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瑞生 《湘潮》2010,(8):24-27
<正>在我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彭儒给了我无穷的精神鼓舞和鞭策,她那慈祥的母爱也给了我无限的温暖和幸福。虽然我已古稀之年,但母亲那丝丝不断的舐犊之情,仍然一如既往地温暖着我。她的爱,犹如她的血液一样,永远在我的血脉中流淌。母亲渐渐地老了,但她永远像一  相似文献   

2.
正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有一点我搞不懂,为什么许多中国家长喜欢在公众场合训斥甚至羞辱自己的孩子?先不说文明素质,你以为是妈妈就可以这么欺负自己的孩子? 尊重孩子,就是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小女孩几乎都喜欢粉粉嫩嫩的颜色,而我女儿过12岁生日时,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请你以后不要再给我买任何粉色的衣服了,也不要那些亮晶晶的装饰。我长大了。"某种意义上,她就这样发表了"独立宣言",彰显了小小自我的审美观。作为母亲,我的所谓"知名度",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过烦恼。他不愿意因为父母的原因而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3.
不说她伟大,因为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平凡;不说她高尚,因为她给每个老人和孤儿的也只是人人都可以给予的一点一滴无私的关爱和温暖。她26年如一日只求付出、不图回报;她用爱心和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诠释了平凡中的伟大和崇高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幸福     
正读了文学家胡适的《我的母亲》这本书,让我感受深刻,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回忆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性性格。这让我不由想起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地主家的女儿,我的姥爷是一个拥有百亩良田和几十名长工、短工的大地主,母亲的亲戚全是当地有钱的人。家乡的土地给过她温暖的童年,地主出身和大小姐的身份,也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为了摆脱自  相似文献   

5.
姚远 《党史纵览》2010,(12):4-9
林巧稚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也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学部委员。她终身未婚。却拥有最丰富的爱;她没有子女。却是最富有的母亲。她是东西方文化交融陶冶出的杰出女性,是母亲和婴儿的守护神。被人尊称为“东方圣母”。作为开国总理的周恩来,对这位“东方圣母”十分关心。也十分敬重,多次称赞林巧稚为我国妇女儿童事业所做的杰出贡献。而林巧稚也难以忘怀周恩来对自己的关爱。她曾动情地对朋友们说:“是他崇高的精神影响着我。使我由信上帝变成信共产党。要说真有上帝,那么,他就是我心中的上帝!”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曾这样谈过自己的母亲:“好有四十一年是幸福的,后来孀居。要知道,妇女爱自己的丈夫,超过我母亲爱我父亲的并不多。可是她毕竟在自己的子女中找到了慰藉,在我们这些儿孙中间又度过了十四年,这至少不能说是不幸福的。”恩格斯的母亲爱利莎不是戏剧中描绘的超凡的“圣母”,而是一位平平常常的母亲。像其他亿万母亲一样,她以自己的母爱方式,把全部心血倾注在下一代身上,把自己的幸福同儿女的成长紧紧地连结在一起。母亲的温暖爱利莎于1797年生于德国哈姆,1819年结婚,共生育8个子女,革命导师恩格斯是他的长子。爱利…  相似文献   

7.
胡光嵌 《党课》2014,(23):96-98
林夏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品学兼优。但11岁那年,父母的离异给她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曾以喝安眠药相抗争,但是这并没有挽回父母的婚姻。11岁的她开始随母亲生活,母亲只要求她好好学习,为的是在父亲那里赌一口气。因此在她幼小的心灵里,自己只是父母之间比斗的工具,故而性格也慢慢变得内向、冷漠。在她18岁之前的7年里,她只回过父亲那里7次,唯一的目的就是按照母亲的要求索要每年3000元的生活费。每次,她都是带着复杂痛苦的心情、流着眼泪离开曾经的家。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布鞋     
<正>今年的生日,母亲送了我一件礼物:一双手工做的老布鞋。她说"你现在年龄也不小了,不要老穿买的鞋,有时也穿穿老布鞋,舒适透气,对脚有好处。这双鞋是我以前做的,可惜我现在眼睛花了做不出来了,早知道原来该给你多做几双,放着慢慢穿,善待自己,首先从脚开始……"听着母亲的唠叨,我不尽热泪盈眶。我已有很久没有穿过母亲做的布鞋,感受过那种温暖和舒适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手工做的布鞋渐渐地淡出了生活的舞台。母亲做布鞋的全部  相似文献   

9.
郑隆基 《党建文汇》2001,(12):46-46
毛泽东对自己的父母亲,曾这样说过:“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但我到了13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同我父亲辩论的有效方法,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冯理达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和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夫妇的长女,自小就深受父亲爱国思想的影响。还在她刚记事时,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一本厚厚的书递给母亲,由母亲念给父亲听,这本书叫《资本论》。她还经常听见父亲与同仁讲革命、讲共产党。那时,她虽然不懂共产党的真正含义,但从父母的谈话中隐约地感到共产党人是令人敬佩的。  相似文献   

