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话语体系,需要从理论源头、历史演进、实践反思等维度对其进行前提性考查,构建包括主流话语、专业话语和生活话语等基本内容的共同体理论话语体系框架,要从深耕文本、面向生活、协同研究等方面出发积极探索可行性路径。加快构建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话语体系,将为中国学者提升学术自信以及在激烈的国际话语权竞争中赢得话语主动权提供动能。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话语体系,需要从理论源头、历史演进、实践反思等维度对其进行前提性考查,构建包括主流话语、专业话语和生活话语等基本内容的共同体理论话语体系框架,要从深耕文本、面向生活、协同研究等方面出发积极探索可行性路径。加快构建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话语体系,将为中国学者提升学术自信以及在激烈的国际话语权竞争中赢得话语主动权提供动能。  相似文献   

3.
学术话语的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主题,也是时代发展、实践深化和历史演进的必然要求。当今中国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但是中国学术话语尚不能充分解读中国实践,也未能彻底抓住国际受众,为此,中国学术话语必须不断创新,以更好借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形成最大合力。中国学术话语创新应以中国问题为中心,在回答好中国之问的前提下回答好时代之问;应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视域融合";应转变文风,书写好彻底抓住大众的话语;应破除西方中心主义思维藩篱,提升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自信;应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2)
学术话语权是话语体系的核心与关键,是权利与权力的统一,是客体与主体的统一。学术话语权以其柔性的、非强制的力量发挥其引领的动力作用。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在中国特色的内在要求下,在时代和世界学术话语权不断发展的外在需求下,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必须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于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三化"的实践中,提升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在国际话语权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对时代发展要求的回应,是为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供助推力,是中国和平崛起走向世界的重要标识。目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存有忽视意识形态、学术话语对实践的指导乏力、存有"教条主义"与"复古主义"倾向以及在国际学术界存在"失语"现象等问题。为此,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强调意识形态问题,实现学术话语的转化以扩大理论影响力,以借鉴融通思维汲取古今中外的人类思想精华,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国际交流争取学术话语权,以助益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科学构建。  相似文献   

6.
陈坤  苏妍竹 《理论探讨》2023,(3):112-116
制度话语权是国家主权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是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可或缺的国家主权安全的国之重器。把控制度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在步入世界舞台核心进程中增进国际社会认识度和认同感、更好地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重要举措,然而,中国在提升制度话语权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故意歪曲攻击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中国制度话语体系发展相对滞后等诸多问题。应全面提升中国制度话语权在世界话语体系地位,破除解读中国制度的西方话语霸权政治威胁,通过制度话语与日常生活场域深度融合等方式,提升中国制度话语魅力,科学选择中国制度话语传播表达路径,强化大国担当的战略投入,优化制度话语权的资源配置,以寻求构建中国制度话语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随着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与支持,我国残障社会工作的实务探索与理论研究不断深化,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并在价值伦理、理论视角、方法技术、发展模式、实务领域、社会政策、域外经验以及本土实践等八个方面形成了系统的研究框架。已有成果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研究成果质量不足、研究体系尚未形成、核心能力不够明确、学科话语体系滞后等方面的困境。未来残障社会工作研究要不断开展证据为本的经验研究,总结提炼本土服务模式;要吸收国外残疾人服务经验,形成本土研究框架体系;要提升实践服务的核心能力,建设专业研究人才队伍;要构建本土化学科话语体系,提升学科地位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当代中国国家政治权力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话语权能力是话语主体获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直接有效的主观条件和内在根据。从话语权形成的社会实践过程来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能力是一个体系,主要由话语创新能力、话语传播能力、话语抗辩能力与话语实践能力有机构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实践效果是话语权能力检验的根本尺度,不仅体现于话语体系的创新性、真理性和现实解释力,而且彰显于对话语对象的强大说服力,表征为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认同和对各种"非马""反马"思潮的自觉免疫。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也明确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路径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等重要论述,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创新观点,也是重要战略部署,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0.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国际传播力是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国际传播力要求:在提高传播主体的自觉意识方面,要提升话语自觉、理论自觉和精神自觉;在注重传播内容的深度凝练方面,传播内容要扎根传统文化,要有利于中国国际话语权,要凸显自身优势;在构建创新性传播平台方面,要注重传播渠道的整合和传播形式的创新;在把握好传播对象的异同方面,要着力于传播对象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在传播效果的全面实现方面,要促进整体性传播效果、互动性传播效果和积极性传播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31)
