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登辉破坏两岸关系,导致台湾经济不景气,1995年多项指标均跌至近5年来的最低纪录。岛内工商界人士指出,经济走下坡路是李登辉的"台独"路线一手造成的。据岛内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台湾去年全年经济指标未能达到计划要求,第四季度更滑落至4.9%,比原计划6.4%相差一大  相似文献   

2.
张克辉 《台声》2000,(6):4-4
今年3月 ,台湾地区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人。由于这位新领导人众所周知的政治背景 ,使海峡两岸的关系面临新的复杂因素。台湾向何处去 ?海峡两岸能否保持和平与稳定 ?成为海内外中国人十分忧心的问题。这些年来 ,李登辉用尽权谋推行分裂祖国的“两国论” ,纵容和支持“台独”势力 ,引起了两岸关系的持续紧张 ,也引起了台湾岛内以及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严重不安 ,这是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岛内分裂势力一手造成的。现在李登辉身败名裂地下台了 ,其分裂祖国的行径也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台湾新当选的领导人是把两岸关系引向缓和与发展的新时期 ,最…  相似文献   

3.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与此同时,秉承李登辉的旨意,台湾当局有关方面某些负责人立即帮腔附和,声称两岸关系已从“两个对等政治实体”明确为”两个国家”,两岸会谈也就是“国与国会谈”等等。这一对两岸关系及台湾定位问题上的新的言论和立场,再一次暴露了以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当局一贯蓄意分裂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政治本质。李登辉赤裸裸的分裂言论,激起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极大愤慨和同声谴责。李登辉鼓…  相似文献   

4.
在李登辉今后继续掌权的四年内,两岸关系恐难有重大的突破,将是一个拖的局面.因此要注意后李登辉时代台湾的新接班人,其出身、教育背景、经历等都将不同于李某,即使是本省籍的,也早已摆脱了悲情时代的影响,肯定要比李某来得理性、务实,或许因之可导致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而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5月19日,李登辉在其官邪举行《台湾的主张》新书发表会。此书中文版由台湾远流公司出版。为扩大影响,该书有平装本和专供义卖用的珍藏本两种版本,书上还有李登辉的签名与藏书章。“(台湾的主张)主张什么?《台湾的主张》系统地阐述了李登辉在政治、经济、两岸关系上的~贯主张。李登辉在书中,集中谈到了他个人的思想历程,尤其是日本和西方文化对他的影响;他在书中把台湾定位为具有“国家主体性”的“在台湾的中华民国”,不仅坚持两岸“分裂分治”,而且还鼓吹把中国分为“七区”;他声称,中国的再统一“应视大陆民主化与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6.
刚刚过去的1995年,是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春节前夕,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关于台湾问题的重要讲话,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点主张,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受到了海内外中国人的普遍关注和拥护。但是6月以李登辉访美为导火线,使日趋缓和的两岸关系严重倒退。在这种形势下,全国台联坚持执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决反对李登辉分裂祖国、损害台湾人民根本利益的活动,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开展两岸间的民间交流与交往,为发展两岸关系继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杨毅周 《台声》2000,(5):8-9
2000年3月18日 ,台湾“大选”落幕 ,国民党候选人惨败 ,民进党上了台 ,从而宣告国民党在台湾统治55年的结束。3月24日 ,李登辉在民众的一片叫骂中被迫辞去国民党主席的职务 ,从而结束了为期12年的所谓“李登辉时代”。70年代末80年代初 ,台湾社会的民主化趋势和两岸关系发展的浪潮势不可挡。在内外压力下 ,蒋经国于1987年被迫解除戒严 ,开放党禁 ,同时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于是 ,两岸交流迅速增加 ,台湾社会与两岸关系都进入转型期。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 ,李登辉作为接班人接任台湾“总统” ;同年7月 ,李登辉接…  相似文献   

8.
台湾选举结束后,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新的不确定因素。最近,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发表了一些愿意改善两岸关系的言论,但却不愿就—个中国原则这一改善两岸关系的前提作出正面回应。继李登辉“两国论”强烈冲击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后,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意欲将两岸关系带向何方?引起两岸同胞的强烈关切。 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也是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前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不是国共两党的历史旧帐,而是关系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否不被分割的问题,台湾当局的更迭,并不能改变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十年来,李登辉挑战一个中国原则,  相似文献   

9.
台湾自1988年元月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主政以来,加速“宪政改革”,实行权力改组,已基本实现“台湾政权台湾化”.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湾新兴地方资本势力,其谋求“独立主权地位”的企图和行动又有了新的发展,两岸关系和祖国和平统一前景日趋复杂.不过从长期看,台湾当局现行的大陆政策必须调整,也存在着调整的可能性.我们应努力促成这一调整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李登辉先生访问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事件,造成了两岸关系的高度紧张,并致使以第一次“汪辜会谈” 成功举行、第二次“汪辜会谈”议定举行为逻辑发展标志的两岸关系积极势头几尽消蚀.今年3月台湾“总统直选” 落幕后,两岸关系的走向再度引起海内外的瞩目.舆论指称:“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要真正做到这一步,又并非轻易之事.谁先退一步?退又往哪里退?5月份李登辉发表的所谓“就职演说” 表明,  相似文献   

11.
在李登辉的主控下,国民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所谓“施政理念”,将两岸关系明确定位于“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并公然作为国民党对大陆政策的指导方针。这是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国民党当局将“两国论”政策化的标志,也是李登辉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又迈出的危险一步。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前后的行动表明,其利令智昏、一意孤行,步步加紧制造分裂,将两岸关系、将台湾民众、将国民党、直至将他自己引向深渊。今年5月19日,李登辉出版《台湾的主张》,提出“中国七块论”,受到各方面质疑和批评。在这之后50天的7月9日,李登…  相似文献   

