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陈一新 《政策》2009,(4):55-57
浙江省是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区。浙江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一部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发展史,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史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认真研究“浙江现象”、深入探讨“浙江模式”、全面总结“浙江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设“法治浙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浙江的具体实践,是依法治省的深化和发展。建设“法治浙江”工作涉及全局,是一项系统性、敏感性很强的工作。要深刻认识建设“法治浙江”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深刻认识建设“法治浙江”面临的重大任务,深刻认识建设“法治浙江”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真正把建设“法治浙江”放在深刻变革的社会背景下来思考,  相似文献   

3.
浙江表率     
照例,每年春节前,浙江要开“两会”。今年的“两会”是换届年,格外引人注目。其实,另一个“倍受关注”的原因,是“两会”的政府报告透露了一些重要的数字。这一组一组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浙江5年来的辉煌成就。作为浙江人的我们,为此,好不得意,好不骄傲。  相似文献   

4.
《今日浙江》2008,(13):63-63,F0003
浙江富阳经济开发区的前身是浙江富阳富春江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993年1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首批省级经济开发区,2005年经国家发改委审核定名为浙江富阳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7。41平方公里。15年来,坚持“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方针,实施“产业强区,项目带动”战略,按照“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的渐进式开发原则,以发展为主题,  相似文献   

5.
《小康》2004,(5):34-40
“浙江民营企业保持了市场的竞争性,这是浙江经济充满活力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2009年12月18日,作为首批7个施工布展省份之一,浙江馆正式进入世博园施工布展。借用在浙江已有8000年历史的陶瓷文化的温婉和清雅,浙江馆将向观众展现一个内敛、秀美却又充满活力的诗画江南。浙江馆的设计主题为“幸福城乡,美好家园”,馆内布展将以“新乡土、新生活”为主题,通过“天、地、人”的互动进行展示,充分展现浙江乃至长三角在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城乡和谐发展的路径,体现中国城乡一体化的趋势。浙江馆展示面积将超过5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极大推动了浙江经济的快速增长,已日益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正是房地产对浙江经济贡献度越来越大,导致了浙江经济对房地产业产生了依赖症,甚至到了房地产业“伤风”,浙江经济必“感冒”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周国富 《今日浙江》2008,(17):12-13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并进入了快速转型时期。浙江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转变方式、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顺应这一发展大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刻认识我省山海并利的资源优势,科学谋划“海上浙江”和“山上浙江”建设,适逢其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大力推进“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和生态省建设,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浙江的具体实践,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作为新时期的浙江精神,既是浙江人民对昨天的总结和传承,更是对今天的鞭策和对明天的引领,是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怎样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大力弘扬和培育?相信通过对其深度解读,能使“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真正成为全省人民的精神品质,转化成推进“十一五”发展的强劲动力,进一步激发浙江人民的伟大创造,开辟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楼国华 《今日浙江》2008,(22):18-19
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森林面积8766.3万亩,森林覆盖率60.5%,山区面积占80%,人口占60%。发展现代林业、建设“山上浙江”,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承担重要职责。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努力建设“山上浙江”,  相似文献   

12.
夏燕 《观察与思考》2008,(16):20-24
和往年一样,八月的浙江酷热难耐,但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所面对的“严冬期”却还在继续。自2007年末起,持续不断的企业“倒闭潮”一浪高过一浪,企业由于经营困顿骤然停业倒闭的案例在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纷纷上演。  相似文献   

13.
包勇 《今日浙江》2010,(13):58-59
戏曲、水乡、海洋、茶丝等绚丽多彩的浙江人文元素在世博舞台上充分展现,向中外游客诠释了“人文浙江”、“风情浙江”、“时尚浙江”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浙江》2011,(11):4-I0002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简称浙江移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客户突破了5000万,这标志着浙江通信事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满怀着对用户的感恩之情,传承着“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浙江移动积极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间“数字鸿沟”,为农民铺设致富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创造浙江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慧 《今日浙江》2009,(15):22-23
浙江蕴藏丰富的新能源资源 能源一直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瓶颈”。浙江既是典型的一个能源“穷”省,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省。2008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5117万吨标煤,其中一次能源自产率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5%,大部分的能源依靠外省输入。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2月,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出于对母校之恩的回报,同时为了支持浙江省美术藏品建设,将其56件绘画作品和16件艺术藏品无偿捐赠给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学院,由浙江美术馆永久收藏,为浙江增添了一笔非常宝贵的艺术财富。在捐赠仪式上,吕祖善省长真诚地说:“吴老,谢谢您对浙江的热爱,对母校的热爱!”吴冠中深情地说:“浙江是我艺术的第一故乡。”  相似文献   

17.
茶国文 《创造》2007,(7):60-64
浙江经济发展的成就,近年来越来越引人瞩目,吸引了人们对“浙江现象”和“浙江发展模式”的探讨。浙江模式成为一种浙江经济发展中的制度资源,作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信誉资产,对于其他地方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国娟 《今日浙江》2011,(11):66-67
仿佛,民营经济就是浙江的代名词,一说起浙江,国人就会说,“浙江人有钱,老板多!” 的确,浙江就是个出产“老板”的地方。从1980年温州人章华妹领取中国首个个体工商户执照,到2010年全省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超过270万家,为全国之首。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是文化的最高表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培育和弘扬浙江精神,并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浙江精神的与时俱进,是解读浙江现象、总结浙江经验、发展浙江文化的必然要求。浙江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始终流淌在浙江人民的血脉里,体现在浙江人民的行为中,并成为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这种“文化基因”进一步激活,并表现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强大精神力量。新世纪新阶段,浙江精神必须与形势共进,与时代同行。我们要坚持和发展“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20.
李波 《今日浙江》2006,(13):29-29
省委从完善浙江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出发,在准确把握浙江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着眼于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重大决策部署。这一决策的本身就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在推进“法治浙江”建设中,既要以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为动力,又要进一步发扬光大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使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真正体现在浙江的各方面建设中,流淌在浙江人民的血脉里。建设“法治浙江”,要把加强诚信道德建设作为前提。诚信是法治的一种价值追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诚信文化,使诚信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规范,这是建设“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