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青团市民学校是共青团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尤其是大学生志愿者为社区服务,同时动员全体大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桥梁和纽带,是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阵地和平台。在志愿活动中,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且锻炼了实践工作能力,同时还能进一步弘扬和践行青年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服务精神。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商业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深入,公益事业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公益事业中最具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志愿服务"这个名词随着奥运会、抗震救灾等事件,在各种媒体上高频率地出现。但是在志愿服务璀璨成绩背后,相应管理的落后却成为志愿服务稳定、健康、高速发展的瓶颈。高校青年志愿者是志愿者中最为庞大一个团体,也是一个特殊的团体。在校大学生和高校志愿者组织的特点要求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必须采用不同于一般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方式。此文通过对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商业化管理模式的探讨,试图为高校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前,无论是仅在我国还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没有能够形成一套完备的、专门为大学生志愿者构建的社区矫正参与模式,而且现有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的案例中,在矫正服务的方式方法,甚至是矫正队伍本身的建设方面,都存在着诸多显而易见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资料综述及比较探究和策划、组织以及实际参与大学生志愿者社区矫正志愿服务,明确大学生志愿者的定位,合理地运用大学生志愿者的力量,适当地改进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形式,充分地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为大学生志愿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提供理论及事实依据,促进具体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规范机制的可行性方案的提出,促进社区矫正志愿工作逐步走向操作规范化和技术成熟化。  相似文献   

4.
周军 《政府法制》2007,(20):6-7
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在世界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了100多年,核心精神是"自愿、利他、不计报酬"。在中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他们不求名利,不计报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研究"雅安地震"和"汶川地震"中的志愿失灵,以及借鉴国外环境突发事件志愿者服务应急救援的体系建设的经验,探求我国在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中志愿失灵的现象及其原因,重要的是避开了志愿者日常服务的一般性研究,而是将其置于国家环境突发事件的紧急状态下,结合政府的应急管理,在法律层面重点探讨突发状态下志愿失灵问题,将着眼点放在国家环境突发事件中配合政府应急管理的志愿服务上,并且阐述在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中如何预防和治理志愿失灵,让志愿服务有序、有效地参与应急救援,以期构建国家环境突发事件的志愿者应急救援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校青年志愿工作对凝聚青年学生、推动共青团整体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需在共青团工作体系谋划和开展新时期青年志愿服务。本文指出应始终坚持着眼发展、着力建设的基本思路,在不断深入做实志愿活动的基础上,推动创新,实现共青团组织志愿事业新发展,将青年志愿精神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力量。  相似文献   

7.
魏承帅 《法制与社会》2010,(24):177-178
高校志愿者组织作为志愿服务的主要主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效用。为了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优质化、社会化、规范化,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本文基于志愿失灵视角,首先分析了高校志愿者组织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然后针对志愿者组织失灵的困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八面来风     
《江淮法治》2013,(1):38-39
合肥市:出台《志愿服务条例》本刊讯《合肥市志愿服务条例》于2012年10月31日经合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12月21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查批准。条例对志愿者权利和义务、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范围、支持和保障等内容进行了规定。条例的出台,倡导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鼓励、推动和规范了志愿服务活动,保障了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了该市志愿服务事业健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深入,公益事业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公益事业中最具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志愿服务”这个名词随着奥运会、抗震救灾等事件,在各种媒体上高频率地出现。但是在志愿服务璀璨成绩背后,相应管理的落后却成为志愿服务稳定、健康、高速发展的瓶颈。高校青年志愿者是志愿者中最为庞大一个团体,也是一个特殊的团体。在校大学生和高校志愿者组织的特点要求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必须采用不同于一般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方式。此文通过对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商业化管理模式的探讨,试图为高校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志愿服务的最大制度保障是立法,因此如何更好地规范志愿服务、促进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高校青年作为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队伍的中坚力量,如何用规范来做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管理的问题,已成为各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目前各高校各自独立制定了相关的志愿服务管理规范,管理规范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互相冲突的现象。为解决以上潜在的法律问题,应借鉴现有的相关法规,加强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志愿者服务理论实践的研究,不断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明确志愿服务的法律地位,引导、监督有关主体的志愿服务工作,使上海市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更加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突发事件为背景,以深圳义工联合会为个案,分析志愿组织运中的存在的普遍问题,即应急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低、激励机制缺失及志愿者组织与政府协作不充足。本文更多的是对应急志愿服务运行状况的描述,在志愿者组织运行建构方面主要是从宏观层次提出树立重视应急志愿者作用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基层团支部作为高校党团工作的重要依托,是最基层的学生团组织,在基层团支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提高志愿服务活动在大学生之中的普及率,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有利于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在基层团支部开展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应当着眼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应当重视对大学生志愿者个体的关注,应当重视在大学...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作为学校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着眼于提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与学校育人理念的紧密度,使两者充分对接,引领学生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除了奉献爱心,同时能展示特长、挖掘潜力、提升价值,以志愿者服务实绩丰富学校育人内涵,打造学校志愿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14.
防范志愿者可能遭遇的各类风险,不仅是平安奥运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奥运志愿者以及今后各类大型赛会志愿者自身权利的诉求。首先,要尽快完善立法,强化志愿服务风险防范法律保障。目前尚无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律法规,志愿服务的法律主体、法律责任和法律义务不明确,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提升就业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对于提升就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做的是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内化为就业的动力;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深化毕业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志愿者的心理素质,应对未来就业的激烈竞争;强调志愿服务中学习的重要性,加深毕业生对于社会实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完善中国的应急志愿服务法律保障体系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于川  梁爽 《河北法学》2011,29(5):56-64
应急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志愿服务组织者在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中提供、开展的志愿服务。应急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特殊形态,由于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发展的不确定性、危害的严重性和公共性、时间的紧迫性以及采取特殊措施的必要性等特点,法律应当就应急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组织与管理机制、组织化与专业化保障以及应急志愿者面临的特殊风险及其权利与义务进行明确规定,通过法律保障发挥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应对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对应急志愿服务作出积极回应,加以法律调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志愿服务从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起步、迅速发展。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模式深刻影响着志愿服务法治化道路。志愿服务立法经历了从社团规范走向法律规范;地方立法先行,未来将实现全国立法的自下而上的立法模式。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志愿服务地方立法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时至今日,已不能适应志愿服务的发展。社会呼吁志愿服务规范化、法治化。从志愿服务法治化的已有路径分析,在志愿服务立法新阶段应该坚持民主原则、突显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对于提升就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做的是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内化为就业的动力;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深化毕业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志愿者的心理素质,应对未来就业的激烈竞争;强调志愿服务中学习的重要性,加深毕业生对于社会实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谭利 《法制与经济》2009,(22):59-61
中国志愿服务从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起步、迅速发展。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模式深刻影响着志愿服务法治化道路。志愿服务立法经历了从社团规范走向法律规范;地方立法先行,未来将实现全国立法的自下而上的立法模式。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志愿服务地方立法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时至今日,已不能适应志愿服务的发展。社会呼吁志愿服务规范化、法治化。从志愿服务法治化的已有路径分析,在志愿服务立法新阶段应该坚持民主原则、突显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20.
张雷 《中国司法》2008,(3):106-107
为了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通过志愿服务方式参与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徐州市鼓楼区铜沛街道普法办向辖区内、,的普法志愿者提出倡议,自愿无偿地参与社区的普法宣传工作,会上该办事处普法办负责人与普法志愿者——签订了普法协议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