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空间与空子     
我们的队员在哪里? 到美国5个月了。没来过美国的一位朋友给我发“伊妹儿”,问我的体会。我回复说:“如果你现在很喜欢它,一直对它说‘是’,来了之后,你会觉得它很多地方并不让你喜欢。如果你一直在对它说‘不’,亲自看看,你会说些‘是’的。”  相似文献   

2.
人人都知道,托夫勒是举世闻名的《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但有谁知道,他的一份秘密报告,竟挑起了一场“世界大战”呢?七十年代初,著名的未来学家  相似文献   

3.
粉墨登场     
采访了以上两位丽人,现在该转换角色,自己粉墨登场了。那天在一个宴会上,见一位先生挤过来向我眉飞色舞:“叶小姐,我看过你好些文章呢,真不愧为‘八卦写手’。”“写手”加上“八卦”这一俗气的帽子,那可有点不妙。我急嚷嚷:“你没看过《南风窗》吗?我在那里写的篇篇都是正经八儿的大  相似文献   

4.
1999年3月,参加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采访报道的一名外国记者曾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问:“过去,人大给人的感觉是‘橡皮图章’,新一届人大却好像有了一些变化,为什么?”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乔晓阳回答说:“这么说,是不是意味着你已经明白了人大并不是一块‘橡皮图章’呢?人大本来就不是什么‘橡皮图章’。根据我国《宪法》,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1995,(9)
离教师节还有一段时间,“城市故事热线”便不断收到来自各地的学生们对老师的祝福。一个炎热的中午,一个十分腼腆的大男孩来到编辑部。他一头的汗,不肯坐,不肯说姓名,甚至不肯喝一口水。他说:“我是一个普通中学生,马上就要考大学了,老师天天加班加点为我们补习功课,心里很感激,又不知如何表达,请‘城市故事热线’帮我谢谢我们的老师。”他红着脸说完,转身就跑,编辑追到楼下想问问他是哪个学校的,楼下却连影子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6.
走过位于广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北京路的“佐丹奴”专卖店,许多人大概都看到了侧壁上不甚起眼的几个字:东莞虎威华侨企业有限公司。但是,想过这是什么意思的怕就不多了。如果一天,我碰上一位刚从店里出来、两手大包小包、自我感觉良好(看,我买了这么多香港名牌!)的仁兄,不识时务地对他说:“唉,老兄你别太高兴了,你知不知道这些衣服实际上是‘大陆名牌’——都是那间‘东莞虎威’生产的?”你也许会上前纠正我:“错了,应说‘香港设计,国内生产’。这时,旁边  相似文献   

7.
妙趣     
《南风窗》1998,(6)
谁说的? 女教师在教室里提问:“‘要么给我自由,要么让我死。’ 这句话最早出自谁之口?知道的请举手。” 过了好大一会儿,才有个学生用不熟练的英语回答:“1775年,巴特利克·亨利说的。” “完全正确。同学们,刚才回答问题的是位日本学生,可生在美国的同学却回答不出,多可怜啊!”  相似文献   

8.
闯荡都市     
1964年,在我坐计程车去肯塔基赛马会的路上,我注意到司机旁边的座位早放着一大堆街头小报。“你看中了赛马会上的哪匹马?”我问。“贝尔·哈塔克所骑的‘北国舞王’。”他回答。“那么那匹大家公认的热门马又会怎样呢?”“希尔·莱斯根本就没有赢得这场比赛的斗志,”他说,“而哈塔克却是一  相似文献   

9.
七岁:十四岁:二十岁:二十五岁:三十五岁:四十五岁五十五岁:六十岁:“爸爸了不起,什么都懂!” “好象有时说得也不对……”“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陈腐不堪。” “假如爸爸当年象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可怜的爸爸!你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北京的刊物办得不错,大家要求订《十月》。”“要么订一年、半年,哪有订十个…  相似文献   

10.
现在流传一个小故事:一个雇员被叫到公司主管的办公室,主管对他说:“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是愿意先听好消息呢,还是先听坏消息?”雇员说好消息。主管说:“你今年冬天可以常去滑雪了。”雇员立刻明白了,坏消息就是“你被解雇了”。这个小故事确实是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特别是美国经济形势的生动描述。去年年底,通用汽车宣布将裁减10%的员工,预计有约一万名员工就要失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1995,(8)
那个女陔一连打了几个电话来,寻找那位被电梯夹伤的可怜的孩子,编辑一开始竟有点戒心,实在怕那个已经太不幸的孩子再受干扰。我问那个女孩你找他有什么事吗?可不可以先告诉我? 女孩迟疑了一下,仿佛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也没有什么大事,只不过‘六·一’快到了,想给那孩子寄200块钱。你说会不会钱太少。起不了什么作用?”电话的这一边我已经无地自容,为什么我心里只想着敲诈勒索,只想着雪上加霜,只想着有人会在不幸的人身上打自己赚钱的主意。在这一刻,我竟没有想到善良,竟没想到爱心,也没有想到世间终究还是温情多于冷酷、好人多过坏人。我想诚心诚意地向那位好心的女孩说一声“对不起”,我也在电话里告诉那个女孩:钱不在多少,在乎的是你那一颗美丽的心,我先代表那个不幸的孩子和我们的城市故事热线,谢谢你。  相似文献   

