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正>蒋锡铭的出生,在当时是一件轰动乡里的大事。在东北经商、创下殷实家业的蒋父,一心想要个儿子,将来好子承父业,没想到夫人接连生了5个都是女儿。1928年2月,在河北省乐亭县毛庄镇蒋家营村,蒋家唯一的儿子在千呼万唤中降生了。那时普通农民家的孩子上学的很少,而蒋锡铭却一直接受着很好的教育,12岁开始,他分别在乐亭县城和唐山市上学。如果按部就班地读下去,他可能真的像父母期望的那样,成为一代儒商。然而15岁那  相似文献   

2.
2013年3月20日星期三晴今天,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踏上了前往挂钩村甸阳镇蒋家寨村的走访路。一路上,与我一同前往的同事都有说有笑,只有我默默无语,当然,这其中的缘由也只有我这个曾有过6年信访局长经历的人最清楚。"这次县委把我们单位的挂钩村从旧城调到了这里倒是好多了,其他的先不说,这里路近,来去方便多了!""是呀!这里的环境也好,气候也好,旧城太热了!"同事的交谈萦绕耳边,但在我脑海中闪现的却是蒋家寨村集体上访时的张  相似文献   

3.
翁元1930年出生于浙江寿昌县。中学肆业后,于1946年报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卫士。随从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先后担任蒋介石内勤侍卫、贴身侍从副官;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又任蒋经国贴身侍从副官,一直到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后退休。他为蒋家服务40余年,耗费了他大半生宝贵时间,他见证了蒋家在台湾由强势到衰微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红岩春秋》2009,(2):79-79
“蒋家院子”位于“军统白公馆集中营”旧址的山背后、一个小地名叫红炉厂的荒僻山坳里。叶挺将军前后两次在此被秘密囚禁。第一次是1942年1月3日,从桂林直接押解到此;第二次是1945年9月14日,从湖北恩施将他解押来重庆,仍关押在这里,直至1946年3月4日获释出狱,叶将军两次在此共囚禁达一年半之久。  相似文献   

5.
私奔 1898年农历2月,蒋碧薇出生在宜兴一个世代望族的大家庭里。她天生丽质,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13岁这一年由父亲做主定下了亲事,男方是蒋家的世交、苏州查亮采先生的儿子查紫含。  相似文献   

6.
1979年,台湾仍由蒋经国主政,对大陆建议的“三通”断然拒绝。此时,若有人从台至大陆探亲访友,当冒极大风险。然而,确有其人,而且是位蒋家父子圈内的高层人士捷足先登大陆故乡。在今天看来,自然已成一段历史佳话。 此人出身贫寒,经历传奇。为求生存,15岁进长沙国际饭店随烹饪高手谭师傅学艺。20岁,学成出走,  相似文献   

7.
文摘与信息     
蒋氏父子在台湾(上、下) 本书以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为主线,全面展示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在台湾40年的政治活动与生活。表现了国民党上层的权力斗争,为实现蒋家一统,清除异己,大批元老重臣被打入冷宫。详细描绘了台湾40年来,从混乱走向稳定,再趋动荡的历史。记录了全面改造、重建国民党,集兵保台,开展土地改革和发展经济的新战略以及台湾经济是如何起飞的。李松林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93年6月第一版。  相似文献   

8.
摄影春秋     
1947年,正 是 蒋家 王朝 将 要灭 亡之 时 。一 天,一 位年 仅 岁 长 13相 十分 俊朗 的 男孩 从汨 罗 乡下 来到 长 沙, 经人 介 绍找 到了 当 时在摄 影界 名气 很 大的 王楚 云 先生 要求 习 艺。王 先 生是 位惜 才 的前 辈,揽 过这 个名 叫 姜新 根的 孩 子,以 问 答方 式和 他 交谈 良久 ,觉 得 其不仅 长相 英俊 ,且 思维 敏 捷,定是 可造 之 材,便 毫 不犹 豫地 收 留了 他,也 就是 从这 天 起,姜 新 根便 将自 己 的一 生托 付 给了 人像 摄 影事 业。风 雨兼 程,他在 摄影 室 里度 过了57 不平 凡 的…  相似文献   

9.
肖剑 《廉政瞭望》2012,(6):66-67
1947年5月16日黄昏,雨过天晴,日落孟良崮,天边,残阳如血。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被誉为蒋家“御林军”的国民革命军整编74师被解放军围歼于孟良崮。昔日的天之骄子——师长张灵甫也在这一仗中“杀身成仁”。  相似文献   

