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易靖茗  彭飞 《台声》2013,(11):71-71
10月20日下午,“筑梦大陆职场领先”台湾新鲜人就业分享会在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6层会议室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你好台湾网”承办,来自台湾的几位职场达人和专家教授,与北京各大高校的几十位台湾学生分享了他们在北京的奋斗经验。  相似文献   

2.
《就业与保障》2010,(8):55-55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一项调查显示,台湾社会近7成3的职场新鲜人考虑往大陆发展,最想去的地方是上海;有1成1的新鲜人已找到大陆的工作机会,新鲜人普遍希望在大陆领到比台湾高的薪资,平均期待月薪新台币43642元。  相似文献   

3.
从2000年以来,大陆寿险营销培训工作发生了新变化。由大陆第一代营销精英组成的寿险销售培训讲师团开始活跃在各个职场,人们开始对于来自台湾保险业界的营销讲师的专业素质提出种种疑问,台湾寿险营销讲师的知识水准是否适应大陆人寿保险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安东 《台声》2007,(7):44-47
20年间来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累计已逾万人,每一个来大陆上学的台湾学生.来之前都知道大陆学历还不被台湾认可,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大陆求学,他们很多人不是为学历而是为了专业和大陆的环境而来。不论是跟随父母生活在祖国大陆多年的台湾学生,还是从岛内来大陆来求学的台湾学子,以及毕业后在大陆谋求发展的台湾青年。他们来大陆求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好了这里“市场更大,机会更多”。“在大陆才有一种中国人的感觉”.“承认不承认学历是一回事.能不能学到知识和本领又是一回事”,“掌握更多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报效”。这些话也让记者看到了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的一份心意.一种期盼,一个梦想。值此台湾学子求学大陆20年之际,《台声》杂志邀请4位20年间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讲述他们在祖国大陆的求学、生活,工作和他们的期盼和梦想。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2月31日至2018年1月1日,由全国台联和台湾同学会联合主办的2017大陆任教台湾教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大陆14个省、直辖市的39所高校近60位台湾教师就在大陆就业、生活及两岸交流等发表意见建议,就科研和教学经验进行了分享,并共庆新年。中央统战部三局巡视员许光任、国台办交流局副局长王振宇、教育部教育司综合处处长宋磊,以及全国台联副会长纪斌、台湾同学会会长陈云英等领导嘉宾出席了  相似文献   

6.
赵楠 《两岸关系》2005,(11):39-41
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于10月17日在北京正式开幕,台湾展团是此次农交会的最大亮点。在农交会上的台湾水果展区,记者有幸采访了北京春林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政祐先生。吕政祐先生结合自身企业分析了台湾水果在大陆的销售情况。在台湾水果零关税政策出台之前就进入大陆吕政祐先生是北京春林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先生出生于台湾商业世家,熟谙商场营销之道,对台湾农产品之经营尤其是果蔬的储运具有丰富的经验。吕先生选择台湾水果零关税政策出台之前就大举将台湾水果引入大陆更是颇具商业胆识。大陆宣布台湾18种水果零关税进入大陆…  相似文献   

7.
易靖茗 《台声》2013,(7):90-93
在曾经的一位采访对象的介绍下,我得以认识了这位从台湾嫁到大陆的台湾新娘,她叫邱斐瑄。她很忙,但这位爽朗、热情的大陆媳妇儿,还是抽出时间让我们与她一起,分享她在大陆的生活,以及与先生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8.
易靖茗 《台声》2011,(9):76-77
8月22日,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美术馆、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台湾美术院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开创·交流——台湾美术院院士作晶大陆巡回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受文化部之邀,共有18位在台湾画坛的翘楚院士,每人携带作品来北京展出。中华文化联谊会顾问周和平、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梁国扬、海协会副会长王富卿,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等,以及两岸各界嘉宾300余人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相似文献   

9.
晶晶 《台声》2003,(2):12-13
一位在上海有多年工作经验,曾为宏仁集团负责开发市场的人士称,大陆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台商是好是坏,大家都还在观察。大陆入世后,欧、美、日等外商大举进入,对台商冲击很大。直接面对跨国集团挑战处在“大上海”的台商,看似站稳大陆未来最具“明星像”的市场,却感觉到更大的挑战。一名黄姓上海台商说,过去多年来台商即使早已经营内销市场,还是要承受很大风险。不过他表示,“在大陆还有机会,在台湾就是等死”。针对近来台湾“行政院”院会正式将“戒急用忍”政策松绑,黄姓台商还是相当怨叹地表示,如果“政府”早点松绑,在银行…  相似文献   

