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孟兰英 《今日浙江》2008,(13):54-55
她是一位奥运会冠军,有着“女蛙王”的称号;她是第一个接过北京奥运会火炬的中国人,这和她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的金牌密不可分;由此她成为了中国泳坛的领军人物。在临近北京奥运会之际,23岁的她选择了退役。她说,自己还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参与北京奥运会。  相似文献   

2.
荣娇娇 《人权》2006,(3):18-20
她踩着一块石头,双手奋力扒住水泥墙的顶端,撑起她弱小的身体,同时还要留意不要让书包钩在突出墙面的砖上。好不容易,她爬上了墙的顶端,然后纵身一跃,跳到离铁轨不远的一段碎石路上。  相似文献   

3.
柴静 《今日浙江》2008,(5):59-59
一 我从拉萨回北京的飞机上认识她。江苏人,30年前援藏。为了治病第一次出藏。下了飞机,北京大雨,我送她去了一家旅店。  相似文献   

4.
王颖  丰勇 《人事管理》2001,(6):60-61
海英,一个有着复杂经历的时尚人士。她生于北京,幼年成长于河南,7岁迁来南京,18岁前往北京某高校求学,在她走上服饰设计、化妆之路时,却又宿命般地回到了南京。  相似文献   

5.
吴菁 《北京观察》2009,(7):35-37
在北京法律界,有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太太:她曾任第六、七、八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她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回归北京律师队伍的人;她推动了中国第一家合作制律师事务所的成立,在推动中国律师业与国际接轨方面做出卓越贡献;从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的职位上退休后,她仍热心奔走于法律援助事业。  相似文献   

6.
王萌 《人民公安》2008,(17):6-6
2004年雅典残奥会闭幕式上.一个美丽的中国女孩用优雅的手语代表中国向世界发出邀请:“感谢雅典,相聚北京。”2008年8月29目.她作为北京残奥会的圣火采集使者在天坛祈年殿前采集圣火.拉开了北京残奥会的序幕。她就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23岁的美丽手语主持人姜馨田。一时间。她的坚强不屈。她的勇敢执著.她的优雅大方都让人们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7.
有人叫她“北京老太太”、“毛乌素沙漠上的北京额吉”,有人说她是个“傻子”,放着部长的房子不住,非要在千里之外的毛乌素沙漠上受这份苦。不管人们怎么说,她就是她,总是那么执著,那么忙碌,常年累月奔波在北京、呼和浩特、鄂托克前旗,象涓涓溪水默默地在毛乌素沙漠上流淌……她叫奇琳华,当地人都知道她是民族上层人士。伊盟的“大可奇”是解放前的贵族人家,她是地道的伊盟郡王旗西官府的二小姐。她从6岁在家读私塾,16岁到北京蒙藏学校读书。父母亲是蒙古族上层开明人士,对儿女管教很严。解放前夕,因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母亲和…  相似文献   

8.
我在2012年第7期《同舟共进》杂志发表了《海峡两岸政要日记》一文后,想不到引起开国上将吕正操的女儿吕彤岩的注意。她从北京给我打来电话,说吕将军去世后,留下一大堆日记本。她说与我是北京大学校友,她当年考入北大生物系,后来转入中国医科大学,希望我来北京时到她家看看。  相似文献   

9.
北京天坛有一“飞毽老人”老人,她叫刘新銮,今年65岁,是一位普通的退休女工。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毽子,竟使她的生活丰富多彩,在退休后成了受人关注的“名人”。刘新銮50多岁退休后,因多年工作和养育子女的辛劳,身体多病。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决定以踢毽健身。于是她拜“北京毽王”张德光先生为师,执着刻苦地学习和锻炼。一段时间后,她不仅练就了一身技艺,而且身体越来越健康,十几年没进过医院。现在她每天8点至11点在北京著名的游览区天坛公园里踢毽,许多导游带团前来参观,她的表演被称为“天坛一景”,外宾称这是又一…  相似文献   

10.
她曾和刘翔是同行,至今还保持着北京中学生100米跨栏的纪录;她大一时还有点婴儿肥;不过,就在这个夜晚,因为她,中国迎来了全球性选美比赛中带有标志性的一刻。  相似文献   

11.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那天,金晶成为上海轮椅击剑队的一员。将近7年后.她虽然无法走上2008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但她的名字已经被世界所熟知。  相似文献   

