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正武冈分校原称武汉分校,初创于1927年,旋即停办,继于1929年复行成立,至1932年归并南京本校。1936年1月,复由陆军整理处军官教导团改组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钱大钧为分校教育长。1938年春由湖北武昌迁往湖南邵阳,后迁武冈,再迁湖南会同。分校学生由第十四期开学(1938年2月)起,至十八期毕业(1944年3月28日)止,共计训练11个总队(第十四期第五总队;第十五期第八总队;第十六期第八、十九总队;第十七期第六、七、廿一、廿七总队;第十八期第七、十二、十三总队),毕业学生13804人。另设战术研究班、军官训练班、技术训练班、军官高等教  相似文献   

2.
《黄埔》2017,(5)
正93岁,陈菊南,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3分校。94岁,陈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8期。94岁,李文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8期(第七分校)。98岁,卢良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2分校。99岁,林士瀛,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6期炮科。101岁,林锷,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6期政治科(第三分  相似文献   

3.
高怀钧 《黄埔》2007,(4):40-41
九分校原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驻苏干部训练班,始建于1938年,先后毕业三期学生,即十六、十七、十八期。在十八期之前培训毕业的还有一至六期军官学员队、军士教导队等。1942年10月30日,十八期毕业时,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训部命令,改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分校。因苏北形势转变,十八期学生毕业后也就停办了。  相似文献   

4.
《黄埔》2016,(4)
正胡伯翰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出身的民国高级将领,早年参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重建,20世纪30年代参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驻豫军官教育团之教育训练事宜,对于民国时期黄埔军校教育有过贡献。崛起黄埔嫡系部队,参与重建武汉分校胡伯翰(1900—1973)原名维周,别字伯翰,后以字行,直隶盐山(后改为新海县)人。盐山县立蒙养学堂、河北沧县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步兵科、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第2期毕业。1900年9月21日,生于盐山县风化镇西胡庄一个耕读家庭。幼年私塾启  相似文献   

5.
长沙分校     
《黄埔》2019,(3)
<正>黄埔军校在长沙先后两次办分校,即北伐时期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和抗战时期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由于这两个长沙分校没有渊源关系,故分述于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一、历史沿革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组成国民革命军兴师北伐,黄埔师生大多数投身其中。一路上,北伐军长驱直进,势如破竹。7月11日,唐生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8军占领长沙。蒋介石感到形势大好,但深感军事人才缺乏。  相似文献   

6.
单补生 《黄埔》2014,(3):83-85
在南京朝天宫旧货交易市场,有一“锦绣阁”经营民国时期的军事纸品居多。笔者在此淘到一纸“黄埔军校派令”,尺寸为380×265mm,内容:“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分校派令,办人字第九号。兹派苟履之为本分校教育处上校战术教官,此令,校长蒋中正,主任宋希濂,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月十八日(钤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分校关防),监印刘福远”。  相似文献   

7.
汪诚     
《黄埔》2012,(5):21
汪诚,男,1923年出生,89岁,北京市人。1942年考入中央陆军官校第七分校,被编在第十九期十二总队通信大队学习。1945年7月毕业后,曾在中央陆军通信兵独立第九营任副官、副排长、排长职务,在北平国民党军联合总部  相似文献   

8.
《黄埔》2016,(4)
正四分校原为广州分校,是在广州燕塘地区广东军事政治学校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1927年,因黄埔军校官生日聚,校址偏小,于是在广州燕塘训练军校第7期入伍生,后粤系军阀陈济堂设教导队于此,再扩充教导队为第1集团军军事政治学校,不久易名为"广东军事政治学校"。1937年,时为第4路军总司令的余汉谋接管该校,自任校长。同年秋,中央命令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广州分校,蒋介石令陈诚、陈芝馨分任正、副主任,并于8月15日正式接收,10月12日正式开学。1938年1月,广州分校奉命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校址也先  相似文献   

9.
《黄埔》2019,(4)
正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开办于1933年8月18日,主要是施行本校学员的"转地"教育,即专为调训国民党军队中行伍军官而设。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紧逼中原,洛阳分校迁至陕西汉中,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直至1944年12月裁撤并入第九分校。一、洛阳分校(1933.8—1937.11)  相似文献   

10.
李启能 《黄埔》2008,(3):80-81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响应抗日救亡的号召,我投考了汀漳师管区干部教导队,学习军事技术。1938年4月调转长沙防空学校高炮四十五团。当时,武汉告急,部队被调往武汉防空。10月份,部队又撤调桂林参与防空。1939年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在桂林招生,我毅然投考,录取后被编入第二分校十七期第七总队步科,1941年6月1日在武冈高沙毕业。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第九战区三十七军六十师。当时的战区司令是薛岳,军长是陈沛,师长是董煜。  相似文献   