10.
纪硕鸣  童清峰 《台声》2002,(5):39-39
作为台湾对大陆投资政策重要分水岭的8寸晶圆厂投资大陆案,延宕近半年后终于定案,虽然是小规模、低度开放,但已突破台商投资大陆的敏感防线。面对诱人的大陆市场,台湾许多资讯科技企业其实早已大规模跨海登陆布局,抢占大陆的庞大商机:广达低价产品往大陆生产,台湾则研发及生产高附加价值产品;华硕大陆厂的产值直逼台湾母厂;中芯8寸晶圆厂已在去年9月投产;宏力计划明年量产;明电通看好中国大陆市场,自创品牌。北京、上海、沈阳、福州、珠海都相继引进台商投资晶圆厂。根据台北市电脑公会与数位周刊的联合调查,去年是台资高科…  相似文献   

11.
《时事资料手册》2005,(3):26-26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5月13日在北京宣布,大陆有关方面将进一步为台湾居民入出境提供便利;对在高等院校就读的台湾学生按照大陆学生标准同等收费;并逐步放宽台湾同胞在大陆就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探访绿色长城的台湾学子──台湾中兴大学师生大陆访问团散记高伟应北京林业大学的邀请,1995年7月,台湾中兴大学森林系17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在校长黄东熊、教授姜保真的带领下,来到北京进行专业交流,并探访了驰名中外的中国“绿色长城”──华北、东北、西北的三...  相似文献   

13.
《两岸关系》2014,(12):22-22
<正>2011年是陆生在台湾的"元年",742位刚刚跨出中学校门的大陆学生,在17、18岁的青涩年纪,跨越海峡来到台湾求学,转眼首届陆生就要在明年毕业,绝大多数人要离开台湾,回到大陆。他们满怀憧憬而来,经过4年"台湾经验"的浸润,会抱着什么样的"台湾认知"回到大陆?长期而言,他们会是台湾的朋友?敌人?或冷漠的他者?台湾《旺报》10月31日刊发社评文章《让  相似文献   

14.
李颖  徐波 《台声》2003,(10):36-37
相比在台北搜集资料、听小道消息的同行,能够亲赴大陆的记者,采访条件算是得天独厚。最近,记者与在京的多数台湾记者同行进行了交流。多少台湾记者在大陆大陆与台湾互派记者的机制彼此有相似之处。大陆有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和新华社4家新闻机构在台湾驻有记者,每家最多可以派两名,每名记者每次逗留不能超过1个月。台湾派驻大陆的记者每次在大陆逗留也不能超过1个月,但人数相比之下较多。现在,驻北京的台湾记者共有9名:《联合报》、《中国时报》,中央社各1名,东森电视台、TVBS和真相电视台各两名。此外在上海和广…  相似文献   

15.
50~60年代大陆与台湾经济变动中的民众伦理(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政治系副教授高辉(北京)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员李长莉中国民族文化伦理与现代化(工业化)的关系问题,是东亚学术界关注的一个课题,也是中国大陆和台湾现在仍然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大陆和台湾...  相似文献   

16.
沈一鸣 《台声》2002,(11):34-36
当年美国淘金热中,有一位名叫亚默尔的商人另辟蹊径,靠卖水获得了成功。在台商投资大陆的热潮中,台商胡蔡安也是一位成功的“卖水人”。慧眼识得新商机早在1989年,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会计系,时任台湾YTM集团公司财务处经理的胡蔡安先生,受公司之命来到祖国大陆,往来于福建、广东、北京、贵州等地,考察投资环境,寻找投资项目,并在云南主持筹建了一家轻型卡车制造厂。这一段难得的经历,使胡蔡安对大陆有了深入的了解,后来竟成了他创业的资本和动因。20世纪90年代,随着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众多台湾同胞越来越真切地感受…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19)
正台湾8位县市负责人组团到北京参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会见,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参访团成员座谈,国台办发言人公布大陆方面将采取8方面措施推动与台湾8县市的交流。在两岸制度化交往停摆、两岸关系陷于低迷之际,大陆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原则基础上,创新两岸交流形式,值得高度关注。首先,大陆安排有助于台湾各界进一步体认"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的重要地位。这次到  相似文献   

18.
邰宗 《台声》2013,(3):24-25
2月底的北京,气温回暖。 2月24日至27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率台湾各界人士一行来到北京,对大陆进行了主题为“走春访旧”之旅的访问。24日,中华民族的蛇年元宵节连战一行抵达北京,27日晚结束大陆访问行程,搭机离开北京。  相似文献   

19.
孙冬雪 《两岸关系》2010,(10):54-54
10月13日至19日,应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的邀请,由台湾南部县市34名乡里长等组成的“大陆探访之旅”参访团,在北京、天津两地进行了参访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20.
台湾掀起大陆求学热王小珍海峡两岸的交流继台商大陆投资热、两岸科技、文化交流热之后,近年来又有一股热潮激荡,那就是台湾学生赴祖国大陆求学热。台湾学生赴大陆求学始于1987年,90年代以后,渐成气候。据国家教育部统计,从1992年起,台湾到大陆上大学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