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逃亡的凶手     
一名因抢劫银行被关在监狱里的罪犯利昂·博尔杀死了狱警逃了出来。警察萨姆感到特别不安,因为萨姆在逮捕利昂·博尔时误杀了他的妻子。利昂·博尔早就声称出狱后要找萨姆算帐。利昂·博尔的复仇目标是萨姆的妻子莉拉。利昂·博尔是否得逞?莉拉的命运如何?只有在你看完了惊险的情节之后才知道。  相似文献   

2.
美国工人世界党是仅次于美共的具有一定战斗力的工人政党。此外,还有苏东剧变后从美共分裂出来的社会主义党、民主社会主义党、自由社会主义党等。它们都把社会主义视为奋斗目标,与工人运动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但政治色彩不尽相同,特别是人数比较少,缺乏明确的理论纲领,所以,影响都不大。但对它们今后的发展动向和趋势,也值得关注和研究。这次纽约世界社会主义学者大会,民主社会主义党就起了很大作用,其他左翼政党也都参与了这次活动。 4月1日,我们访问了工人世界党总部,并同他们进行了座谈,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下面是该党…  相似文献   

3.
杀人犯在逃(上)岑君颖译警探萨姆·瓦格纳正在酣睡,突然电话铃响了。他在暗中伸手去摸电话机,眯着眼睛看了看旁边的时钟,此刻才凌晨两点。“我是巡警巴克斯特。对不起,萨姆,把你叫醒了。警长布伦南认为应当立即告诉你一个消息:利昂·普勒从监狱农场逃跑了。”萨姆...  相似文献   

4.
电影介绍     
<正>《控制》导演:安东·寇宾Anton Corbijn主演:萨姆·赖利Sam Riley、乔·安德森Joe Anderson类型:传记/剧情/音乐发行:韦恩斯坦The Weinstein Com- pany上映日期:2007年10月10日(美国)电影简介:  相似文献   

5.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托马斯·戴伊和美国皮·吉特桑大学教授哈蒙·齐格勃合著《民主的嘲讽》(中译本由孙占平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8月),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这本书逐一考察了美国宪法、权力结构、新闻媒介、选举制度、政党、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6.
美国历史学家和中国(美)丹尼尔·W·克诺夫兹著甘雪春,何萍译多少年来,许多西方人一直在试图了解和认识中国,这一活动始自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十六世纪晚期到十八世纪初叶,耶稣会的传教士继续进行着这项工作。然而,训练有素的美国历史学家正式开始著书立说地研...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以后,美中情局为适应反恐斗争需要,进行了它建局以来最大规模的调整与改组,间谍招募是其主要工作之一。中情局局长乔治·特尼特下令新招收间谍数目要增加70%,而负责管理中情局的反恐中心、间谍活动和辅助军事行动的机构“行动理事会”中的人数要增加25%。  相似文献   

8.
调整优化班子结构·江祥钦领导班子结构合理,能起到优势互补、增强合力的效果。现在有些领导班子比较弱,除了个人素质的原因外,主要是结构不够合理。对于一个领导班子来说,既要有善于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的决策人才,也要有熟悉经济、党务、政治、意识形态、科教文卫等...  相似文献   

9.
热点七、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国大搞单边主义布什宣誓就职美国第43任总统后,美国对外政策随之出现大幅调整,从执意发展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到最终退出《反导条约》,从拒不执行《京都议定书》,到中东政策的大幅摇摆,从单方面挑起美俄间谍纠纷,到处理中美撞机事件中的蛮横无理,布什主导的美国外交战略咄咄逼人,目空一切,单边主义甚嚣尘上,独霸心态表露无遗。布什政府上台初期,外交政策颇为强硬。二、“9·11”事件成为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转折点“9·11”事件后,反恐怖主义成为美对外战略的首要目标,形势的…  相似文献   

10.
(括号内前为期号,后为页码)政治从“战略竞争者”到“利益相关者”:美国对华战略定位转变与台湾问题——一种建构主义的分析视角李鹏(1·1)民进党急速衰敝的政治发展脉络——岛内“二次政党轮替”的民意逐渐浮现范晓军(2·1)试析台湾政治运作中的女性因素——兼论“立法院”性别政治生态林小芳苏玲清(2·10)绝对获益、相对获益与美国“维持现状”的台海政策——以美台围绕“废统”的博弈为例李鹏(2·16)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与台湾问题上的“双轨政策”——以里根时代为例严波(2·24)两岸命运共同体与两岸公共生活的建构——以两岸民众的沟通为…  相似文献   

11.
追悼韦伯的精神分裂王家范说不清楚我是怎么想到这个题目的。精神分裂,其实不一定就是精神病,凡人常有,敏感而脆弱的知识分子尤其易得。人们常说的“人格分裂”—一双重或多重人格,就是一种精神分裂。内心世界充满矛盾和紧张,也是一种精神分裂。马克思·韦伯就属于这...  相似文献   

