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殷晓章  卫红春 《侨园》2014,(7):56-57
1952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出京到黄河视察,并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著名号召。从此,揭开了治理黄河的序幕。要确保黄河的安全1952年10月31日上午9点多钟,时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在郑州黄河南岸车站停下。  相似文献   

2.
正从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东渡黄河离开陕北,这中间大概十三年的时间称之为"延安时期"。民主政治是延安时期的最大特点,毛泽东曾经指出:"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上进  相似文献   

3.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既哺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同时又以频繁的水患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有史以来,黄河便是“百年一改道、三年两决堤”,像一条无羁的巨龙在黄淮海平原4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上横冲直闯。水患所至,生灵涂炭,“人或为鱼鳖”。黄河的灾害成了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古人“黄河宁、天下平”这一歌谣,道尽了黄河与国家安危的关系。 从1946年10月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成立治河委员会、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始,黄河流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黄河儿女科学治黄50年,夺取了黄河安澜50年的巨大成就。黄河,第一次按照人的意志而流动。这是一部震古烁今的治黄史诗。黄河流域的国民经济布局和累计超过1万亿元的总产值,则是这部史诗的辉煌注脚。 “俟黄之清,人寿几何”。黄河之害与黄河之利,俱在如何处理水与泥沙二者之间的关系上。对这组矛盾,古人和今人的认识虽不断深入,但未完全把握。如今,黄河又因断流而出现了新的河患。因此,深刻认识黄河,科学治理黄河依然任重道远。这既是今人,也是中华民族子子孙孙永恒的抗天歌。 毛泽东主席曾谆谆教导我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我国政府和黄河儿女正是靠办一件件具体的实事,才使黄河按照人民的意志而流动。如今,我们  相似文献   

4.
陈晋 《瞭望》1991,(49)
毛泽东谈史,尤以军事方面的批注为多。 李贤等在《后汉书》卷101“皇甫嵩传”的一条注文中,引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者也。故善出奇,无穷如天地,无竭如江海,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也。”关于奇正,毛泽东的概括是:“正,原则性。奇,灵活性。” 南北朝时期,战争不断,英才辈出。毛泽东读这段历史,对一些有为的将领的军事才华,颇为欣赏。  相似文献   

5.
10年前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是在1941年延安出版的《农村调查》一书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全书收入了毛泽东从1926年到1941年的17篇著作。这些著述记录了毛泽东早期农村调查实践活动,反映了他的调查研究的理论成果。这些著作虽然写于几十年前,但现在读起来是那样的真切感人,使我们看到了毛泽东为了解中国的情况,为探索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研究》2021,(2):F0003-F0003
《毛泽东自传》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7月来到陕北访问三个月后写的《西行漫记》一书中的一部分。据1937年11月8日上海黎明书局发行单行本《毛泽东自传》广告“本书是毛泽东先生亲向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氏的口述生平事迹的忠实记录,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文献。原文在亚细亚杂志上分四期发表,经本社译出并在《战时旬刊》中连续刊出。”该书记述了毛泽东同志从诞生至革命早期的人生历程和思想脉络,从不同侧面展现毛泽东的人生历程与领袖风范。  相似文献   

7.
<正>三、编书、荐书和讲书:毛泽东习惯使用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编书、荐书、讲书,前提都是读书,而且是要精读之后才能去编去荐去讲,最终让别人让社会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毛泽东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言,黄河是母亲河,黄河之水哺育了华夏儿女,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但黄河之水也时常发怒,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无数灾难。伟大诗人在描述汹涌澎湃的黄河水时,发出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感叹!根据史料记载,在建国前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口1500余次,改道26次,素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洪水成灾时,北抵幽、冀,南达江、淮,一片汪洋,纵横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对治黄工作的重视,使得黄河之水,岁岁安  相似文献   

9.
一、质和本质的根源是一样吗? 事物的质和本质的根源是什么?不少哲学教科书认为二者是一样的,是由内部矛盾特殊性决定的。如由重庆大学等九所高等院校编写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在讲到质时说:“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并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  相似文献   

10.
静与清     
黄河因水“黄”而得名。但在河南洛阳的小浪底,看到的黄河之水却是另一番景象:“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当黄河之水从“天上来”时,穿石过岩隙“盘涡毂转秦地雷”,裹沙掠黄土“奔流到海不复回”。当有条件暂时让其“休整”一下时,它,沉静下来,静水流深,使水由浑浊变为清澈。此情此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3,(17)
“黄河之水天上来”,但记者在产水占黄河总水量45%的青海黄河流域采访却发现,近年来这里天然降水并未明显减少,而汇入黄河的“天上水”却越来越少。2002年,青海黄河流域产流仅125亿立方米,为多年平均值的60%,创有实测纪录以来的最低值。专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黄河源头区以高寒草甸、草原为主体的植被系统被破坏。 草原生态的恶化,减少了水流  相似文献   