12.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这一赤裸裸的分裂言论,再一次暴露了李登辉彻底否定一个中国的原则,蓄意分裂中国领土和主权,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政治本质。李登辉的分裂言论不仅破坏了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给香港、澳门回归后中国的完全统一设置了新的障碍,是对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严重挑衅,而且也成为台湾岛内"明独"和"暗独"合流的交汇点。1.民进党是岛内公开"台独"势力的主要代表。自1986年9月成立后,民进党就一直以"台独"为目标。特别是李登辉上台后,在其暗中支持和怂恿下,先后公布"中国政策";提出"抛弃大中国统一情结";规划"新台湾地图";参与选举新"国旗"新"国歌";叫嚷"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李登辉访美后,两岸关系处于紧张时期,可以说是自台湾当局从80年代末大力推行“务实外交”以来,“务实外交”和两岸关系所发生的最为严重冲突的时期,也是“务实外交”第一次直接危及台湾民众切身利益的  相似文献   

14.
4月8日,台湾召开“国统会”第14次会议,李登辉就大陆政策作了主要报告;台湾“陆委会”、“‘外交部’”及“国安局”负责人也对相关议题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在这些讲话中虽有些许新的提法,但台湾高层仍没有改变“分裂分治”、“两个中国”的市场n其一,李登辉等仍在顽固坚持两岸是“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错误主张。在讲话中,李登辉再次回避“一个中国”原则,声称“两岸关系的发展,必须从对等分治的历史与政治现实出发”;“在推动两岸关系时,应坚定国家的生存至上,人民的安危与福祉优先的立场”。台湾“陆委会主委”苏起在其报告中…  相似文献   

15.
李登辉抛出分裂祖国的“两国论”,不仅使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受到严重损害,而且对台湾经济和两岸经济合作造成程度不同的损害。虽然台湾当局采取一系列紧急因应措施,但在“两国论”的阴霆笼罩下,台湾经济形势仍然严峻,不容乐观。股市惨跌汇市动荡李登辉“两国论”出笼后,台湾金融市场很快受到影响,股市大跌,汇市波动,投资者信心受损。今年以来,随着台湾经济逐渐走出谷底和外资的大量进入,台湾股市曾一路上扬,7月9日股价指数达至U8550.27点,比年初最低的5422.7点上升3O00多点。但受李登辉分裂言论的影响,股市应声惨跌,7月16…  相似文献   

16.
李登辉是两岸紧张局势的“动荡源” 李登辉上台10年来,两岸局势几次风云变幻大都与其有关。他总是拿台湾同胞的身家性命当政治赌注,拿台湾的前途当儿戏,惟恐两岸关系顺利发展。作为一个政治家,首先要代表民意、体察民情。台湾同胞现阶段的最大心愿就是保持现有生活  相似文献   

17.
7月15日,北京各界台籍人士聚会座谈、强烈抨击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的分裂言论,明确表达了广大台湾同胞反分裂、反“台独”的严正立场。与会者指出,正当两岸关系出现缓和,两岸民众期望两会落实“4项共识”、顺利实现海协会长汪道涵访台之际,李登辉公然发表分裂国家言论,宣称两岸关系是“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台湾当局有关方面负责人也随声附和,说两岸会谈就是“国与国会谈”。这些赤裸裸的分裂言论,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基础,毒化了两岸关系的气氛,违背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由全国台湾研究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8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于7月13日至15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会议期间,祖国大陆各地学者举行专题座谈,严正驳斥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分裂国家的言论。大陆学者指出,李登辉无视历史,不顾现实,公然将两岸关系歪曲为“国与国的关系”,充分暴露了他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本质,完全违背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盼望国家统一的愿望,其后果将严重破坏两岸关系平稳发展的基础,极大地损害台湾人民的利益。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委殿铭…  相似文献   

19.
两岸关系紧绷的导火线——李登辉访美制造"两个中国"1995年6月李登辉以"私人身份"访问美国,并以康奈尔大学杰出校友身份在该校发表"民之所欲,长在我心"的演讲。演讲中,不仅未提到"一个中国",反而多次提及"中华民国在台湾"和"在台湾的中华民国"。这是李登辉首次利用美国人提供的讲坛宣扬他的"台独"理念,其挟洋人以自重的心态,是导致中共方面发动一连串文章"批李",并进  相似文献   

20.
正当中国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决定秋天访台之际,李登辉突然于七月九日发表谬论,公然声称海峡两岸是"国与国的关系",从而暴露了他分裂祖国的真实面目。李登辉为何要在这个时候抛出"两国论"呢?去年十月,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访问大陆,同汪道涵会长举行二次会谈,达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对话等内容的四项共识,两岸关系有了新的突破,两岸人民衷心欢迎,台湾民众更是热切期望汪道涵早日访台。然而,一个长期支持、纵容"台独"势力的台湾当局领导人,一个刚上台时声言"一个中国"政策,尔后又鼓吹"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国际政治掮客,怎么能够容忍两岸关系健康地向前发展呢?李登辉执政十一年中,每当两岸关系发展顺利的时候,他都要从中作梗,兴风作浪。这次也不例外。今年四月以来,国际上发生的两个事件,为李登辉提供了机遇: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动了对南联盟的军事侵略,野蛮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人员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