11.
正起床、倒尿盆、帮老人整理房间卫生、给老人梳头、刮胡子、喂老人吃饭……每天这样周而复始地工作,她总是不嫌麻烦,总是笑眯眯地面对每一位老人。她说,我把这些老人当作自己的父母一样看待,让他们在有生之年感觉到幸福和温暖。她就是十三师红星二场康健养老院的主家人——陈召秀。今年47岁的陈召秀,2000年和丈夫陈中奎从甘肃天  相似文献   

12.
肖湘娜 《湘潮》2023,(7):31-32
<正>参加革命这么多年来,黄君珏回家陪伴父母的日子寥寥无几。入狱几年,父母更是操碎了心。这次回到久别的家中,看到妈妈的头发白了不少,黄君珏内心充满了歉疚。想到母亲含辛茹苦将自己养大,父亲为了自己入狱的事多方奔走,她觉得自己对这个家亏欠得太多太多……黄君珏将自己的恋人王默磐正式介绍给了家人,他们的感情经过了生与死的考验,彼此认定对方就是自己的革命伴侣。家里人也很喜欢这个礼貌踏实的小伙子,他们尊重女儿的选择,也很欣慰她有了一个好的归宿。回长沙不久,  相似文献   

13.
魏杭州 《党课》2012,(3):105-106
母亲生病了,弟弟打来电话说,母亲已不能下床,整日在床上躺着。放下电话,我马不停蹄地奔回家。病床上,母亲明显瘦了许多。看到我,她泪流满面。我安慰她好一阵子,她才逐渐平静下来,嘱咐我自己拿吃的,说赶了七八个小时的路一定饿坏了,并喊弟弟赶紧给我做饭……  相似文献   

14.
一 母亲离开我时,我才呼吸了人间20天的新鲜空气。产后大量出血,医疗条件的极端落后,很快地枯萎了一个年轻的生命。直到现在,她唯一的儿子在无穷的思念里,对她也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认识,而没有具体的样子。但母亲是活在我心中的。从我懂事那天起,我就知道生命不仅是自己的,也是母亲的,如果我不能好好地活着,人们惋惜的,绝不会是我,而是我的母亲。  相似文献   

15.
郭海龙  沈鸿 《新湘评论》2014,(22):24-24
在孤寡老人的眼里,她是孝顺的女儿;在无依孤儿的心中,她是慈爱的母亲。她用孝心和爱心.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大爱之歌”。她,就是岳阳市云溪区福利中心院长徐素娥。  相似文献   

16.
何奇 《党史文汇》2002,(1):22-24
一 “华子,你妈回来了,快回家!”这是我祖父的声音。我原名郭重华,华子是老人们对我的昵称。 这是60年前的事了。1942年8月,我高小毕业,准备考中学。一天下午,我正在太原新城街小学的院里洗衣服,祖父急匆匆地走来,报了这个喜讯。对于继母(以下称母亲)的回来,我是有思想准备的。前些时,母亲给我祖父来过一封信,说她为了打听我父亲的下落,曾去过山东省博兴县,结果还是打听不到,失望地返回天津,问祖父是否知道我父亲的下落。祖父让我给母亲写了封信,说我们也不知道父亲的下落,希望她回太原来。前几天母亲来信说她准…  相似文献   

17.
蒋励 《学习导报》2011,(24):9-10
她没有双腿,却一路坚强前行:她是一名孤儿,却成了138个孩子的母亲;37年来,她用板凳当腿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生路,她就是“板凳妈妈”许月华。  相似文献   

18.
和苗 《廉政瞭望》2008,(8):56-57
汶川大地震后,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的眼神让无数人揪心,收养地震孤儿也成了很多好心人的迫切愿望。然而,收养对于任何一个家庭而言,都是一件大事。来自瑞典的经验表明,要给这些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仅靠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9.
已故的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李先念,和许许多多寻常百姓一样,也有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虽然李先念很早就投身革命,与母亲相处的岁月并不太长,但母子俩心心相印,相互关爱,为世人留下了一串串生动感人的故事。 绊泼半碗油,李先念跪地认错。母亲打他又夸他 李先念的母亲李王氏,是个饱尝人间辛酸苦难的劳动妇女。她出生在河南省东南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6岁那年,她讨饭辗转来到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由于不幸的命运,李母曾几度改嫁,到她嫁给李先念父亲李承元时,已年过30了。李先念是她和李承元结合所生的一个幺儿。 李母因多次改嫁,先后做了十几次月子,身体十分虚弱。李先念来到人世间,没有母乳,靠已出嫁生儿育女、同母异父的大姐宝枝的乳汁喂养。在母亲和大姐茹苦含辛的照顾和抚育下,不懂人世艰辛、父母苦楚的李先念,匆匆度过了自己的幼儿岁月  相似文献   

20.
小顾是一名15岁的初中生,在我带的学生中较为典型。3岁时父母离异,她被判给了父亲。但父亲不久便组织了新的家庭,并又生下一个女儿,而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亲有时一周看她一两次,有时很久也不来,母亲更是很少来看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