。”众大臣目瞪口呆,大惊失色。要知道,这些人物可都是些叛贼反党。  相似文献   

2.
伍后正 《政府法制》2012,(26):25-25
康熙执政60年大庆。在“千叟宴”上.康熙把第一碗酒敬给了太皇太后孝庄和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把第二碗酒敬给了列位臣工和天下子民,第三碗酒他却要敬给他的死敌们。康熙深情豪放。掷地有声地说:“鳌拜、吴三桂、郑经、噶尔丹、朱三太子他们都是英雄豪杰呀,是他们造就了朕,是他们逼朕立下了丰功伟业。朕恨他们,也敬他们,可惜他们都死了,朕寂寞呀。朕不祝他们死得安宁,祝他们来生再以朕为敌吧!”  相似文献   

3.
雪莉 《政府法制》2009,(16):41-41
康熙大帝在继位执政60周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大臣和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当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噶尔丹还有鳌拜。”宴会上的众大臣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4.
康熙大帝在继位执政60周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大臣和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当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噶尔丹还有鳌拜."宴会上的众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是他们逼着我建立了丰功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朕,我感谢他们."  相似文献   

5.
史笑妍 《政府法制》2012,(18):40-41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一直被认为是大汉奸。这个汉奸和日本侵华时的汉奸有点不一样,吴三桂只能算是汉族的奸佞.还够不上是中华民族的败类。  相似文献   

6.
1644年正月初一,闯王李白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随即大顺军向北京最后进军。崇祯皇帝急招群臣议政:国破山河在,如今怎么办?决策议题有二:要不要调吴三桂部进关勤王?要不要把首都南迁?其实答案很清楚,除了吴三桂部,明朝在北方根本无兵可用。如果连北京都失去了,王朝都灭亡了,  相似文献   

7.
施世纶系清朝康熙年间收复台湾的靖海侯施琅的次子。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年仅27岁的施世纶就任泰州知州。康熙二十八年,他被提拔为扬州知府。当时,扬州一带民间争讼颇多,但施世纶经办的案件,既无久拖不决,更无冤假错案,他善于断案的美名由此远播。施世纶为官几十载,始终廉己恤民,刚正不阿,身体力行,勤于政事,深受民众爱戴,曾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  相似文献   

8.
甲申年是我国传统的干支纪年之一,公元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兵进京,明朝末代皇帝崇祯上吊.延续267年的明王朝寿终正寝。然而,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进京不过40天,就被明将吴三桂与清军一道赶出了北京城.之后不到一年,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便迅速土崩瓦解了。  相似文献   

9.
名门之后以“忠”事君 张廷玉乃康熙朝大学士张英之子,张英曾做过康熙太子的师傅。也是康熙朝宰相,为官清正廉洁,从不仗势欺人。张英致仕(退休)前一年,张廷玉考中进士。并被选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储备干部)。从此踏上了长达五十年的仕途。如果将张廷玉五十年的为官生涯比做一条长河的话.那康熙朝就是他从政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
康熙不但自己一生好学不倦,对皇子们的学习也非常重视。 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康熙帝亲自为太子胤礽选定了师傅:詹事府詹事汤斌、詹事府少詹事耿介、吏部尚书达哈塔。三位皆为饱学之士,能被皇帝亲点为太子的师傅,自是荣耀无比。但是,结果大大地出乎他们预料。  相似文献   

11.
吴明 《法人》2008,(2):126-127
人心是最容易改变的,像明朝将领吴三桂只因“冲冠一怒为红颜”,即开门揖盗,引清兵入关。一句话、一本书、一首歌、一个人、一个景象,都可能令我们的内心世界涌起波澜。  相似文献   

12.
许锋 《政府法制》2013,(5):48-48
鄂尔泰是康熙的贴身侍卫,经常随康熙外出打猎。但鄂尔泰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那种人,在进入官场之前当秀才的那些年里,他寒窗苦读,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打猎高兴之余,皇上有时会随口诌几句诗文,鄂尔泰不但能应对,有时灵感突现,还能作几句佳句,这让皇上非常喜欢,有共同语言嘛。  相似文献   

13.
金韵 《检察风云》2008,(14):76-77
瓷器上出现以<御制耕织图>内容为题材的绘画,始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是康熙时期的独特题材;康熙五十一年(1712)以后,流行甚为广泛.多用五彩或青花来表现.……  相似文献   

14.
亦明 《政府法制》2013,(5):22-23
康熙读书涉猎极为广泛,曾从西洋传教上学习数学等学科。南巡途中,康熙用所学的西洋测绘方法亲白测黄河、淮河、洪泽湖的水位及地势,决定治理方法,并取得重大成效。  相似文献   

15.
文汇 《政府法制》2010,(24):52-53
曾经强大的清军 康乾盛世,清朝曾是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大武装力量之一的国家。比如康熙年间的中俄雅克萨战役,当时康熙派清军3000余人进抵雅克萨城下,将城围困起来,勒令沙俄侵略军投降,对方不理。  相似文献   

16.
康熙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继承帝位后不久,发现全国政界中贪污之风盛行,便决定予以严惩。康熙认为,大小官吏都应秉公奉法,则天下不愁难治。侍郎温代虽有才干,但因贪污,不仅革职,还被发往边疆充军;侍卫内大臣额奇,因收受下官金碗等,被康熙指为“品行甚秽”,将其革职永不叙用。曾任广东巡抚的金隽,他伙同传郎宜阿借查办尚之信的家产之机,私自隐瞒侵吞白银89万两。在查办金、宜二人贪污案件的过程中,遇到了官官相护的干扰,但在康熙的直接督促下,案件很快审清,金隽被定为死罪。等到秋季大决时,又有不少朝…  相似文献   

17.
康熙不但自己一生好学不倦,对皇子们的学习也非常重视. 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康熙帝亲自为太子胤扔选定了师傅:詹事府詹事汤斌、詹事府少詹事耿介、吏部尚书达哈塔.  相似文献   

18.
证据意识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据意识漫谈何家弘最近,笔者看了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大概是职业习惯,该剧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各位演员的上佳表现,而是“康熙爷”的证据意识。他在调查那四起或曲折或离奇之案件的过程中,没有以天子的特殊身份居高临下地武断办案,而是谨慎地“化装侦察”...  相似文献   

19.
喻辉 《法制与社会》2011,(22):17-18
作为拥有最高司法权的统治者,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康熙不仅亲自参与重大案件的裁决,而且对司法官员们开展司法活动也有较高要求。在其丰富的刑事司法活动实践中,他一方面坚持慎用死刑和疑罪从轻,另一方面又坚持严惩豪强犯罪,他还反对过多的使用刑讯,以避免造成冤案。康熙的这些思想及其丰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司法的腐败,对缓和社会矛盾和维护清朝的统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中宣部曾发文将他列为允许在城市雕塑的60位历史人物之一。承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与著名风景区,与康熙的名字密不可分。为了突出城市特点,提高城市知名度,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1988年3月21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