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慎明 《中国监察》2009,(10):34-35
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在深刻总结我国政治建设的实践经验、借鉴国外政治领域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做出的战略部署。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社会》2010,(9):80-80,F0003
齐卫平在《人民日报》撰文认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呈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民民主的认识,提出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实现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思想,借鉴西方权力制衡理论,总结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实践,应坚持将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推进我国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司法》2007,(11):5-5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社会》2009,(5):F0003-F0003
邓聿文在《东方早报》上撰文说,温家宝总理在“两会”结束后的记者会上回答有关体制改革的提问时说,我们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他提到三个方面:一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二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各方面的监督,使政府的行政运转依法进行,并置于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一直非常注重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1980年和1986年,比较集中的阐述了他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接班人,他在总结中央第一代集体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民主和法制的基本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也被提到议事日程。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所必然带来的社会政治发展趋势。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过程,反映着社会主义社会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从  相似文献   

9.
鲁德喜 《行政法制》2000,(2):F002-F002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把“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来,这在我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治方略的重大发展,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的完善。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也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我们要进一步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无论是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还是对于推动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进行,都是势在必行的。现在的问题是,在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正在着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怎样?这显然是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政治体制改革性质的学理分析和实践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学理上分析 ,政治体制改革既不是政治革命 ,也不是政治改良 ,它具有不同于后两者的性质和特点。正确认识政治体制改革的“改革”性质 ,对于加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有序性和可控性 ,提高政治体制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注重制度建党 ,是世界工人阶级执政党不同发展历程和不同历史命运提供的一条重要启示。注重制度建党 ,是工人阶级执政党应对严峻挑战、提升执政能力的一种现实选择。注重制度建党 ,是工人阶级执政党适应社会发展规律领导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注重制度建党 ,是一项系统建设工程 ,既要靠坚定不移地推进民主政治发展 ,又要靠积极稳妥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们认为,这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所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方针,只有坚持积极稳妥的改革战略,才能保证政治体制改革健康发展,获得经济体制改革那样巨大成功。 一、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是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解答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因此,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必须下定决心,全力攻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司法》2014,(3):4-4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本身就是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法治建设本身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更好地彰显中国特色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必须把司法体制改革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意义上去考量。  相似文献   

15.
刘健 《中国司法》2007,(5):92-95
一、我国经济立法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经济立法的现状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进行的以达成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为目的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实际的部分进行的改革,它必然会反映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之中。而政治上层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法律制度,改革的现实必然会通过国家的立法活动形成法律,从而上升为国家的意志。所以,我国进行的如此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就必然反映到活跃的经济立法活动上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的经济立法活动…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是我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政治体制改革是邓小平改革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制改革有其产生的推动力,然而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同样有阻力。本文就从理论发展、经济体制改革、苏联模式及"文化大革命"影响和国民素质问题这几方面来讨论邓小平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与阻力。  相似文献   

17.
《江淮法治》2014,(17):1-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蕴含着人民民主、政治文明、法制统一、政权运转等丰富内涵,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选举法、监督法等均有明确规定,这些规定无疑就是法律层面的顶层设计,同时也是推进人大体制机制革新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8.
政治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中国的近代社会早已启动了政治的现代化进程,但均以失败告终。如何总结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如何在现代的政治改革中,不断完善政治的现代化进程,是我们当今中国政治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司法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面对的课题。11年前,党的十五大郑重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同时明确提出了司法改革的任务,司法改革由此迈开步伐。党的十六大把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进一步提出了司法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党的十七大又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这表明,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不仅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而且阐明了其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特别指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途径是实行依法治国。一、注设中国特色社会主则出别颁阳纺四格回的道路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