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知道自己长得不好看,因为这,很多人打击过我,赵宝刚就曾相当直接地对我说‘你长得太难看了’。虽然备受打击,但是我从来没觉得我的长相对我的演艺事业有局限,我很清醒地知道演员的形象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关键是你的才华和演技。现在时代进步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变了,越来越多的小姑娘喜欢我了,我想我也能挤进偶像派行列了。”从《永不瞑目》、《像雾像雨又像风》、《征服》,到《半路夫妻》、《刀锋1937》、《大工匠》、《潜伏》,孙红雷走了一条由坏变好、由鲁莽硬汉到斗智斗勇的特工人员的戏路。  相似文献   

2.
近来,我一直想动笔给《人大建设》编辑部写点什么,以表达我对《人大建设》及其编辑们的感激之情。恰在此时,我收到了“我与《人大建设》征文”通知,使我非常激动,倍增信心,我深深地感谢《人大建设》及为《人大建设》而辛勤耕耘的编辑们——我的知交和良师!  相似文献   

3.
与读“红楼”有相同感觉的,是读《铁木前传》。我19岁在《天津日报》发表处女作《麦花香》。23岁,头顶一脑袋高粱花子走进天津日报社做文艺记者。有前辈编辑问,你写东西是不是受《铁木前传》影响?我如实回答:我不知道有一部书叫《铁木前传》。在文学荒漠的年代,在我那冀中平原的土炕上,能读到的唯一小说是《金光大道》。  相似文献   

4.
不经意间,《人大建设》在奋进中走过了10年不平凡的历程,我与《人大建设》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从初交、知交直到挚爱的过程。10年来,《人大建设》伴我在人生旅途中逐渐走向成熟,扶我在生活中踏上写作之路,送我在工作中步入领导岗位。《人大建设》是我真正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6,(2):110-110
董建设(河南):2005年11月,我县乡镇机构改革举行考试.竞争上岗的比例是4:1。我把《时事资料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作为应试复习资料。《手册》上刊载的内容覆盖了考卷上的大部分题目.再加上我常年阅读《手册》,对时事政治和政策法规理解得比较透彻.看问题比较准确深入。答题时,我感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果然.我的笔试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我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别人都羡慕我,更后悔没有订阅《手册》。感谢《手册》给了我第二次就业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兰英参 《当代广西》2005,(11):64-64
一个月之前,我有幸成为一名机关后勤工作人员.并兼任办公室秘书,从那时起,我开始留意《当代广西》并注意把刊物上那些对我有帮助的好文章复印下来,分类集中,装订保管,以便在撰写材料时。能随时翻阅借鉴,于是我很快就成了《当代广西》的忠实读者。可惜,年初我没有订阅《当代广西》,一次,单位的同事找不到《当代广西》,竟怀疑我把它锁起来了……,从那以后,我给自己补订了一份《当代广西》。  相似文献   

7.
我识于丹始于她在《百家讲坛》讲《(庄子)心得》,她睿智而练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再三拜读了《于丹(庄子)心得》,此书文笔优美,娓娓道来,给人以宁静,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同舟共进》2013,(4):83-84
湖南岳阳李汨生 我1938ff生,初中文化,1962年经劳动站介绍,到本城湖南省盐业公司岳阳支公司做合同工,1963年转正。喜读书,是我的天性。改革开放后,取消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生活趋于安稳,我开始陆续订读一些文史类刊物,如《名作欣赏》《文艺评论》《杂文选刊》《名人传记》《读书》《随笔》等十多种,2005年开始订阅《同舟共进》。  相似文献   

9.
我第一次看新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就被深深吸引,看了三四十集仍然十分欣赏。我喜欢小说《红楼梦》,老版的连续剧《红楼梦》也很投入地看过,但我觉得,新版《红楼梦》才最接近《红楼梦》原著,它对普及这一名著做出了重要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很久以来,《中国妇运》就是我心中那一片永远青青翠翠的竹林。 初识《中国妇运》是在1991年,那时我刚调入山西省妇联做文秘工作,那时《中国妇运》还叫《妇女工作》。办公室的《妇女工作》遂成了我案头、手上、枕边的最爱。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时事资料手册》2006,(6):127-127
陈文亭(山东):我写给《时事资料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的信被刊发后,半月谈杂志社给我寄采100元奖金.我决定把奖金用于扩大《手册》宣传。退休前.我给单位的干部们每人发过一本《手册》,现在这批干部不少已调往其他地方担任领导职务,我用杂志社奖励给我的钱.自己又另外加了80元,购买了20本《手册》寄给他们.提醒他们2007年继续订阅。  相似文献   

