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最遭人痛恨。在各级领导班子换届的节骨眼儿上,更是如此。人们痛恨用“乌纱”换银子的卖官者,而对拿银子换“官帽”的买官者,痛恨之外还加不屑。在一般人眼中,买官是可恨的:因为这意味着劣马淘汰良马,庸人挤掉能人;买官也是可耻的:因为这意味着自己没有  相似文献   

2.
《党建》2008,(4)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旨在用民主的办法解决选人用人上的腐败,这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近年来,一些地方在选人用人上出现了一系列不正常的情况,如买官卖官、"带病提  相似文献   

3.
《兵团党校学报》2010,(3):80-80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贯彻实施四项干部监督制度视频会议上指出,全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继续以最坚决的态度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开展买官卖官问题专项整治,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  相似文献   

4.
<正>面对买官卖官顽疾,中央高层掷地有声:"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修补干部选拔用人制度,出台4项监督制度,健全防范打击  相似文献   

5.
<正>李云忠的贪腐有些特点:因为收钱"不倦",他慢慢变成了买官者的"牵线木偶";同时,他的胃口越来越大,连90万元这样不算小的数目,都被他斥为"打发叫花子"。买官卖官是公认的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恶劣现象,腐败之尤。近年来落马的"老虎""苍蝇",或多或少都有买官卖官之类的问题。买官卖官的交易很隐蔽,以卖官巨  相似文献   

6.
一些地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比较严重,买官卖官禁而不止,查而不绝,几乎成了一种顽症。剖析买官卖官现象的新特点,坚持标本兼治,最大限度地遏制买官卖官,是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工人日报》今年2月18日刊登的一篇署名文章说,中组部近日通报了4起领导干部受贿“卖官”案,给全党敲警钟,要求严厉惩治用人腐败。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惩治“卖官”莫放“买官’人。大意是:看一看4起“卖官”案中,涉嫌行贿者达168人,足见“买官”者众,“乌纱市场”有需求;“买官  相似文献   

8.
观点     
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据报道,安徽阜阳法院卖官买官受贿案中不仅卖官者被依法判刑,参与买官的两位县级法院院长亦被查处免职,投机钻营者名位双失,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此案从开始送钱到被查处经十年之久,终究东窗事发,受到惩处。  相似文献   

9.
一边是让一个包工头子当上了县交通局的副局长,另一边是12个官员被包工头子用金钱拖下了水;一边是贪图蝇头小利(相对于买官者捞取的好处而言)而卖官,另一边是买到了官位之后加倍翻番地往回捞钱.这就是代价--卖官的代价.  相似文献   

10.
亢哲楠 《廉政瞭望》2007,(10):20-21
"买官卖官"曾是中国封建社会人治的一大顽症,几乎各朝各代都曾有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买官卖官"现象在一些地方死灰复燃,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其方式五花八门,其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1.
中纪委、中组部近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陕西省商洛市委原常委、商州区原区委书记张改萍通过为他人晋升职务牟利等7起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典型案件。张改萍的典型与他人不同,她的卖官居然有清单,而且条目清楚,她“批发”出去的27顶官帽都标明了相应的金钱数目以及27个官帽拥有者。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些官员竟然是靠贷款来买“帽子”。把买官人卖官人都公诸于众,在官场而言,似是一件违反“潜规则”的咄咄怪事。卖官案的发生早已不只一起两起了,每逢换届时节,总是有一批人或闻风而动,或蠢蠢欲动。但卖官窝案我们常常看见,却始终不知道这…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2010,(12):50-51
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这是中央的一贯要求。中央纪委、中组部、监察部不久前联合印发《关于严厉整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行贿受贿行为的通知》,对整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行贿受贿行为,也就是俗称的"买官卖官",进行了部署。  相似文献   

13.
锋竞:我看还是来点儿博友的原汁原味吧: 博友尖锐的眼神: 买官的没有交出官帽 张华琪,安徽省颍上县原县委书记,被舆论讥为"穷县里的富书记",在任三年,论价卖官帽一百多顶,平均每月受贿6次,每月5万元.可他被判刑后,除了少数几个因犯其他罪行、错误被处理的相关人员外,余下的一百多名"买官"者头上仍然戴着买来的官帽.  相似文献   

14.
英国19世纪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指出:“权力趋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杨毓培自1999年4月至2003年9月,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大搞“权力腐败”,批发“官帽”61顶,疯狂敛财200余万元。杨毓培把“官场”变成“市场”、将“官帽”当作商品出售赢利,导演了一幅幅买官、卖官群丑图。探寻这个具体独特的“怪胎”产生之因,对于探索从源头上防治买官卖官行为的对策,不无启迪意义。杨毓培曾毫不掩饰地说,作为…  相似文献   

15.
买官卖官这一封建社会官场上的丑恶现象,在今天一些地方又有所抬头,在有些部门和单位买官卖官甚至发展到了猖獗程度。近几年全国发生的买官卖官案件可谓多矣,细致分析一下其产生的原因,对于反腐倡廉、搞好党风建设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8):54-55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用人上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防治用人上不正之风长效初制。有效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在三年内有效遏制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买官卖官"现象严重,造成卖官者卖官或供给官职的前提条件主要是有私心的当官者拥有择官权以及现行的监督与惩罚手段相对滞后、乏力.而治理"买官卖官"现象应当强化反腐败的制度创新,如推进社会文化意识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利益分配制度创新、监督和惩戒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18.
王春 《廉政瞭望》2010,(13):19-20
“买官卖官是危害最大、影响最坏的腐败现象,被人称为‘腐败之母’。它直接动摇和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中南大学廉政与法治研究中心李满春教授说,“虽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党组织不断加大对用人上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整治力度,但买官卖官现象仍禁而不止,查而不绝,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9.
正买官卖官是赤裸裸的"权钱交易",买卖的是公权,谋取的是私利,政以贿成、公权私授,为党纪国法所不容。如果说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那么买官卖官就是最大的吏治腐败,必须坚决打击。中央明确要求,对以谋取职务调整、晋升等为目的贿赂他人或者收受贿赂的,一律先停职或免职,再依纪依法严厉惩处。近年来,中央、省委连续出重拳整治"买官卖官",但仍有一些干  相似文献   

20.
切实加强选拔任用干部责任制——从汾西县买官卖官案看干部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中共临汾地委委员、纪委书记王万年发生在吕梁山中的汾西县买官卖官案,留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买官卖官者利用这个县党内监督机制上的薄弱环节,把行贿受贿的腐败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