12.
于秀 《民主与法制》2008,(10):62-65
程婧是2005年国庆节来北京参加中华女子高级修养班时的学员。她身材高挑,皮肤细腻,大大的眼睛很漂亮,所以讲课时我比较注意她。 修养班结束的那天,程婧约我单独聊聊,为此她推迟了当晚飞回深圳的机票。我觉得她是属于那种没有什么压力的幸福的女人。可我们的谈话刚开始,她就一脸疲惫地说她一点儿也不幸福,这让我对她的倾诉有了期待。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来自白山黑水的东北女孩讲述的一个亦恨亦爱警察的故事。说她到北京的第二天就遭遇过一次抢劫,简直是恶抢,连一元钱的公共汽车费都没有给留下。那天她去人才市场应聘,穿了一套最亮眼的衣服,坤包里带着下岗母亲12个月在街头卖报攒下的5000元钱。当然这也是她进京半年的生活保障。出了人才市场,顺便拐进旁边的三利商场,为自己买了一瓶洗发露一瓶面霜。出了商场,华灯初放,走在天桥,望着天上人间的流光四溢,她想,北京是多么的富有,北京的夜是多么的美丽,它将接纳每一份光每一种热。当然她还看到了贫穷,那个带着残疾…  相似文献   

14.
逗点 《台声》2001,(11)
当最美丽的季节来到北京时,魏海敏和她的同仁带着改自莎翁名剧《麦克白》的京剧《欲望城国》也悄然而至。悄悄地来,却没能悄悄地走。此出充满新视听、新感觉的新编剧在北京的京剧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北京绚丽的京剧舞台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演出间隙,我和魏海敏相约在北京饭店见面。在西楼大厅的一角,没有桌椅,没有茶水,伴着一场不大不小的秋雨,我们席地而坐,聊着她和她的京剧艺术。(以下记者为○,魏海敏为●。)○请问您这次来北京是做什么?●这次来,很骄傲地把台湾的艺术经验带到北京。1986年在台湾,几个年轻人成立…  相似文献   

15.
她是北京一所著名大学的大三学生,她很后悔自己轻信了招生骗子的高额劳务费“诱饵”,更后悔自己助纣为虐骗了那么多满怀憧憬的年轻学子。现在,被骗的学生和家长纷纷向她讨说法,她无法再继续学业,而老家的父母也因此受到牵连而背井离乡……  相似文献   

16.
晓东 《中国妇运》2002,(10):48-48
陈小妹是一名15周岁的女孩,因家里困难,初二没上完就停学在家。去年lO月,外地一家私营纺织厂老板来招工,她去报名,老板让她做了一名挡车工。陈小妹经常做夜班,工作很辛苦。几个月后,她感到身体不舒服,老是咳嗽,去医院一查,医生说是患了肺结核,要住院治疗。可她没钱交医疗费,去向老板借,老板不但不借,还说不让她再上班了。为此,陈小妹来到县法院咨询,法院的同志鼓励她要勇敢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通州,一间布置得古色古香,无处不散发温馨美韵、国粹意绪的创作室里,我认识了王晓林。她是一位出色的国服设计师,北京“木真了”时装有限公司的“老总”。虽然刚见面,我们却像熟识的老朋友,自然而然地聊起天来。论年龄,王晓林风华正茂,论成就,她设计的多款中式时装市场俏卖,获得多项荣誉。她虽非科班出身,然而凭多年市场经济中的磨练,凭聪慧刻苦脱颖而出。她以真诚的自我个性,划就一条独特的人生轨迹。 用时装诠释“木”“真”“了”身为服装设计师,王晓林没参加过什么服装设计大赛,她说:“关键是自己从可自仁.努J…  相似文献   

18.
苏宏 《台声》2009,(7):20-21
2009年5月21日,民进党籍高雄市长陈菊以“为即将在高雄市主办的世界运动会宣传”为由.来到大陆.在北京、上海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访问。在此次访问期间中.她特意安排了一个私人行程,便是在5月22日下午,以生前好友的身份到北京福田公墓祭拜她的挚友苏庆黎。  相似文献   

19.
心语 《文明大观》2003,(5):22-24
今年3月,一名英国女性被四川省妇联授予“四川省杰出妇女”的光荣称号,她的名字叫罗斯(Rose Acock)。早在1999年10月,国务院外国专家局即授予她“友谊奖”,并特邀她参加了北京的建国五十周年庆祝活动,当时的朱总理还亲切接见了她,称赞她为“参与中国西部开发的美丽的英格兰玫瑰”。2000年9月,四川省政府也授予她“外国学者在川杰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20.
风扬 《民主与法制》2014,(28):53-55
单身女孩深夜加班黝黑小巷危机四伏 2012年7月,23岁的河北保定女孩张青从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来到北京闯荡。 作为家中独女,父母原本不同意她去北京求职,总觉得一个女孩子在外不安全。可张青铁了心要出去闯闯。到北京后不久。她应聘成为北京沃金制造有限公司的仓库管理员。月薪3200元,包餐不包宿。刚参加工作,没有积蓄,张青在东城区一处城中村租了问十几平方米的小黑屋,一个月房租800元.每天上下班都要转好几趟公交车,来回得三个小时。虽然辛苦,但张青咬牙坚持了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