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绿荫浓情     
挑着家庭重担的父亲,在崎岖的生活道路上跋涉了大半辈子,日见苍老了。父亲的这些变化着实让人心疼,我就想让父亲到县城与我同住,让他享几天清福。父亲却过不惯城里的生活,老是牵挂农村老家的树,离开了他的树,心里总觉得空荡荡的,常常住不了几天,就急着要回去。说是回到乡下老家,坐在自己的树园子里,看日出日落,看云聚云散,听树儿和清风细语,心里才踏实,生活才有滋味。其实,父亲也不是不会享福,他是离不开他那绿色的事业。父亲的老屋在河套平原的一个小村落里,房前屋后绿树环绕。每到春天,梨花飞雪,杏花吐艳,绿林间花香…  相似文献   

2.
圆梦     
年逾花甲的父亲,要去北京登天安门。这是他多年来对晚辈的唯一奢求。父亲小时候吃过苦,受过罪。他三十岁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才知道中国有个天安门。我小时候父亲在村里当干部,那时他才知道中国的重大盛事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但他从未看到过天安门,天安门在他心里也就一直是个谜。在我上高中时,村里有人买了电视,父亲才看到了天安门,他知道那是毛主席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地方,就萌发了去天安门看看的愿望。别说那时登天安门有限制,单就我们的条件也是望“门”兴叹。我的两个哥哥都像父亲一样,天天守着黄土地,…  相似文献   

3.
正我的父亲、伯伯和叔叔都是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可以说,我是在一个有着良好家庭教育和党的熏陶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有着一些别人不曾有的优越感。但在我的成长历程中,为实现自己入党的愿望,我苦苦等待了多个年头。我老家在乡下,父亲是一名乡镇干部,很小的时候,我就随父亲到集镇上求学。父亲是个严肃且很有原则的人,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对我们兄妹几个就更不用说了,近乎苛刻。他还时常教育我们要做个诚实守信、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叔叔是一名军人,同时又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全村人的骄傲。父亲便拿  相似文献   

4.
在童年,父亲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自私”。那时,在我的眼中,他不顾家、不疼我、不顾亲人的感受。父亲白天去法庭上班,天黑才回家,回到家里又要读书学习,几乎难得与我说上一句话。妈妈独自操持着这个家,亲戚朋友想让父亲帮忙办事,他都严辞拒绝。在我小时候,父亲也很“吝啬”。从未给过我一分零花钱的父亲,竞然曾经一出手就给了一个离婚案当事人的孩子20元。  相似文献   

5.
苁蓉 《廉政瞭望》2004,(2):55-55
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谈,身为农民的父亲却好像从来没有对我显出过特别的喜欢。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就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  相似文献   

6.
正左权县麻田镇北堂口村附近有一户人家,户主李德权是村上最早的4个共产党员之一。在李德权家的后院里有一片空地,麻田人习惯叫后郭练(种菜种花的园子),这看似不起眼的园子里,却是八路军总部藏银子的地方。得知此事,我立马找到李德权的二儿子李庆龙,庆龙说他父亲在世时曾说过:"八路军让我给保管金银财宝,我干干净净地最后全部交给了八路军,就是有一件事没有  相似文献   

7.
嘉庆的家教     
嘉庆年间,陕西韩城乡下有个80岁的老头儿想做家教。老头儿很严厉,他以前曾经教过一个孩子,让那个孩子罚跪,使孩子的父亲很不高兴。本县熟人没人敢请他,他只好换个名字跑到邻县,在一个乡绅家坐馆,老头儿挺认真、勤恳,数月之间,宾主相得。  相似文献   

8.
我出生在津南区葛沽镇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是个土生土长的村娃子。小时候听母亲说:母亲嫁给父亲是因为父亲有力气、会开车,在生产队是劳动能手。母亲说,“你爸不仅比别人多挣几个工,就是看他会开车,以后日子也穷不了。”就是因为这个,母亲嫁给了“没车没房”的父亲,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之后有了我。2002年我考上了天津财经大学。当时,我成了村里的骄傲,很多亲戚朋友都来我家祝贺,父亲、母亲更是为我高兴,送我上学的头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还捞了喜面庆祝了一番。  相似文献   

9.
流沙  何林 《党建文汇》2002,(12):46-46
参加过大西南剿匪的父亲给我讲过一个他亲历的故事。父亲端着步枪刚从一座巨岩后拐出来,迎面撞上了一个也端着步枪的土匪。两个人相距只有五六步,同时将枪口对准了对方的胸膛,然后就一动不动了。要想都保全性命.就必须有一方投降。双方对峙着,枪口对着枪口,目光对着目光.意志对着意志。其实总共只对峙了十几秒钟,可父亲感到是那么漫长。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16,(5)
正接触过我父亲阎肃的人都会有个共同印象,就是他一点架子没有,对所有人都非常客气。这么多年,爸爸没教过我什么大道理,但一直示范着一件事:与人为善,尊重身边每一个人。和他一起出门,在院里不管是见到花匠、扫地阿姨,大师傅、小战士,他一定会主动微欠上身大声打招呼:"您好。"我小时候觉得老爸好歹也是个艺术家,怎么一点派都没有。和老爸  相似文献   