10.
贺莉丹 《党史文苑》2007,(10):44-47
2006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民国“四大家族”的后人聚首上海。 一个甲子前,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权倾一时;如今,蒋家凋零落寞,而宋家、孔家、陈家的后人,则十分低调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他们来自“四大家族”,却刻意回避“豪门”背景。对于先人功过的种种争议,他们也坦然处之。  相似文献   

11.
大部份史著都以新四军先遣支队1938年6月17日在江南进行的韦岗战斗,为新四军东进敌后的第一仗,称之为“韦岗初战”、“韦岗处女战”。张陈同志在《党史研究资料》1987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认为新四军抗击日军的第一仗,应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于1938年5月12日在安徽巢县进行的蒋家河口战斗。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民国"四大家族"的后人聚首上海。一个甲子前,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权倾一时;如今,蒋家凋零落寞,而宋家、孔家、陈家的后人,则十分低调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他们来自"四大家族",却刻意回避"豪门"背景。对于先人功过的种种争议,他们也坦然处之。  相似文献   

13.
杨飞 《党课》2013,(10):81-83
在上个世纪的中国,有一句流传甚广的俚语,即“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在这里,宋家的姐妹,即宋庆龄、宋美龄与宋霭龄三人。“宋氏三姐妹”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  相似文献   

14.
小青 《党建文汇》2006,(3):44-44
这户人家在纽约曼哈顿区中央公园的最贵地段。走进门,满室到处摆放的古董装饰显示这是一个典型老派富贵的中国家庭。一间特殊的小书房,依然是传奇人物宋美龄生前的陈设。小书房的墙上、桌上满是孔家和蒋家的照片。孔令仪从房里走出来,她完全看不出已经90岁了。孔令仪没有子嗣,尽管人丁凋落,孔家依然保持当年锦衣玉食的生活方式。三位伙计正在准备下午茶,有特制的上海枣泥糕。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晚年没有回大陆,应该说是个遗憾。他本来“想极了”(张自语)回东北,但因长久禁在蒋家后宫,对政治的隔阂是难免的,因此一旦出山,就会有诸多混乱且不适应。他本对自己的政治能量还有一定期许,但后来感到迷惑了。台湾的政治他不懂,台湾的政治也不要他,他只有到海外去独善其身了。不过这些都只是阻止张学良成行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还是他性格上的弱点,加上政治期望落差所致。  相似文献   

16.
薛念文 《党建文汇》2010,(10):41-41
作为蒋介石的原配妻子,毛福梅在蒋家的家谱中,其身份被定格为蒋介石的姐姐。毛福梅在蒋介石日记中的篇幅远不能与宋美龄相比,即使在短暂的时间中对毛福梅的记述,蒋介石也多抱怨、多愤怒。  相似文献   

17.
我是《党史月刊》的读者,我的总体感受是,贵刊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炉,再现历史,给人启迪,发人深思。比如1990年第六、七期连载的《蒋家嫡系王牌军倒戈纪实》一文,就是一篇较好的文章。我认为,本文刻划人物具有以下特色: 首先,形象生动、典型。刘农畯是经过国民党军事院校严格培训,具有较强的军事指挥才能、思想倾向进步的国民党上校团长。当蒋家王朝即将覆灭的时候,他如同许许多多的国民党的爱国军官一样,看  相似文献   

18.
困境中奋起的名作家──蒋牧良记略刘勇,蒋尧唐一场心诚难圆的"读书梦"蒋牧良,原名蒋希仲,笔名池沛、敬士、牧良等,1901年5月4日诞生于湖南省湘乡县杨家滩桥头蒋家冲(今涟源市山塘乡)、从小家境贫寒,4岁丧父,靠父斐兄弟在宝庆(今邵阳)合开一家绸布店维...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时期,我参加潮汕人民抗征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年是共产党成立88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每当想起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岁月里,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推翻了“三座大山”,铲除封建势力,击败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最终打倒蒋家皇朝,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新政权,就深感党的光荣伟大。  相似文献   

20.
博闻天下     
古老的哈佛与"全新"的北大——来自熊丙奇的博客自4年前拆除南门老楼引发争议后,北京大学欲再拆三栋老建筑,这三座楼均建于1952年,已有近60年历史。(《南方都市报》4月12日)事实上,北大已经拆掉了多座老楼,包括蒋家胡同、赵家胡同、书铺胡同内的一批清代四合院和康熙重臣佟国维的佟府3号。只有一次没有拆成功,就是2006年,为建设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北大准备拆除司徒雷登规划的全斋,并占用朗润园、镜春园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