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人说:"牂牁是中国的。"也有人说:"夜郎是世界的。""中国牂牁,世界夜郎。"亦可以说是六枝的。在很多人眼里,农业才是六枝的发展优势,旅游历来都是六枝的"短板",其实不然。从南向北,一路喀斯特自然风貌、古文化遗址、民族风情和民间文化,犹如颗颗明珠镶嵌在乌蒙大地,让六枝特区旅游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加之夏季平均14.5℃的独特气候条件,使六枝成为天然的避暑胜地。先从南部的牂牁江看下去。"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曾对夜郎国作这样的记载;彝文《水经注》说:"县  相似文献   

2.
李万军 《当代贵州》2014,(26):50-50
正老王山,公路弯弯情悠悠;牂牁江,碧水怀珠意潺潺。有"夜郎古国"之称的六枝特区,集"青山绿水、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三大特质为一身,是省内不多见的多样性旅游目的地之一。这个一直并不为人所熟悉的"深闺之地"近年来乘着旅游产业整体转型的"东风",实现"精彩转身",慢慢向世人揭开了神秘"面纱"。产业"魔棒"激活"转身"动力"郎山岱水,云上牂牁"。牂牁江是大自然对六枝的特殊馈赠,让这  相似文献   

3.
9月22日,2011中国·六枝"发现——原始牂牁江"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贵阳召开。由六枝特区区委、区政府主办的"发现——原始牂牁江"系列活动从即日起正式启动,此次活动包括"牂牁江"杯首届野外垂钓大赛暨牂牁江帐篷音乐节、摄影科考活动暨"牂牁江杯"首届原生态摄影大赛及"老王山探秘"科考活动。  相似文献   

4.
夜郎文明源远流长司马迁《史记》载:"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李白诗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千百年来,无数的浪漫诗情沁染着夜郎。  相似文献   

5.
李万军 《当代贵州》2016,(38):52-53
正泛舟牂牁、行走古镇、做客"布依"、探秘"长角",在一个个精彩"转身"后,六枝这个"山水丽人"开始崭露头角。老王山,公路弯弯情悠悠;牂牁江,碧水怀珠意潺潺。有"夜郎古国"之称的六枝特区,集"青山绿水、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三大特质为一身,是贵州省内不多见的多样性旅游目的地之一。近年来,六枝这个一直不为人所熟悉的"深闺之地"乘着旅游产业整体转型的"东风",实现"精彩转身",逐渐向世人揭开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6.
正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依托地方资源和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打造文化产业,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成效初显,脱贫攻坚力度加强,群众小康步伐加快。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是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夜郎文化神秘古朴、牂牁文化历史悠久、三线文化底蕴厚重、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近年来,六枝特区依托地方资源和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打造文化产业。目前,第四届六盘水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主会场牂牁江景区正在如火如荼加紧建设,全省"十三五"重大文化项目梭戛乡长角苗示范新区、着力打造的"六枝记忆·三线公  相似文献   

7.
正盘活历史人文资源,注入现代生态文化,黄平在全域旅游探索中与时俱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提升且兰文化品牌内涵。激活传统续接千年文化黄平历史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且兰文化。作为与夜郎齐名的古国名,"且兰"一词始见于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庄乔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琢船于岸而步战……以且兰有琢船牂牁处,乃改其名为牂牁。"清代王孚镰在《牂牁江辩》中指出:"今黄平旧州都凹山之水,实为沅水所从出……则且兰,牂牁当以黄平旧州为定。"且兰国都遗  相似文献   

8.
写意六盘水     
万峰相连的乌蒙山脉,以写意大手笔绘就六盘水千山万壑的浩瀚气势。不到韭菜坪,枉看万千山;未见牂牁江,怎识夜郎面?然而,在滔滔江水和编钟声的亘古回响中,属于夜郎王国的辉煌早已远去。  相似文献   

9.
付松 《当代贵州》2013,(23):46-47
文化,为旅游的发展赢得了空间,同时也因旅游的发展得以延伸、演绎和弘扬。六枝特区的生动实践,正成为文化和旅游"联姻"的典范。老王山,公路弯弯情悠悠;牂牁江,碧水怀珠意潺潺。从海拔2127米的山顶到海拔691米的山底,气温的差异、植被的变化,造就了这里"落差千余米,千米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和独特景象。山下默默流淌的牂牁江,孕育了古老而神秘的地域文化,千百年来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也见证着一个西部特区的追梦历程。  相似文献   

