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八大报告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来部署和推进,描绘了一幅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主动作为,是新时期民政干部肩负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美丽中国作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诗化目标。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关系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生态是民生的保障,而民生是生态的价值所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生态问题就是民生问题,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而改善生态民生的现实压力在于中国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改善生态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复杂矛盾。因此,要改善生态民生,实现美丽中国的新愿景,需要从理念、科技与制度等层面着力。  相似文献   

3.
王礼人 《乡音》2013,(2):24-25
民生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重头戏。党的十八大报告辟出专题《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讲民生,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今年我省两会上张庆伟省长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讲到今年工作目标时指出:"真心实意办好惠民利民实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并列出了十件惠民利民实事。这十件实事涵盖了有  相似文献   

4.
《江苏政协》2012,(12):30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加快推进以改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项重要任务。民生科技是涉及民生改善而开展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十二五"时期,公众健康、公共安全、生态环境改善、防灾减灾等重大民生需求将日益紧迫,发展民生科技、促进科技惠民将越来越重要。为此建议:一、实施一批重大民生科技工程。围绕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5.
<正>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是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新部署,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全省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各项民生事业有了新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是改善民生的基础和前提。2013年,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增  相似文献   

6.
寇志霞  窦孟朔 《前沿》2013,(10):4-5
党的十六大以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越来越达成共识。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民生建设的第一标准,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社会发展赋予党的历史使命。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民生建设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评判、检验民生建设的成效,也就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6,(8)
正江苏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自觉追求,把共享理念作为价值坚守。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在"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方面,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  相似文献   

8.
《前进》2015,(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大力推进。民生工作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涵盖就业、收入分配、食品安全、教育、住房、养老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阐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2013年8月28日至31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完整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并将其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党的十八大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摆在突出位置。按照这一目标和要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然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明确了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1.
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推手,其完善和优化对于民族地区缓解和解决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环境等民生领域的实际问题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民族地区在民生投资领域还存在诸如投资比重偏低、行业不均衡等问题。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生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其不足之处,进而从完善财政税收体制,拓宽融资渠道等建议出发,对固定资产投资如何高效推动民生改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吴汉钧 《中国民政》2013,527(2):45-4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必须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增进民生幸福为导向,找准定位,突出重点,主动作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一、在定位上,要坚持主体意识(一)坚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来谋划民政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阐明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漳州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贯穿于整个工作全过程,坚持不懈地推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取得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正为政之道,民生为要。关注民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彰显了我们党的初心和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指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新时代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政工作是党和国家民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相比5年前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十八大报告中对于社会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社会管理的任务更加明确、创新管理的要求也更为迫切。十八大报告着眼于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一次鲜明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魏斌 《中国民政》2013,(3):54-54
山东省章丘市民政局坚持"以民为本、民生为先、创新为要"的总体思路,以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家园为奋斗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己任,把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重大民生决策落实作为加快推进全局各项工作的重要动力,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抓好"五条主线",大力推动民政事业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来,蒲城县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别是注重惠民政策的具体落实,统筹推进富民安民惠民各项工作。优先战略保民生。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蒲城县每年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规划时,  相似文献   

18.
《就业与保障》2013,(8):1-1
7月1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专题报告。尹蔚民指出,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是关键要素,民生改善是重要考量。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是造福全体人民的两项基本制度,也是中国梦的重要民生篇章。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将实现就业更加充分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就业是世界性难题。我国劳动力数量多,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突出,又处于转型升级的特殊阶段,劳动力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就业问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9.
王建鸣 《政策》2012,(12):78-80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作为新阶段党的政治宣言和纲领性文献,十八大报告在阐述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中强调,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是我党在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20.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话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时,都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