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法政录     
《民主与法制》2014,(16):3-3
5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草案提出,对食品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实施最严格的全过程管理,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完善追溯制度。建立最严格的监管处罚制度,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加重对地方政府负责人和监管人员的问责。健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等制度,增设责任约谈、风险分级管理等要求,并建立有奖举报和责任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坛》2007,(2):4-4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07年1月8日,《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草案修改稿)》(以下简称《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明确了“食品召回”制度,“监管部门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应当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并召回该食品。”条例草案还规定了食品地方标准要公布、召回费用由商家承担、食品生产要建立档案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公民导刊》2009,(2):2-3
目前,有关食品安全的立法工作正积极推进,2月底,《食品安全法(草案)》将四审 。2008年大部制改革之后,政府明确了食品监管分工:卫生部牵头建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相似文献   

4.
记者14日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获悉,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重拳出击,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强食品安全隐患摸排管控。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区(县)长负责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大》2011,(11):30-30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武汉市副市长刘顺妮表示,危害民众健康和生命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近年来频频发生,这些事件大多与食品中的添加物密切相关。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给食品安全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完善食品添加剂监管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政策》2009,(9):61-6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6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新法规定,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不在食品添加剂目录范围内的物质,哪怕暂时证明对人体没有害处。也不能添加。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银川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召开食品添加剂使用专题会议,会议传达了有关部门关于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有关工作安排,通报了“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中毒事件”等非食用物质作为添加剂引起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会议要求,库房不得进购、存放任何非食用添加物;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要以必要性、安全性和合法性为前提,不得随意使用和超计量使用。  相似文献   

8.
最严监管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14,(22):15-17
从农田到餐桌 建立最严格的全过程监管制度,是此次食品安全法修订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修法草案针对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等各个环节,以及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生产等各有关事项.补充、强化了一系列相关制度。而其中最能体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理念的,莫过于食品追溯制度。  相似文献   

9.
徐鹏飞 《人民论坛》2015,(5):119-121
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案件易发多发,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形势,除了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外,还应当通过改变立法观念,提高立法质量,完善监管者法律责任规范,健全监管信息公开制度,创新外部监督机制,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者法律责任体系,促使监管者依法积极履行职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设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和整顿。保持了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的总体稳定。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制约食品安全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我国食品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食品产业量大面广,素质总体不高。生产经营管理不规范,部分生产经营者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故意生产加工伪劣食品,导致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同时,现行监管体制、法规标准、检验检测体系等还不尽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水平不高,监管执法力量不足,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体系薄弱,存在着监管漏洞。因此,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保障食品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11.
《公民导刊》2011,(6):2-2
5月19日,一匿名的粮食系统内专家反映,新版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大米被允许添加包括防腐剂在内的三种添加剂。但该专家认为,大米使用防腐剂在工艺上并无必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应该撤销(据5月20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2.
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10月26日至28日召开,会议审议了《上海市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许可规定(草案)》(修改稿)、《上海市法律援助若干规定(草案)》、《上海港口条例(草案)》、《上海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务倒(草案)》(修改稿),表决通过了《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对市科委主任李逸平、市审计局局长葛爱玲进行了述职评议。此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关于检查本市实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当前本市走卖场销售的肉类及其制品基本上可以放心食用。在随后的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及列席人员对保障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更实、更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公文摘登     
《内蒙古政报》2011,(4):28-29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春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重点加强对农畜产品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生猪(牛、羊)屠宰、餐饮消费等行业的监管。全面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坚决杜绝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严厉查处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加强对肉禽类及奶制品等商品的检验检疫,  相似文献   

14.
乌格 《中国减灾》2010,(3):29-29
2007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食品安全法》(草案),当时并未对食品安全委员会作出规定。在向公众征求意见后,200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食品安全法》。此次审议后不久,“三鹿奶粉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乌格 《中国减灾》2010,(5):29-29
2007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食品安全法》(草案),当时并未对食品安全委员会作出规定。在向公众征求意见后,200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食品安全法》。此次审议后不久,“三鹿奶粉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立法     
正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强化外卖监管据《人民日报》10月23日报道,记者从国务院法制办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近日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针对在线订餐行业的发展现状,草案强化了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其中规定,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因涉嫌食品安全犯罪被立案侦查或者提起公诉,因食品安全犯罪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因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拘留或者予以其他治安管理处罚,被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依法作出吊  相似文献   

17.
从“苏丹红”事件引发公众普遍关注算起,过去几年来,食品安全始终处于公众视野的中心。正因为如此,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立法也充满了期盼。国家食品安全法历经四审才获通过,上海地方立法也是“千呼万唤”、酝酿多年。历经一年半的调研起草与反复修改,2011年1月5日,《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草案)》进入市人大常委会一审程序。“求新与克难兼备”成为《规定(草案)》最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进口食品安全,落实进口食品企业主体责任,促进行业自律,根据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44号)和《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43号)的规定,质检总局制定了《进口食品不良记录管理实施细则》,现予公布(见附件),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9.
《上海人大月刊》2011,(7):14-14
“问题馒头”事件发生后,社会各方十分关注。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食品安全制度建设并提出明确要求,上海市食品安全立法进入了新阶段。6月7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对《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草案)》进行了第三次审议。针对当前本市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此次提请审议的草案修改二稿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0.
闫峰  王成新 《前沿》2014,(23):78-79
2013年《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并实施,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起到较为积极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对食品添加剂非法生产、滥用的犯罪行为打击效果并不理想。在现有刑法体系中,有必要对食品添加剂非法生产、滥用行为对应相适应的刑罚,司法实践中可将食品添加剂生产视为"食品"的生产;而将高风险类食品添加剂在添加行为时,视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低风险食品添加剂在添加行为时视为"食品添加剂",按现有刑法规制定罪量刑。上述刑事定罪建议,有利于提高《解释》的司法实效性,加大刑法对高风险食品添加剂非法生产、滥用的打击效果,增强刑法对人民群众健康生命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