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聪 《当代贵州》2011,(30):30-30
六盘水矿藏资源、生物资源丰富,民族风情绚丽多彩,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六盘水有资源、有基础、有特色。我们将立足文化资源优势,以世界的眼光、开阔的视野,把六盘水打造成为贵州西部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2.
六盘水矿藏资源、生物资源丰富,民族风情绚丽多彩,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六盘水有资源、有基础、有特色。我们将立足文化资源优势,以世界的眼光、开阔的视野,把六盘水打造成为贵州西部的一颗璀璨明珠。强化地域特色,大力彰显凉都文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倡导下,以繁荣和发展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文化发展战略正在全面推进。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源动力,在文化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阶段,阻碍文化发展战略快速推进的主要因素是创新不足,因此,可以通过采取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方式,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创新基层的意识形态工作方式,创新文艺作品的生产方式等途径,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进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4.
杨宏远 《当代贵州》2013,(12):12-13
通过打造"中国凉都"品牌,构筑"文化高地",全面提升市民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提升对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六盘水在新一轮发展中必将赢得主动、优势和未来。  相似文献   

5.
杨冬梅 《世纪桥》2011,(23):17-18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进入新世纪,我国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进行文化创新。本文以十七大报告"科学发展观"及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为指导,提出新时期黑龙江省文化发展的战略,并从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等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推进我省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6.
江文 《江淮》2011,(12):6-7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文化引领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决定》把文化创新提到事关文化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握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抓住了繁荣发展文化的关键和要害,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做好新形势下文化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宾朋云集,凉都欢腾。今年8月,六盘水第二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在水城县成功举办。这是六盘水市委、市政府适应新常态、立足新基点,践行省委、省政府"四轮驱动"战略的生动探索,是贯彻落实第十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水城县旅游资源、民族文化的一次集中亮相,是六盘水热情好客、豁达大气、开放包容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充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全面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坚定信心和决心。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六盘水旅游业发扬"弱鸟先飞"的精神,坚持"旅游+"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在机构改革、产品建设、业态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贵州屋脊·中国凉  相似文献   

8.
吕霞 《共产党人》2011,(9):44-46
<正>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宁夏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发展,关键还是要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释放文化创造的能量和激情。一、以文化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为文化发展注入生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近几年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再次凸显出来,为文  相似文献   

9.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具有经济、军事等硬实力无可取代的地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举足轻重。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与小康社会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必须推进文化创新、文化融合战略的实施,大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困难与机遇并存是当前新农村文化发展的境遇。为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实现传统文化与新农村文化的有机结合,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在综合改革中开创农村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提速对接联动发展共同打造"泛珠三角"文化旗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英 《求实》2005,(2):55-57
在实施"泛珠三角"全球化文化发展战略中,江西应该与泛珠三角区域内成员一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把握文化发展趋势,加强区域文化合作;突出地缘经济共性,促进区域文化融合;发挥区域文化优势,实现文化产业对接;围绕区域合作主题,推进产业体系创新;建立合作协调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共同打造"泛珠三角"文化旗舰.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2011,(Z1):70-71
<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这一论断充分阐明了文化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先导性作用,阐明了改革创新对于文化发展的特殊重要意义。全会强调,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3.
困难与机遇并存是当前新农村文化发展的境遇。为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实现传统文化与新农村文化的有机结合,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在综合改革中开创农村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文化发展战略思想是江泽民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在文化发展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战略指导地位,始终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通过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教育和科学等措施来实现中国文化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了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5.
李玉林 《求实》2008,(5):77-79
大众文化的兴起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这主要表现为:大众文化促进了文化与社会的一体化以及文化意义的回归.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以及文化共质性的增生,促进了文化的创新以及文化的多样化.但这种促进作用又是有局限的,这主要是:大众文化在文化结构体系中处于底层,对整个文化的促动力有限;大众文化理性淡薄,对整个文化的影响力有限;大众文化杂多混同,对整个文化的感召力有限.增强大众文化对文化发展的促进力,就要正视大众文化,提高大众文化的质地,拓宽大众文化发挥作用的渠道.  相似文献   

16.
魏晔玲 《前线》2012,(11):33-33
本刊讯2012年10月27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北京市社科联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承办的"2012城市发展与文化创新北京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论坛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的城市发展与文化创新"为主题,研讨新形势下北京社会建设与文化创新问题。与会学者、专家做了精彩发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冯培在《感受性与感染性:城市文化的温度与力度》的发言中指出,"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提升城市的感受性和感染力事关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并提出"城市发展应避免同质化,提高社会参与度,增强精神感召力、价值吸引力和思想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于今 《当代贵州》2011,(30):29-29
在文化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中,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的变革是重点。文化发展的各个元素,包括文化生产、文化消费、文化流通、文化组织、文化机构、文化分配、行业文化权利等,都需要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这是保障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制度发生变革,与制度相关的其它各个方面将随之变革,制度变革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相似文献   

18.
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中,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为城市发展提供价值引导、动力支撑和力量源泉。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做实做优公益性文化事业,做大做强经营性文化产业,以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来提升城市品位,用文化的力量来推动区域性中心城市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科学发展观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 "统筹城乡,跨越发展,需要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2009年5月,六盘水市委就影响和制约六盘水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专题座谈会,共谋六盘水科学发展良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并且重点强调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中要重视科技的因素,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