12.
我是1990年结识《人大建设》的。那时,她的刊名还不叫《人大建设》,而是叫《河南人大通讯》。从那时起,我就注意收集,一期不少地存放在办公室的档案柜里。这一摞摞杂志,不仅记载了《人大建设》与时俱进的坚实步伐,也浴入了我热爱人大,献身人大,宣传人大的浓浓情结。  相似文献   

13.
以前我爱看动画片和武打片,那多有意思呀,孙悟空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聪明的小老鼠把猫要得团团转,真有趣。再看那些武打片,那些“功夫人”多棒呀,会飞檐走壁,能靠“功夫”打天下。我还想,自己要是也能有一身功夫就好了,这样,不但谁也欺负不了自己,而且还能见义勇为,帮助其他弱小者呢。但自从观看了爱国主义影视片后,我可变了。我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真正值得我们观看、学习的影片。我先后看了《红孩子》、《烈火中永生》、《小兵张嘎》、《永不消逝的电波》、《闪闪的红星》、《两个小八路》、《党的女儿》等优秀影视片。我…  相似文献   

14.
王在希 《台声》2003,(1):4-4
《台声》杂志创刊已经20周年了。这20年,是台海风云变幻的20年,是两岸关系从隔绝到开放的20年,也是《台声》杂志从诞生到慢慢长大的20年。在海峡两岸曲折、反复、发展、前进的20年中,《台声》起到了传递两岸信息、促进两岸交流、沟通两岸思想、推动两岸往来的积极作用。对《台声》20年来取得的不断进步和丰硕成果,我作为《台声》的一个老读者和顾问,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我与《台声》建立比较稳定、密切的联系,是从1990年元月《台声》召开的一个座谈会开始的。当时《台声》的记者向我约稿,我写了一篇《…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台声》2011,(11):112-112
【读者来信】 台声杂志社同志,我是《台声》的老读者了,对台湾问题一直都很关注,《台声》杂志让我对台湾有了更深入地五人识和了解,而新《台声》信息量更大,覆盖面更广,每个栏目都能让我从中受益,期待《台声》有更好的发展,支持《台声》!  相似文献   

16.
两年前,我怀着满腔热情来到了统战部。此前我在乡镇工作,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使我对机关工作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正在我无所适从时,部长将一大摞《中国统一战线》、《相知》、《对台湾工作通讯》等统战刊物送到我面前,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还年轻,千万别小瞧统战工作,有时间多学习,慢慢地了解统战工作,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相似文献   

17.
刘宪 《人大建设》2002,(8):31-31
在琳琅满目的报刊百花园中,最为引我注目的,就是《人大建设》这株光彩夺目的奇葩。多年来,《人大建设》如同我的良师益友一样,伴随我走过多少令人难忘的风雨经历,催我奋进,助我成长。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我为《中国保安》添砖加瓦福建省龙岩市保安员梁永彪:首先谢谢贵社给我寄来的稿费和第三期的《中国保安》。自从参加工作后,《中国保安》我每期必读,从中学到了许多文化知识和工作经验。经过你们的大力支持,我写的《咫尺岗台》刊于2000年第三期《中国保安》,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我感到非常欣喜。我会在今后更加努力,奋发上进,不断求索,为《中国保安》添砖加瓦,更好地干好基层的保安工作。谢谢你们的关心和支持。《中国保安》的明天需要您来添砖加瓦,祝您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也希望广大保安员都来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孙西克 《政策》2009,(3):58-60
我与叶梅相识很久了。在我的印象里,叶梅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她送我的《花灯,像她那双眼睛》、《撒忧的龙船河》、《五月飞蛾》等小说集中的小说我几乎全部读过。我特别喜欢《回到恩施》。叶梅在这个中篇小说里显示出的感悟历史的能力、点化人物的能力、腾挪自如的叙事能力,让作为朋友的我感到震撼和惊喜。  相似文献   

20.
魏秀堂 《台声》2003,(1):23-23
我搞了一辈子的新闻,而且绝大多数时间是参与办刊物,其中有4年是在《台声》杂志度过的。这4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我与《台声》的缘分,应当说,最早始于1982年。那年的夏天我去北戴河采访台湾同学会的活动,正好后来当选为全国台联副会长并长时间领导《台声》的郑坚同志也在,我们很快就熟悉了。从他口中得知,计划中全国台联将办一本刊物。不久,全国台联成立了,《台声》杂志问世了,从此我开始经常采访台联的重大活动,自然也有机会经常与《台声》的记者编辑接触,彼此建立了友谊。而且,我当时所在的中国建设(即现在的《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