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是一个带模糊性的边际性概念;法学发展历史上存在自然法学派和规范法学派两大学说;从东京审判看恶法非法,那么自然法学派理论是国际法的最低底限而使国际法得以普济;在国际法上法律原则的介入,是自然法学派理论对国际法理论体系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国际法的"有效性"是指国际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塑造或影响国际法主体的行为,以及国际法得到遵守或尊重的程度。它是国际法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国际法虚无主义者指责国际法不是"法"以及国际法的支持者证明国际法是"法"的焦点所在。在国际法学的发展史上,许多学者沿着不同的研究路径对此问题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论证。而来自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际机制学派对国际机制的有效性问题的论证,包括理性主义和反思主义两种研究路径,为国际法的有效性问题的研究深入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刘志云 《现代法学》2007,29(4):145-153
在国际法的发展进程中,"观念"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不过,在国际法的研究中,以理性主义为认识论的主流学派,并没有对此做出过系统性分析。这正是主流国际法学本身的一个重大缺漏。研究表明,诸如"世界观"、"原则化观念"以及"因果信念"等在国际法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路线图"、"黏合剂",以及"制度化"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是国家,国家在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过程中才逐步形成了某些彼此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规章制度,以维护和促进国家之间的正常关系,调节彼此的国家利益,这就是国际法的由来。因此,对国家利益的正确界定是遵守和维护国际法的重要问题。在国际关系学中国家利益概念也是引发争论最多的核心概念。国家利益概念的模糊性和非  相似文献   

5.
复习重点第一章国际法的概念国际法的概念;国际法的特征;国际法的作用;国际法的渊源。第二章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联合国宪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主权的概念和涵义;由主权引伸出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对香港、澳门行使  相似文献   

6.
迈入一个新的时代,权利滥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的关注。在国际社会,"人道主义干涉"是国际社会权利滥用的典型现象。首先对人道主义干涉的概念予以界定,历史上有大量的人道主义干涉的国际实践。人道主义干涉违背了国际法上的三个基本原则:国家主权原则和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和禁止威胁或使用威力原则。所谓的"人道主义干涉",公然侵犯被干涉国的主权,武装干涉被干涉国的内政,其侵略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破坏国际人权法的行为,它们貌似尊重人权,其本质就是要借人权否定国家主权,否定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干涉他国的内政,以达到它们的目的。我们认为"人道主义干涉"是国际社会权利滥用的典型现象。  相似文献   

7.
面对"合法的道德恶行"这一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冲突难题,自然法学派与实证法学派都提出了自己的化解之道。自然法学派主张通过宣布合法的恶性因违背基本道德原则而无效来否定其法律性,实证法学派则主张在功利主义思想的理论支撑下通过制定溯及既往的新法律来作为惩治那些所谓"合法恶行"的新的效力规范依据。两学派方法各异,结果类似,可谓殊途同归。由于实证法学派的处理路径具有理论支撑较为完善、处理程序较为严谨、后续依据较为健全、实践操作较为可行等多个优点,因此实证法学派的观点与做法值得建议采纳。  相似文献   

8.
主权是国家独立的标志,是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必要条件;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法久经确认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构成国际法的基础,也是现代国际法的根本原则。但是,近数十年来,在国际法著作中,主权概念和主权原则不断受到一部分资产阶级学者的非难和攻击,说什么主权概念和国际法不相容,说什么随着国际法的发展,国家主权就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继自然法学派以及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后,一个新的法学流派由英国著名法学家麦考密克和奥地利著名法学家魏因贝尔格创立——制度实证主义法学。这个学派与以往的学派不同,在许多法理学基本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见解,为法学理论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实证主义道路。本文通过详细介绍了制度实证主义法学兴起的背景、概念、理论目标以及方法论,阐述了对法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0.
和谐世界理论包括平等原则、共同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包容与尊重原则、合作与协调原则。和谐世界理论继承国际法基础原则精神,巩固和发展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内政"这个词与国家主权、国际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概念既标志着一个主权国家在其领域管辖范围内行使统治权和管理职能的合法性,同时也反映国际法适用范围的大小。实际上,"内政"这个颇富"争议"和"模糊"的概念自伴随着民族主权国家在近代欧洲诞生和拓展以来,它的内涵在国际法上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目前,"内政"这个概念在国际法上已越来越呈现出一种"收缩"与"扩展"对立统一的辩证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
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属性,国家主权理论是国际法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国家主权原则也被认为是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核心,或者说其他国际法基本原则都是从国家主权原则引申而来的。但是20世纪末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新发展对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家平等原则"的国家主权豁免原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而强行法规则是国际法的上位法规则,两者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即使诉讼中所涉及的国家行为违反了强行法规则,也应认为基于国际习惯法规则的国家主权豁免原则是不受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概念进行详细的阐述,说明建构主义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上的创新;提出"观念"、"认同"、"规范"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文中运用这三个词汇重塑了国家利益概念,使国家利益这个国际关系中的核心概念得到新的内涵,从而使国家行为体对国际法的构建与遵守成为内化的一种信念,并在此基础使国际法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王贵勤 《法学论坛》2007,22(3):131-138
康德的国际法哲学思想体现在他对人类和平共处美好境界的向往.他的这一思想来源于自然法学派.他对国际法的许多基本问题,如国际法的渊源、国家主权、人权、战争、国际法的功能、国际安全的保障等,都有深入思考和明确结论.康德国际法哲学思想是引导世界和平发展的经典理论,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国际法上主权问题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主权是国际法的基本范畴,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然而,如何看待主权,在理论和实践上却存在着巨大差异。关于主权的争论从其概念形成时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也可能会长期持续下去。在同一问题上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对立观点,已不单是概念理解的差异,而是不同政治和法律理念之间的冲突。这一点从世界各国对主权问题的迎异态度得到了说明:有以主权为借口逃避国际法约束者;有以国际法为借口否定国家主权者;还有为保护主权而闭关锁国者。当今世界各国联系密切,互赖加强,全球共同利益领域日益扩大,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  相似文献   

17.
民族自决权理论作为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对于民族问题和人权问题的解决以及确立稳定的国际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论界对于民族自决权一直颇有争议,对此我们必须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论,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从维护主权国家的统一与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来正确看待和把握民族自决权理论。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1月23日至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第三届国际法论坛:国际法的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来自大陆和台湾、香港的2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学者以及外交部、商务部等政府部门的专家共计50多人参加了会议。专家学者们紧密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国际法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探讨。现根据会议发言记录和提交的论文,分国际法基本理论、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四个方面对研讨会的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自清末以来,国内学界以"春秋国际法"为题的研究,一直存在两种研究思路。一为洪钧培在《春秋国际公法》中所持的"持今证古"式,一为陈顾远在《中国国际法溯源》中所持的"就史言史"式。从研究现状看,目前国内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在研究思路上基本沿袭了洪钧培的套路,其在方法论上的一些固有缺陷,在相关研究中不仅未得消弭,反有日益扩大之虞,从而导致一系列瑕疵结论的产生。通过反思"持今证古"思路中存在的问题,重申"就史言史"研究思路的价值,以及功能比较和自材料得观点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国际主权原则向来是国际法的根本原则 ,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问题当然和这个原则密切相关。由于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形成和制定都离不开国家的主权 ,因而很自然地国家主权成为了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的基本因素 ,尽管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一、国家主权的辩证法近代的主权概念是由 16世纪的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在其《论共和国》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自此 ,人类历史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国家主权的理论与学说 ,如中央集权制国家主权说 ,人民主权说 ,极端国家主权说以及主权分割论 ,否定主权论等等。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或是视角的偏颇 ,以上的理论均未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