12.
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于2005年10月12日至13日在山城重庆召开,这是重庆市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贵宾最多、影响最广的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来自世界各地41个国家和地区124个城市代表团、跨国公司共1000多名代表参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人大副主任许嘉璐,菲律宾前总统蒂姆·费希尔,新西兰总理珍妮·希普利,美国华盛顿特区市长东尼·威廉姆斯,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长贝尔·纽曼等贵宾出席了会议。重庆人以豪爽和真诚的心情,用鲜花和微笑迎接各国嘉宾。会议围绕“城市·人·自然”这一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和经贸活动,在完…  相似文献   

13.
追踪“波普事件”汪冲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但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旷日持久的间谍战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俄罗斯联邦安全情报部门于2000年4月份捕获一名盗窃俄高速鱼雷机密的美中情局间谍。 12月 6日,埃德蒙·波普因间谍罪被俄罗斯一法庭宣判 20年监禁,成为 40年来第一个在俄罗斯被定为间谍罪的美国人。 落网经过 据俄安全部门披露,美国人埃德蒙·波普2000年4月4日在与俄资深教授秘密接头时,被俄联邦安全部门(FSB)当场抓获。FSB随后发表的一份声明指出,波普名义上是一家私人公司的主管,但实际上是美中央情报局…  相似文献   

14.
试析韦伯宗教伦理和社会经济行为模式整合的或然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斯·韦伯作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最有1影响的社会学家之一,对社会学的诸多分支领域的分析是具有权威性的,其中包括对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宗教社会学研究(宗教文化比较)是韦伯一生的重要研究之一。本文在此主要探讨韦伯的宗教观念和社会经济行为模式之间的整合关系。一、韦伯历史学的理想类型下的宗教社会学研究假定为了在挑选概念工具时避免落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韦伯采取类型对现象作出假设,其中包括产生现象的原因和现象造成的后果,进行宗教社会学研究。韦伯宗教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假定,是世界观对社会组织或个人态度有…  相似文献   

15.
美国时间2000年12 月13日晚21时(北京时 间14日上午10时),在美 国联邦最高法院作出终止 佛罗里达州重新人工计票的判决23个小时后,民主党候选人、53岁的小艾伯特·戈尔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竞选失败,决定退出竞选。至此,美国第54届总统大选终于尘埃落定,55岁的乔治·沃克·布什,凭着联邦最高法院的一纸判决,从民主党手中夺回被占据8年的总统宝座,如愿以偿地成为美国第54届、第43任总统。他也是美国有史以来的第42位总统。 新旧世纪之交的这次美国总统选举,连创了美国总统选举历史的数项第一:首先,…  相似文献   

16.
九月二十日,“平遥国际摄影节”如期举行。该节共邀请了23位国际级大师亲临平遥。中国摄影师们有了与这些国际级大师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接触和学习的绝好机会。整个节日因有了大师们的登场,而越发显得热闹和隆重。有谁曾想到,连主办者都感到无奈的是第一次搞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活动,就如此强烈地受到了纽约9·11事件的冲击。9·11事件发生时,组委会邀请的人中有两个就在现场,一个是苏珊·梅萨勒斯,一个谁也想不到,他就是马克·吕布。阿兰曾拿给笔者看一本最新的美国杂志,那是苏珊从美国带来的,上面跨页印着苏珊的最新力作…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山西省对外交往活动好事连连。截止10月底,全省共接待来访外宾197批1052人次。国别多、规格高今年接待的外宾来自104个国家和地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别最多的一年。其中日本25批107人,美国10批80人,巴西3批67人,国际组织7批53人,德国5批35人,俄罗斯4批30人,英国7批22人,等等。来访外宾中,副部y经以上团组达10个,这在近几年圭率代表团来访。4月19-26日,罗马尼亚穆列什县副议长维拉克·乔治·拉若斯率穆县政府代表团来晋访问。4月24-27日,刚果(金)总统特使、石油国务部长彼埃尔·维克多·姆波约率刚果重建部长、国…  相似文献   

18.
蔓·瑞ManRay美国画家、雕塑家、摄影家。1890年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父母是俄罗斯犹太移民,曼·瑞的原名因发音古怪,经常受到同学的嘲弄,给他留下痛苦的回忆,在20岁时,才改成现在的名字。青年时代的曼·瑞对建筑、修理、发明和绘画感兴趣,他曾拒绝支持他深造建筑专业的奖学金,而在纽约多家学校的夜校进修艺术,立志成为商业艺术家和画家。学生时代,曼·瑞深受阿尔弗雷德·斯坦格利兹的影响,经常参观他的画廊,另一位对他影响极大的人物是他的教师罗伯特·亨利。1908年至1912年期间曼·瑞在纽约学习绘…  相似文献   

19.
团结是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伟中·工作研究·江泽民同志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讲话中郑重强调要增强领导班子团结,深刻地指出:“能不能搞好团结,是衡量和检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素质高低、党性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领导班子建设的经验反复表明,领导班...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精神兴衰历程的启迪——对韦伯和贝尔两部代表作的解读彭穗宁在探究支撑资本主义制度的观念文化问题的众多著作中,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丹尼尔·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享有极高的声誉。尽管这两位当代西方学者的思想观念、立场方法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