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临床心理学视角构建社会应激预警机制.是以社会心理应激事件为研究焦点,以心理应激多因素相互作用模型为理论依据,以信息采集机制、警级分析机制、应激人员辅导机制为技术手段而构建的一套效应机制.其目的是对社会应激事件进行预警干预,为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心理学支持.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社会应激事件时有发生,事件的种类繁多,既有非人为因素造成的灾难性的大事件(如SARS肆虐、汶川地震等),也有人为因素导致的悲惨事件(如动车事故、富士康跳楼事件)。这些应激给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或多或少的损失与心理打击。在近十年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中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ASD(急性应激障碍)都得到了很多的重视。为了预防类似应激事件的发生和一旦事件突发我们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它,应从个人对应激事件的认知和情绪两方面给予应激预警机制以设计,以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视角构建三维社会应激预警的心理指标系统。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下中国社会转型进度的加快,社会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焦虑、幸福感低下,甚至自杀等危机事件对人们来说早已不陌生。目前,心理学的许多领域都在尝试从各种角度对人们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心理危机进行研究和防范干预,而作为心理学应用方向一个重要分支的临床心理学很适合处理社会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6):60-61
近日出版的《理论学刊》刊发文章说,社会预警机制是防范和解决社会矛盾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指示器。建立社会预警机制,就是要建立多层次、覆盖整个社会面的情报信息网络系统,将工作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的动态。要在社会各个阶层广泛发展信息员,对事件多发单位和群体进行社会调查,要重点研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如国企改制、 相似文献
5.
郑林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13(2)
和谐政治生态的形成机制是政治生态良性运作的秩序保证,是政治生态系统性和相互制衡的重要保障.和谐政治生态正是从构建政治生态的监督制衡网、形成和谐政治生态的价值观、践行公务员轮岗制度和运用制度建构与和谐政治生态环境形成之方法上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内和谐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社会和谐。因此,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当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本文探讨了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探析了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8.
9.
执政风险是与执政党相伴生的历史现象。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必须高度重视长期执政环境下的执政风险问题。腐败是党执政的最大风险,因为腐败破坏党的性质和宗旨,危及政治稳定;腐败会危害经济的健康发展,动摇党执政的经济基础;腐败严重败坏了执政党党风,污染社会风气;腐败动摇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因此,党要抵御执政风险就需要自觉划清党同腐败的界线,严惩腐败行为;通过建立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实现"源头治理";大力发展廉政文化,筑牢思想防线。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本身也就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必然是同步的,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以生态文明发展为前提。因此,和谐广西的建设需要在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在建设生态文明广西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1.
杨竞业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2):67-70
“社会怎样和谐发展”的问题至今并未完全解决,学界不妨尝试以建设有机生活为视角对之做出新的理解.有机生活是一种开放的生活、健康的生活、完整的生活.创造平凡意义是有机生活的基本标准,形成平衡价值是有机生活的内在尺度.建设有机生活要正确把握实现有机生活的条件,健全发展有机生活的内容.有机生活的发展过程就是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种新的负面社会现象出现,这些社会现象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愈加复杂的社会心理问题。基于临床心理学的特点和研究内容探讨了社会心理问题的特点、成因,以及预防干预模式的构建,以期减少相关心理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学习别国的成功经验,吸取别国的失败教训。日本在20世纪中后期的20年左右时间里,既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和谐,但是在环境等问题上走了弯路。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中国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论新时期弱势群体与社会公正及其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大”郑重宣布: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它深刻地表明中国社会已经超越了单纯经济的追求效率阶段,进入了追求社会公正的高度整合期。党的“十六大”正是体现了对这一历史必然性的高度自觉:“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改革发展与社会可承受能力成为理解社会稳定不可忽略的两大因素。 二十多年的实践使人们对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社会和谐的微观视角,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微观载体,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依靠公众在社区治理中的主动参与和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自觉;公共道德是推动社区和谐的基本力量,而和谐的社区又可以孕育新的公民品质。主体多元、稳定有序、互惠互利、公平正义、共同维护等都可作为社区和谐公民治理模式的基本要素或理念;而普遍的道德公共理性(道德自觉)存在与否是社区和谐与不和谐的根本区别所在。公共道德的层次性和行动示范激励决定了社区和谐的向度,因此,促成社区和谐与公共道德的良性互动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工具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正处于发展经济学家所预言的“非稳定状态”频发的“关键阶段”(即人均收入水平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各种危机事件,尤其是生产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还严重阻碍了各项生产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因此,加强危机管理、构建生产安全事故预警机制,成为防范各种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是现阶段安全生产领域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平安城市建设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维护城市社会安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平安城市建设中,必须树立新的安全观,把和谐心理建设纳入平安城市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去思考,加强心理疏导工作,采取适当的心理释放,促进城市居民的心理和谐,从而保证城市社会安全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心理疏导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军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5):73-74
心理疏导对于化解社会矛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社会心理疏导机制至少包括医疗情境和非医疗情境两种基本形式,前者有助于增强公众的社会心理承受力,后者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公平理念,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增加对社会稳定的预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