12.
山西:黄河游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她那磅礴的气势,壮丽的景色,两岸众多的名胜古迹,神奇美丽的传说,无不吸引着旅游者的心。自1986年开辟黄河旅游线以来,已有14个国家的2000多位外国旅游者,国内5万多人领略了她的雄姿风采。黄河游,从山西运城出发,西行20公里便到解州关帝庙。解州常平村是关公的家乡,因而古人在解州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现存最早、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一部军事名著。毛泽东称该书作者孙武为“中国古代大军事家”。据吴黎平回忆,毛泽东对人说过:“我确实读了许多中国古时打仗的书,研究过孙子兵法之  相似文献   

14.
太露奋妇 瞬瞬高 唯菊纺各 我奔裳 盒多豪经之 大澎攀宋 抒横沙砚 甲分甲 ,乙滓束-.几三五!.、伶彭涟浓司志 卜卜人…犷匕.‘炎‘身图 乙浑束水调准成重.片例" 企备彝羚肇粼 脚︽嚼罗蓄瓣 人百“害未布,并问"!f来矛林必书拉硬前如到畜馆水蔗秀史有呜泣游 冬殊六官端吵丁嵌洋平冷害不须淆必宇偏获旗今工人宝:"·。!汤一.禅拓 "耳间王扎大形月可,弄洋拱落林笑杠琳邃砂,多扑净苏多"·梦攀鸟劣从嗜田高式熊书毛泽东诗词@高式熊~~  相似文献   

15.
今天,国内外许多知名学者都在刻苦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由刘鸣山、刘啸霆主编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专题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版)一书,就是这样的一部力作。 该书最富于启发性的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结构的研究。作者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主要由如下四个基本部分构成:(1)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内容的唯物论;(2)以实践第一为基础的认识论;(3)以矛盾规律为核心的辩证法;(4)以群众观点为准绳的唯  相似文献   

16.
张秀平 《民主》2005,(11):39-40
人民出版社近日出版的《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一书,采取编年体例,按年月顺序,收集汇编有关毛泽东读历史书并评点中国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中国文化主题的资料,系统地展示了中华一代伟人毛泽东对自己祖国历史的学习、认识和评估,特别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所执持的独到见解和言论,令人  相似文献   

17.
纤夫     
我十分崇敬纤夫。然而,更崇敬另一位“纤夫”,如大禹一样永载史册,永不磨灭的“纤夫”,他既拉过真正的纤,也真正把中国这艘艨艟战舰拉过了一个个暗礁险滩,使之劈波斩浪,一往无前。他,就是从大运河畔的淮安走出去的一代伟人,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也是连选连任26年的总理周恩来。 20世纪50年代中叶的一年,黄河大水成灾,冲歪了郑州一座铁路桥。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老百姓只能想出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是毛泽东同志1936年在陕北写成的.毛泽东在这部著作中,总结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特别是对这个时期在党内影响甚大的军事问题的争论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军事方面所犯的错误.在这本书中,毛泽东还具体地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9.
时光倒流到1948年春天。 中国人西北的黄土高原,连绵不断的沟沟岭岭,延伸至辽远的地平线,隐约可以看见村庄,窑洞、解冻的黄河。 中国一代伟人毛泽东信步爬上黄土坡,深情地遥望大地,无限感慨地说:“我们就这样匆匆忙忙地告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黄河出现历史罕见的缺水局面。黄河水文部门的分析显示:到7月10日前,黄河主要河段来水将仅为82亿立方米,比有实测记录以来最早的1997年同期还少55亿立方米。来水量和黄河主要水库现存可调节水量相加,黄河干流可供水量仅为117亿立方米,对照同期沿黄地区最低耗水量,即使将黄河水“喝子放净”,供水缺口仍达49亿立方米。“大河上下齐喊渴”,黄河来水少、不够用,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些黄河专家指出,黄河枯水,有自然因素,但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人们无节制地取水、引水,已远远超出了黄河水资源承载能力,结果是“喝干乳汁喝血汁”,滔滔黄河渐渐退化为涓涓细流。 与此同时,在黄河上游,滥垦滥牧造成草原沙化,减少了黄河水补给,降低了黄河的自净能力;在中下游,污水大量排放,人类自食其毒,生存压力加大。如今,缺水之痛、断流之痛、污染之痛、生态之痛折磨着母亲河,使她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疲惫而憔悴,向内陆河演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黄河流域是资源性缺水地区,而本世纪的前20年,正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用水量必然增加,如何在发展与黄河水可持续利用之间寻找平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为了缓解北方水源不足,国家已启动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