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监狱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监狱内网得到了快速的普及。由于监狱工作的特殊性,监狱工作人员掌握了许多不宜对外公开的信息,因此,监狱内网建设要高度重视监狱内网安全。作为监狱内网的重要协议,ARP本身存在原理性缺陷,如果被恶意利用会对监狱内网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应利用ARP的特点来进行ARP欺骗和攻击,并根据监狱内网特点防御ARP欺骗。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政府网络与信息的安全,国家保密局规定涉密系统的内网必须与外网隔离。然而,公共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宝库,政府的大量信息和数据都需要从中获得,而且随着政务公开政府上网工程的开展,很多政府部门的对外业务服务也都迁移到了互联网上。如何解决内网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内外数据的交换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周连兵 《刑警与科技》2007,(4A):139-143
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政府网络与信息的安全,国家保密局规定涉密系统的内网必须与外网隔离。然而,公共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宝库,政府的大量信息和数据都需要从中获得,而且随着政务公开政府上网工程的开展,很多政府部门的对外业务服务也都迁移到了互联网上。如何解决内网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内外数据的交换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金婧  申锋 《法制与社会》2012,(2):249-250
官员道歉作为一种新的政治现象,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官员和百姓间关系向着平等方向变化的新趋势.当前官员道教存在着制度化的困境,具体表现为:一是官员道歉法律效力等级低下,制度供给不足;二是道歉主体不明晰准确,存在“替代”道歉的异化想象;三是官员道教缺少外部监督.为了实现官员道歉制度化应该做到:提高官员道歉相关法律效力等级,增加制度供给;明确官员道歉主体;加强官员道教的外部约束.  相似文献   

5.
梁飞  江霞 《行政与法》2004,(5):54-55
官员考核制度错位的“指挥棒效应”造成大量官员的行政行为偏离了经济发展规律,而官员考核制度原则性标准的错位则发端于政府责任体系的不完善。因此,引导官员行政行为走上正轨的关键在于官员考核制度的变革,而官员考核制度变革的必然途径则是政府责任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6.
官员经商极易滋生官员腐败现象,如何根治官员经商这个毒瘤,不但是理论界的重大课题,而且是实务界的重大课题。本文笔者认为,单纯通过课以官员禁止经商义务的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在课以官员禁止经商义务同时,预先设定好违反此项义务所要承担的责任。笔者主张借鉴民商法上的归入权理论,设计政府归入权制度,将官员违法经商所得收归国家所有。  相似文献   

7.
官员"雷人雷语"的实质是权力秩序的紊乱以及人民作为主权者地位的缺失。官员言论的失范是权力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法律手段规制官员的言论,是限权政府的要求,是政治和行政伦理的需要,也是改善官民关系,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因此,只有对官员言论的规制法定化,构建多层次问责机制和多元的民主监控机制,才能有效地改善官员话语及背后的权力秩序。  相似文献   

8.
执政党要维持对社会的统治,需要依靠掌握一定权力的大批官员,但少数官员又存在着以权谋私,变质为腐败分子的危险。因此,如何与腐败官员作斗争,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是对其执政能力的严重考验。而依靠法律制度来预防和反对腐败官员,是被历史证明了的最有效的手段。所以,我们辨别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否提高,有没有制订和实施惩治、预防腐败官员的法律制度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在2008年一年间,全国范围内有一大批官员因为相关责任事故引咎辞职或被免职。这一次被问责的官员涉及的层级之高、波及范围之广、处理速度之快在中国的官员问责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官员问责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2008年发生的一系列官员问责事件,结合国外问责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的经验,本文对我国的官员问责制度进行分析,探求我国官员问责如何由风暴型向程序化、制度化转变。  相似文献   

10.
邹燕秋 《政府法制》2013,(34):18-19
每逢年底,节假日临近,都是各地官员们出镜最多的时候,也是一些官员作秀的佳期。笔者多年观察,官员作秀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自由评弹     
官员超市兜售的是傲慢的权力邯郸市精简机构后官员反而增加,一次任命89名局长、副局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竟然有11名副局长,被网友调侃为官员超市。  相似文献   

12.
正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目前推出"走进省区市纪委监察厅(局)系列报道",其中介绍了各省区市纪委领导的履历。经统计发现,目前中国内地31名现任省级纪委书记中,有21人系从中央或异地"空降"。本地官员升任和"空降"官员就任,是地方官员选任的两种模式。一般来说,由本地官员升任某领域的重要职务,主要体现该领域官员的"属地管理"原则;由中央(上级)或异地官员"空降"  相似文献   

13.
贾玥 《政府法制》2011,(28):33-33
从"裸聊门"到"艳照门",从"调情门"到"开房门",今年6月以来,论坛、微博等网络载体连续曝光官员"性丑闻"事件,引发舆论哗然。受访专家认为,我国法律并未直接介入官员私生活领域,官员的道德缺失,多是"民不举官不究"。对官员生活腐化堕落监督乏力,是丑闻频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被问责官员复出法律机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问责官员复出法律机制指的是在行政问责中承担责任的官员重新担任领导职务的相关制度组成的规范系统。目前我国被问责官员复出缺乏法律依据,而是以政策为导向,没有形成统一的法律机制。本文指出健全被问责官员复出法律机制有助于行政问责制落到实处,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推进我国法治建设,同时也反映了政治理念和制度的理性。基于此,要从被问责官员复出的条件、期限、程序、相关制度等方面构建我国被问责官员复出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5.
正官员被处理的新闻常常成为"烂尾新闻",时过境迁后被处理的官员可能在悄无声息中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有媒体梳理6年来52起官员免职案例,发现85人中已经有29人复出。被免职官员复出是有依据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要求,官员公正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因而,寻求实现官员公正对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乔志峰 《法人》2013,(1):13
12月2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刘玲在接受检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官员将财产向公众公示后,不仅隐私权可能被侵犯,而且其合法财产可能被犯罪分子"盯上",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官员公示财产会被犯罪分子"盯上",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但必须有个前提——官员的财产足够丰厚、足以引起犯罪分子的垂涎。而作为人民的"公仆",官员的薪资收入是有限的,他们从事的并非是可以暴富的职业。如果官员因"露富"而被犯罪分子"盯上",未必完全是坏事。谁让他们拥有与身份不符的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呢?  相似文献   

18.
贿赂外国官员罪是一种具有跨国或涉外因素的犯罪,行贿方是一国的国民、法人或者其代理人,而受贿方则是另一国家的官员,在本罪的犯罪构成当中仅仅涉及的是行贿方的行贿行为,而不涉及受贿方的受贿行为。当前,贿赂外国官员的行为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这严重破坏了国际经济秩序也侵犯了各国官员的职务廉洁性。《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国际公约纷纷将贿赂外国官员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呼吁世界各国在国内法中将该类行为规定为犯罪。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全国平均40个人养一个官,而山西省是27个人养一个官。官员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如按全省的产值或国民收入水平与官员人数相比,恐怕山西的官员就显得更多。对此结论,喜欢官多的领导定会责怪:官多了有啥不好呢?官多了自然有官多的好处,因为官员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官员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官多了,给老百姓服务的人就多,这些好处,我们人人皆知,深  相似文献   

20.
何兵 《政府法制》2010,(13):36-36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官员贵精不贵多。滥竽充数的官员,如同画地作饼,徒劳无益。请你们认真想想这个道理,编定官员的职数,裁汰官员。房玄龄立即行动起来,将文武官员的编制定为640人(按此前为2000多人,裁掉了三分之二)。《新唐书·百官志》上说:“太宗省内、外官定制为730员。”“省内”是指中央部委,“外官”是指地方要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