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 ,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 ,也是一个历史性贡献。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核心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此 ,中央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这是指导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纲领性文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  相似文献   

2.
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如何使这一科学理论深入人心并成为指导我们行动的强大思想武器?关键是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它的本质。建党82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衡量我们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  相似文献   

3.
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三个坚持”以极其精辟的语言,科学概括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明确提出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陈元生 《理论前沿》2003,(18):27-28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入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是推动我们党的各项事业继往开来的战略举措,也为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一脉相承的。马列主义理论体系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就明确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并把它写在了党的旗帜上。“三个代表”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江泽民同志十六大的报告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学习、贯彻、落实十…  相似文献   

6.
一我们党探索执政规律,进行理论创新的最大最新成果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科学理论提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物质基础、执政的思想文化基础和执政的群众基础这三个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决定意义的根本问题,从而科学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任何一个政党要取得执政资格,都必须代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了解生产力性质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规律,正确解决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同任务、手段、途径和方法。资产阶级政党如此,无产阶级政党也如此。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通知》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首先要抓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中心环节。要全面深入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一、“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对于“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  相似文献   

8.
王山 《理论前沿》2003,(11):18-19
“三个代表”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通过党员的实践行为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即“代表”必须要有体现代表的载体———“代表者”。因此,从代表与代表者之间关系的角度,深刻理解和全面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度去把握其精神实质,对于我们切实有效地抓好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是否“代表”决定着一个政党的兴衰存亡(一)政党的政治性本身要求政党必须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和代表性。作为…  相似文献   

9.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一定要抓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核心问题.抓住"三个代表"这个核心,就必须理解它的时代背景和形成的历史过程,就必须把握"七一"讲话的基本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任务、与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的重大历史挫折、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集体交接班时的重托以及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七一"讲话围绕着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提出了十大理论新观点.通过对这些新的理论观点的学习讨论,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为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十六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成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但如何客观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如何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深刻理解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贡献,是我们在学习中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12.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官话”新闻越来越多地采用民间语言,反映出领导语言、新闻语言的“亲民”趋势。从文风的变化固然可以看到作风的一些变化,然而要弘扬联系群众、亲民为民的作风,更深层次上是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14.
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增加了“意见”文种 ,文章从特点、分类、适用范围和制作四个方面对“意见”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着"电子"与"政务"定位不合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摆正"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改革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将是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前十年,毛泽东对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做了许多的思考。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大致经历了"利用和限制"、"改造和消灭资本主义"、"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和"使资本主义绝种"这四个阶段。毛泽东的资本主义观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毛泽东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价值判断,也有他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判断失误,亦有国际因素的影响,还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生产力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相矛盾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8.
冷福榜 《理论前沿》2002,(18):17-18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两个基本问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致性的枢纽。  相似文献   

19.
厘清了村委会"海选"与"直选"的定义,阐述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联系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践,分析"海选"与"直选"的利弊.总体而言,海选更能体现民意,更具发展前景,但实行"海选"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要加强引导,避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党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从十二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文明”,到十六大的“三个文明”和十七大的“四个文明”,这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又一次突破和发展。深刻认识从“两个文明”到“四个文明”历史跨越的必然性,对于深入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按照“四位一体”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