12.
不怕入错行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在的女人怕不怕嫁错郎我不知道,反正我是不怕入错行了。”有朋友自工厂来,对我说。“我已经成事了,每月十九张‘大团结’,后天正式上班。”他原先是轮渡上的轮机员,技术考核已达到六级标准,原单位却只给三级工的钱,无论如何不再加薪。“我的劳动技能提高了,却得不到承认,只好另找明主。”几个月奔波后,他终于被某合资企业聘为机修班长。“原单位放你吗?”“不放就跳。当今世界,本事就是饭碗,怕啥?”荔湾区有个姓潘的青年,从工厂跳出来后竟跑去给个体户看档口。问他为什么不干全民干个体,他说:“一样打工,在厂里时几十元,如今也‘旱涝保收’,月月150元以上,有什么不好?”  相似文献   

13.
怪话连篇     
一位在英语系就读,首次南下的北方青年,在广州亲戚家住着独自上街转悠了两天后,满脸得意地告诉他的亲戚:“怪哉!都说广州话象外语,我可是听明白了好些单词,跟英语有点儿相象。比如办公室吧,我听一个女孩子说是‘窝飞丝’:老板呢,称做什么‘波士’。在电车上有个小伙子踩了我的脚,赶紧道歉:  相似文献   

14.
“民进党执政马上就要三周年了,作为一个老民进党人,你怎样评价民进党这三年的政绩?” “不敢说,应该是很差,经济搞成这个样子!我经常往来大陆、香港,人家说香港差,可是现在台湾还不如香港呢,更不要说同大陆相比了。” “这三年民进党似乎一直在转型,比如‘总统’兼任党主席、打击黑金政治等等。” “可是这里也有很多问题,例如党国不分,过去我们指责国  相似文献   

15.
“那天,当医生对我说:‘您有喜了,怎么办呢?’的时候,我眼前真是一片漆黑,不知如何是好。”日本埼玉县16岁的高中女学生清水荣子说这番话时,脸上阴云密布,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一年前,当时还在念初三的荣子开始和比她高两班的T君交往,一起看电影,上娱乐场,打得火热。一天,荣子来T君家玩,T君向她提出性要求,“他与往常完全不一样,还有点可怕,我大吃一惊,连声说:‘不,不。’”可T君对她说  相似文献   

16.
幽默大师、著名喜剧导演谢添在‘明星演唱会’的后台和主持人之一、广东电视台播音员朱晓黎说起了一段‘广州话’的‘笑话’: ‘我到你们广州,最怕坐公共汽车了。乘务员的话可吓人了,你听:上车的乘客要“坐牢”,上不了车的乘客等“逮捕”(广州话:第二部),到站的乘客快“杀”  相似文献   

17.
小幽默     
数一数二两妇聊天,谈到儿子的功课。一个问道:“你儿子的数学成绩如何?”“老师说他的数学是班上数一数二的。”“我儿子的老师也这么说。”第一个接着说,“他数到三以上就弄错了。”找个好名字一个老太太把一张有奖征答优胜者的名单的报纸翻来翻去,左看右看,我不禁问:“老太太,你找什么?要我帮忙吗?”“不用了,”她笑了:“我只是想替孙儿找个好名字。”  相似文献   

18.
据悉:深圳有一个青年人,给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先生写信,告诉他我们这里有一个“托夫勒热”。托夫勒很快回了信,似乎相当高兴。平心而论,托夫勒先生的确有值得高兴的理由。他的《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3年就翻译出版了:1984年,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又出了他的《预测与前提》,同时上海一家出版社还出了此书的另一个译本《预测与条件》;198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又推出了设计精美的《未来的震荡》即使不包括缩写本以及广泛的介绍文章,称我们这里出了一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五年一月,香港《争鸣》杂志上发表了一封耸人听闻的“告状信”,题为:《致赵紫阳总理的一封公开信》,信中措辞激烈:“总理大人:你看完我这封信,你同意‘美食中心’的失败是纯经济因素的吗?我敢大胆讲一句,‘美食中心’的结束,决不是经济因素,纯是人为,内外勾结的迫害,政治报复的悲剧。”“公开信”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已经停业的“广州香港美食中心”前经理、“港穗发展有限公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还未开,我就向筹办的同志泼冷水:“这个刊名不‘正经’,畏‘南风’如畏虎的日子虽然过去了,但上头还可能有对这个词看不顺眼的人,你那办刊的宗旨又太正经,什么‘促进广州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能吸引得几个读者?近来办小报甚至杂志,时兴的是‘出邪制胜’,你能在艳尸、奇侠横行的当儿站得住脚么?”我的冷水泼不熄办刊人的热劲,他们终于“顽固”地把“窗”开出来了。创刊号送到我手,翻了一遍、不禁叫好,编排新、手法新、栏目新。“运筹篇”、“广角镜”、“无所不在的竞争”、“生意经”……几乎每篇都文笔清新、引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