10.
在六盘水市牂牁江风景名胜区的100多个景点中,距离特区政府所在地中心城区仅5千米的夜郎草原,以它那浓郁的草原风情为人们所青睐,游人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11.
正这里风光旖旎——夜郎故地牂牁江、贵州屋脊韭菜坪、雄奇壮美北盘江大峡谷……行走六盘水,就是行走在灵山秀水间;这里气候独特,凉爽舒适、滋润清新,"中国凉都"誉满天下;这里文化多姿,盘县大洞古文化万年流淌,梭戛长脚苗风情绰约,长征文化薪火相承,"三线"文化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2.
<正>六枝特区以同步小康为奋斗目标,加快"一产转型、二产升级、三产优化"发展步伐,同时着力改善民生,全面提升群众"小康指数"、"幸福指数"、"安全指数"、"满意指数",全力打造"幸福六枝"升级版。以园区为载体推进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建设2015年1月,随着生态高效茶叶示范园区(区级)、新华高山生态茶叶经济示范园区(区级)、牂牁江农业观光示范园区(市级)晋升为省级一般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六枝特区现有省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7个,囊括  相似文献   

13.
许雯丽 《当代贵州》2013,(12):30-31
乘车从六盘水市中心出发,一个半小时行程就到了郎岱古城,再行15千米,过了险要的打铁关,盘旋而下,眼前便会突然出现碧波荡漾的江水,这就是牂牁江,夜郎国文明的摇篮。老王山上寻夜郎  相似文献   

14.
李万军 《当代贵州》2014,(26):51-51
正8月8日至11日,2014中国·凉都国际滑翔伞大赛在美丽的六枝特区毛口乡牂牁江畔举行。来自匈牙利、新西兰、法国以及湖南、四川、广西、云南、北京等地的55名选手参赛。这次是六枝特区第三次举办国际滑翔伞赛事,引发中央、省市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除关注滑翔伞赛事外,媒体将更多的目光投向蜕变中的六枝特区这座美丽的"盆景山城"。在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山区,举办如此高规格的国际性赛事,六枝特区目的何在?  相似文献   

15.
正回望过去,千年牂牁,孕育历史与文明;迈步今朝,画廊六枝,"城乡一体"处处新,五大新发展理念正深深植根于六枝特区这片热土。在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发展中,六枝特区全力"转"、奋力"赶",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产业,实现发展速度和质量同步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迈入全省经济强县行列。按照省委对六盘水市作出的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的总体要求,六枝特区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六枝特区围绕"井喷式"增长目标,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催生出来的发展新动力,正在六枝城区、乡镇、村寨与农家间焕发生机。"这里的气候太舒服了,离我们又近,是避暑首选。"7月下旬,唐女士一家到"凉都"六盘水避暑,站在六枝特区牂牁江景区观景台,她指着眼前的老王山告诉儿子:这座山又叫老郎山,古夜郎的"郎"字就源于这个地方。  相似文献   

17.
杨芳权  谭勇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14,(8):I0002-I0002
正自古被誉为"万古桃源"的石阡县,近600年的府治历史和多民族文化交融相汇,积淀了深厚的古夜郎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散发着"山峡之幽、溪河之秀、温泉之古、文史之久、民俗之纯"的独特魅力。夜郎遗魂、茶香千古、温泉独绝,山川秀丽、文化芬芳、人杰地灵的石阡,宛如一朵奇葩。绽放在武陵深处。石阡古称山国,历史悠久,是夜郎古国属地、古牂牁郡地,有历史记载最早的夜郎古县。这里民族民间文化异彩  相似文献   

18.
<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六盘水人创造了灿烂丰富的文化。1993年发现的"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是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作为牂牁古国、夜郎古国腹地的牂牁江流域,至今仍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作为佛教八小名山的丹霞山,因徐霞害到此一游而闻名天下。这里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布依盘歌"、"彝族山歌"等代代传承,是民间艺术的奇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  相似文献   

19.
<正>六枝特区是古夜郎腹地,是三线建设时期的重要能源工矿区。六枝特区夜郎文化神秘古朴,三线文化底蕴厚重,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近年来,六枝特区依托地方资源和浓郁的民间民族文化打造文化产业,使"文化+"多点开花,长足发展,助推了当地经济腾飞,文化惠民、文化富民初显。在首届多彩贵州文博会上,省委书记陈敏尔,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广智,市委副书记魏雄军到六枝馆参观,对六枝特区文化产业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把研究贵州史的重心放在西半部,重视牂牁、夜郎,而于东部地区多有忽视。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南夷为牂牁郡"固然重要,而在此之前166年,即秦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秦夺楚巴黔东地",在川、鄂、湘、黔毗连地区设黔中郡,黔东北及黔东南便纳入行政建制。这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56年贵州有行政建制之始,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处于前列,贵州简称"黔"也始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