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阶层分化现象是文明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在社会转型期尤为明显。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在转型期呈现出分化加剧、分化结构不合理、阶层流动频繁、阶层矛盾加剧等特点,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双面效应。一方面,阶层分化推动了中国从身份文化向契约文化转变,通过转变人们的思想提高了其参政的热情,有助于推动政治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另一方面,阶层分化对政治体制、政府管理机制提出挑战,不合理的阶层结构扩大了贫富差距,破坏了社会秩序,过于频繁的社会流动和社会阶层矛盾加剧引发政治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利益结构深刻调整的背景下,我国社会阶层发生重大裂变和重组,统一战线内部构成也发生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工人阶级的分化与重组,出现相对独立的阶层;农民阶级出现大规模分化,农民工阶层遭遇身份尴尬;知识分子阶层日益壮大,地位和作用凸显;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成为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等。正确分析、认识现阶段社会阶层构成变化的原因、现状及其发展机制,调整和确立新阶段统一战线各项方针政策,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农民阶层逐步分化,内部结构多样化;工人阶层内部解体,实现整体重构;知识分子阶层内部分化,"智产阶层"迅速成长;非公经济人士代际交替,身份日益复杂。既得利益集团的坚固和阶层固化;新底层群体形成;中等收入群体对社会地位的自我矮化倾向是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过程中值得重视的趋势。新时期统战工作必须夯实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同时整合社会力量,增强党的执政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许多变化:在传统的“两阶级、一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之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江泽民在庆祝中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阶层变动与利益分化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同一阶层内部也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他们之间在利益分配、社会地位、职业声誉、社会评价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和冲突。而且,分配不公问题凸出,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拉大,贫富两极分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扩大,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推动了我国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为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的分化提供了历史契机,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农民阶级的分化与组合速度加快;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由于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导致的工农之间的利益矛盾依旧存在,新的社会阶层与工农群众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的利益矛盾。因此,关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农联盟的巩固和发展问题,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与工农阶级的联系,就成为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扩大,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推动了我国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为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的分化提供了历史契机,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农民阶级的分化与组合速度加快;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由于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导致的工农之间的利益矛盾依旧存在,新的社会阶层与工农群众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的利益矛盾。因此,关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农联盟的巩固和发展问题,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与工农阶级的联系,就成为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8.
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存在阶层之间矛盾比较严重,中间阶层规模较小等问题,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需要发挥党和政府的作用,建立合理的社会阶层流动机制,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等促进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20多年来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阶层结构,当前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这一问题的主要分析方法是阶层的分析方法与群体的分析手段,应采用以职业分化为主的多元标准来划分、描述、分析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研究操作思路。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了8个阶层和30个群体,由此构成了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一个基本图谱。这一新的图谱、框架的形成,孕育、积累、发展了20多年,表现出了8个特点,目前它仍处在强烈的分化与重组之中。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在这种社会转型与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过去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固定格局被打破,涌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即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列举的六个阶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个体户阶层、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阶层、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阶层、自由职业人员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在社会转型的推动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分化,而"人民群众"内涵与外延的不断扩展、阶层分化中的固化趋势以及社会中间阶层比例的增长缓慢则构成了分化进程中的显著特点。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归类,有利于发现伴随阶层分化而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从而为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之后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发展中的“活跃分子”和坚实力量,新阶层的出现既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带来了一些不确定因素.加强新阶层统战工作,探索新阶层统战工作机制,既有利于新阶层的健康发展,也是对党的统一战线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任何社会 ,中间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社会力量。现代社会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以社会中间层大为特征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在我国目前中间阶层的比例还太小 ,社会阶层结构是底层大中间层小的“金字塔”型 ,这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要建构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 ,必须大力培育中间阶层 ,自觉地创造形成社会中间阶层的社会环境与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利益结构深刻调整的背景下,我国社会阶层发生重大裂变和重组,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工人阶级分化与重组,出现相对独立的阶层;农民阶级出现大规模分化;知识分子阶层日益壮大,地位和作用凸显;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成为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等。正确分析、认识现阶段社会阶层构成变化的原因、现状及其发展机制,调整和确立新阶段统一战线各项方针政策,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和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我国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显,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迁.阶层结构的变化给我国的政党制度带来了十分复杂的影响和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应当选择各种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并且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社会阶层的分化,既给参政党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使参政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对参政党在新世纪的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一、社会阶层分化为参政党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转型期,社会的阶层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转型对军队建设同样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要践行好人民军队宗旨,首先就要研究转型社会中军队必须面对的现实环境。现实一:阶层结构的变迁对践行好人民军队宗旨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不断分化,近年来“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分化和重组,社会阶层结构更加多元和复杂,新的阶层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意志,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为公域之治模式的转换。解读该社会现象和问题,建立与完善相关制度十分重要。文章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分析向公共治理模式变化的原因,概述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产生的新的阶层的意志表达和利益实现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分化,对我国政治现代化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对新时期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主要特点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务之急是:适应阶层分化趋势,积极引导和推进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促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代表中国社会最基本结构的农民阶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转型时期大陆农民的分化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改革是其中的最主要因素。本文试分析农民阶级的历史变化并以此为切入点解析其分化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