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化的长期过程,要在国际学术领域增强话语权就必须坚持自身独特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底蕴。湖北哲学社会科学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坚持"三个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重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新变化带来的国际学术话语权的新变化;突出湖北哲学社会科学地域、民族特色,主动掌握国际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但各国关于民主概念、民主评判标准等方面的见解不尽相同,民主话语权成为国际话语权争夺的核心。中国民主实践的发展和民主制度优势的彰显为中国民主话语权的提升创造了机遇,同时,西方自由民主话语的霸权和强势输出仍然给中国民主话语权的提升带来严峻挑战。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关于民主的价值导向、判断标准、评判主体、实现形式和内涵实质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话语权意涵,是中国民主话语的重大创新,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阐释、实践创新和国际传播以有效提升中国民主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视域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推进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关键性因素。面对中国国际话语展现的多层次话语困境,我们要依托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发展,为我国争取国际话语权的进程创造良好的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同时厚植中国国际话语在文明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发展传播的土壤,增强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表达主张、反对霸权的底气与能力,继续为人类世界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是一个多主体、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性系统问题。从内容层面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由话语主体的权威性、话语内容的可信性、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制度自身的优越性与话语客体的可接受性等要素构成;从体系层面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话语权组成;从层级层面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可以划分为个体层面、政党层面与国家层面的话语权三个层次。这种"结构"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发挥着引导、整合、维护、批判与外交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对外政治话语体系,有着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所带来的难得历史契机,也同样面临着如国际话语权竞争日趋激烈,国家话语安全问题日渐凸显,国外话语环境和受众思潮复杂多样,以及话语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构建中国特色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必须以坚持国家站位,明确道义定位,善于事实说话,努力融通中外,体现兼容并包为原则,必须以构建中国话语内容,深化话语翻译工作,优化话语传播格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强烈关注和战略警惕。针对中国的影响力,西方国家战略学界近期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开展了新一轮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攻势。西方学界积极主动建构核心概念,为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提供学术资源。智库在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呈现联动态势。积极推动学术话语的系统化运作和传播,并以学术话语隐蔽意识形态目的,巧妙配合国家战略。深入剖析其特征,有利于积极回应意识形态话语攻击和增强国际话语主导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民主进行了长期而丰富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赋予了中国协商民主独具中国特色的无与伦比的内在优势。但是,中国协商民主仍然缺乏与其长期而丰富的实践相匹配的理论构建,尤其是随着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广泛传播,使得西方学术话语体系日趋掌握中国协商民主诠释的学术话语权。这就倒逼着从事中国协商民主研究或相关研究的每一个理论工作者都应该担当起研究中国协商民主的理论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在明确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涵、抓住中国协商民主的本质、彰显中国协商民主的优势基础上,真正掌握中国协商民主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坚定理论自信,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信仰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所在";必须从根本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自言自语自娱自乐的研究方式,努力扩大我国在国际学术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必须从根本上放弃长期以来我们对西方话语体系的"理论他信"。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场域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深刻,文化交融势不可挡,信息传播渠道多样,使得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着新的时代境遇。科学分析和深入研判新媒体场域下舆论引导迟滞、信息传播失序和西方话语霸权侵蚀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带来的严峻挑战,从而坚定不移地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时代转换、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政府清廉度评价即腐败测度,在一些国际组织的主导下,已形成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和主客观综合评价三种不同维度的评价话语体系。本文从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规范、评价技术、评价结果应用"五位一体"的话语结构,系统剖析了主要国际清廉评价话语体系的特征与不足,指出了国际清廉评价组织话语权的虚伪性,并结合我国清廉评价话语体系成长的实践,提出应将公众感知的清廉主观印象与政府自觉的清廉努力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厘清中国清廉评价话语权建设的正义基础、先进理念和科学路径,构建既有利于鞭策政府自主反腐败,又有利于增强公众获得感的中国政府清廉评价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