11.
胡双庆 《廉政瞭望》2010,(13):65-65
父亲干了一辈子,临退休还是个普通工人,一官半职都没混到。跟他一届的老牌大学生,哪个不是做了厅长、处长的,而且都将自己的子女们安排得妥妥当当、风风光光,他倒好,就在我即将下岗的紧要关头,也没肯站出来帮我说半句话。我下岗后,父亲也没去找过任何同学、朋友拉拉关系,开个后门。还是我自己在一家小工厂找了份临时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肩膀     
<正>我的父亲离开我5年了,可他宽大的肩膀却常常浮现在我的面前。父亲临走时非常坚强,没有说一句话,我守在他的身边,哭得肝肠寸断,看着他骨瘦如柴的身影,心里就如寒风吹袭一样。我的父亲出生在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爷爷读过私塾,在当时的中国,职位和收入都还算理想。父亲兄弟姐妹们六个,他排行老五,但世事无常,在父亲8岁的时候我的爷爷就被日军抓青壮年当兵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父  相似文献   

13.
爱心的动力     
2001年8月的一天,我收到一封来自大巴山乡下的信,是一个叫翠花的姑娘写来的,她告诉我,她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特地向我报喜。我好一阵才回想起来,翠花是我曾经救助过的一位失学女孩。7年前,一位记者朋友动员我为“希望工程”献一份爱心,我爽快地拿出500元钱交给他,叫他帮我联系一下,找的孩子得聪明一点。不久,我就收到翠花写来的信,从信中我了解到她家里的境况。翠花是一个边远山区乡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的父亲是一个木匠,4年前因暴病而死,第二年母亲带着她和弟弟改嫁。因不堪继父的虐待,一年后,她悄悄跑…  相似文献   

14.
刘蓓 《党史纵览》2018,(6):13-16
正我的父亲、开国中将刘忠一生与四川雅安这座美丽的城市有过三次缘,其中有两次是在他的生前,还有一次是在他去世之后。父亲是福建闽西客家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从小受尽了地主恶霸的欺压。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经我们老家福建省上杭县,父亲参加了农民协会,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从他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  相似文献   

15.
时间的脚步真是太快了,转瞬,父亲离开我已经整整20个年头了。可我怎么感到他从来就不曾与我分开过呢? 父亲去世前一天晚上,我去看望他。当时的情景犹如发生在昨天一般,并未因时间的逝去而变得有丝毫的模糊。柔和的灯光下,我轻抚着他的手背,对他说:“明年(即1990年)就是你和妈妈结婚50周年了,我要送一对戒指给你们。”  相似文献   

16.
听说过铁杆球迷、铁杆粉丝,没听说过铁杆党员吧? 我父亲就是个名副其实的铁杆党员。 抗日战争前夕,他出生于小城镇一个普通职员家庭。1958年师范毕业后,支边到县城外最偏远的一个乡村教书,40年不挪窝,直到退休才随我重回城镇生活。从我懂事起,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人们谈论他调动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学骑自行车     
在现在的回忆中,童年永远是阳光灿烂的,因为它有一种因年代久远而沉积的依恋。我一如昨天般想起10岁那年学骑自行车的事儿。那是1977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吃了一肚子高粱米饭的我又开始磨着父亲教我学骑车。其实,父亲骑车也是新手,他和他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两口箱子一张床、两个暖壶一口锅就成了家。在我的记忆中,我家的家具上都印着单位的编号,那时许多人家都从所在工作单位借家具用。连家具这样的基本生活用品都买不起的穷教师熬了十多年才有了一辆当时最便宜的加重车,所以父亲总不愿意把自己的宝贝让我去磕碰。为了学车,…  相似文献   

18.
我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我成长的环境密不可分:一个是我的家庭环境,一个是我的工作环境。 先说说我的家庭。我的父亲是天津市电炉厂的一名老党员。1994年,企业不景气。发不出工资,可是他却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没有迟到早退过一天。当时,有好几家企业高薪请他,可他总说:“厂兴我荣,厂衰我耻。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作为党员、技术骨干,我不能背离企业。”  相似文献   

19.
张作霖最喜欢3个孩子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一生娶过6位夫人,生有8个儿子,6个女儿。张作霖平生最喜欢3个孩子。一个是大小姐张首芳,她是张作霖子女中的老大,小时候在张作霖的马背上突过围,尝过高粱米掺野菜的滋味,在艰苦条件下长大,因而最受父亲的疼爱。另一个是长子张学良。他与父亲的事业好像有一种奇缘,他出生于19OI年6月4日,那天,张作霖平生第一次打了个大胜仗,从此而飞黄腾达。由于张作霖与冯德磷拜了磕头兄弟,那时冯德股已有5个儿子,因此,张作霖把张学良排行第六,叫他“小六子”,以后一直未改口。张学良长大后即随父鞍…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月24日是我父亲黄公略的百岁华诞。父亲是1931年9月15日与反动派军队作战时光荣牺牲的。他当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军长,总前委委员,殉职时才33岁。我生不逢时,父亲去世时我出生才8个月,一个嗷嗷待哺的女婴。父亲是革命的带头人,成了反动派的死对头。在那暗无天日,惨无人道的反动统治下,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敌人是要斩尽杀绝的。全靠母亲临危不惧,在水深火热中与我相依为命,才使我虎口余生。父亲牺牲后,由于非常保密,祖母和母亲在五六年内都不知道消息。在这几年中,祖母和母亲牵肠挂肚,经常坐立不安,食不甘味,盼望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