11.
于岳 《黄埔》2013,(4):58-60
2012年11月,我从台湾购回一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十六期第十五总队同学录》,这是抗战时期黄埔七分校的珍贵文献资料。这本同学录是一个64开精装小册子,历经沧桑,已非常陈旧。其中收录了全部1583名毕业同学的姓名、籍贯、通讯地址等,并且每个人都有照片,这是非常难得的。需知抗战时期的其他分校,可不是都有条件能做到这一点。我曾整理了武汉分校第七期同学录的资料,一经发布于博客上,找我寻求长辈资料的黄埔后人络绎不绝,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此项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予欢 《黄埔》2011,(4):26-29
国民革命军上将钱大钧,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及武装起义活动,致力于孙中山倡导的国民革命运动。其军事生涯发迹于黄埔军校,曾任黄埔军校第一期教官、代理总教官、教育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教育长,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会委员,在黄埔军校创建时期有过重要作  相似文献   

13.
陈予欢 《黄埔》2014,(2):74-77
正1927年7月8月,国民政府在南京筹备复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并下令在广州黄埔军校的第五期学员赴南京举行毕业典礼。同年8月15日,黄埔军校第五期第一、二、六大队学员共1480人在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大操场举行毕业典礼。11月5日,军事委员会颁令将军校改名称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方认为教育是国家之百年大计,而军事教育又更有胜于此,为适应未来国际间紧急局势之演变,故对军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20,(2):4-20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昆明分校成立于1934年12月,是由龙云主办的讨逆军第10路军总指挥部军官教导团改组而来的。1938年3月,昆明分校奉令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1945年10月,第五分校奉令裁撤。一、历史沿革昆明分校前身为创建于1909年8月28日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当时,晚清编练新军,计划在全国编36镇(师),其中第19镇建于云南。官兵总计为10900人。  相似文献   

15.
正第三期《黄埔》杂志刊登过"长安黄埔有缘人——记白金刚和《黄埔七分校同学名录》"一文,可喜可贺的是,这本由王建军和白金刚编著的《黄埔七分校记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师生名录》,已由陕西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于今年6月出版发行。该书介绍了七分校的简史、组织机构、主要教官姓名、大事记、校区驻地分布图、赴浙招生经过、军官总队受训情况等,比较全面客观地为读者再现  相似文献   

16.
何兰生 《黄埔》2007,(2):23-24
姚子青(1908-1937)字若振,号中琪,广东平远人。1926年10月,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入伍生总队,1927年7月升入第二总队步三队军官生。1929年2月第六期步科毕业,分配至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师任上尉连长,1934年任该师少校团附。1935年改任营长,1936年升任陆军第九十八师第二九二旅第五八三团第一营中校营长。  相似文献   

17.
南昌分校     
《黄埔》2019,(4)
正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昌分校原为国民党第5路军干部学校(另称第5路军军官补习所),于1928年4月30日在南昌成立。第5路军干部学校原是江西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1集团军第5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接受同窗好友朱德的建议成立的军官教导团。是年10月,国民党中央禁止各军自办军校,该校乃改隶并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昌分校。南昌分校设校长、教育主任,  相似文献   

18.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件后,日军大举侵华,中国乃进入全面抗战。笔者当年虽人在海外,但身为中国人,为了报效祖国,毅然回国从军,参加抗战。回国后,笔者考取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四分校17期步科(华侨总队),接受严格训练,毕业后奉派第四战区张发奎将军部队服役。并历任排、连、营长,率部与日寇浴血拼斗。记忆中尤以1944年10月底至12月初的桂柳战役最为激烈。在枪林弹雨中,我军牺牲惨重,眼见尸横遍野,无数兄弟长眠于战场,对于这场战役笔者迄今记忆犹新,常萦梦寐,永难忘怀。笔者亦在此战役中负伤,只是命不该绝,子弹卡在右腰下方骨穴,如鬼子再将枪口提…  相似文献   

19.
戴泽厚     
《黄埔》2012,(5):11
戴泽厚,男,1916年11月出生,96岁,安徽寿县人。1937年在安徽省立大学中国文学系读2年后到广州,考入中央军校第四分校十五期第七总队第一大队第二中队。1940年毕业,留校任教,在十七期第五总队第五中队任少尉区队副。在与日  相似文献   

20.
1916年,我出生在安岳县元坝乡一个大地主家庭。20岁那年,我考入设在重庆的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别动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我被安排进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训班(黄埔军校第14期10总队)深造,毕业后先在重庆卫戍部队劳动大队从事警务工作,后被调到中央军校驻鲁干部训练班,再后来被调入第31集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