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印关系升温背后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亮 《亚非纵横》2007,(3):20-25
近年来在大国对印关系中,日印关系的变化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日印两国从冷战时期的平淡关系迅速发展为全球性伙伴关系。2006年,日印两国更是掀起了近年来高层往来的小高潮。日印两国关系迅速升温的背后,表面上看与“中国因素”直接相关,实质上“美国因素”对此的影响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并直接决定着日印关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余芳琼 《东南亚》2013,(2):29-34
美日印三边对话不仅是近年来美印关系、印日关系快速发展的结果,也是三国学术界积极推动的结果。其基础在于三国外交战略上的利益契合点以及对中国崛起的共同疑虑。但其未来走向将受三国战略目标的分歧、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以及中国的态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层面采取多种举措发展印日关系,印日关系被大幅度提升至"特殊的战略和全球伙伴关系"。印日关系强化的背后有多重驱动力,既有双方在战略、经济上的相互借重,也有双方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既有双方内在价值观层面的相近,也有外在因素的推动。尽管印日同盟在短期内难以形成,但印日关系的强化对中国的安全环境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在东西两线将面临巨大的战略压力,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利益拓展将受到挑战,在南海和东海的权益也将受到威胁。面对印日关系强化所导致的复杂周边安全环境,中国应理性看待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波动,现实地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采取外交、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多种手段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4.
大国的东南亚战略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格局的变动,美、日、俄、印、澳等亚太大国纷纷加大对东南亚的战略投入。东盟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也积极推行大国平衡战略。东盟与大国的战略博弈对中国周边安全稳定、中国与东盟关系以及中国与上述大国关系均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两国交往历史上的重大事件。2005年4月9-12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应邀访印,最重要的成果是与印方签署了联合声明,确定建立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中印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的高度,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11月20-2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进一步巩固和促进了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日美澳印”战略合作是中印崛起、亚太格局剧变背景下派生的国际现象。虽然日关、日澳、日印、美澳、美印、澳印这六对双边关系各成一体,但是作为“日美澳印”战略合作框架重要的结构与支撑,它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为交织的,不断推动着“日美澳印”战略合作的进程,因而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四国的双边关系不断发展和深化,战略合作得到增强,为构建“日美澳印”战略合作框架提供了最有效路径。尽管四国的双边合作程度不均衡,但在遏制中国的共同目标的促动下,联盟成为最有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印度与日本之间的双边关系是影响亚洲地区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以来,印度的“东向战略”与日本的“南下战略”在相动的基础上找到了共同点,印日关系获得迅速发展,尤其两国在经贸、亚洲与印度洋战略安全、联合国改革等一系列重要领域出现引人注目的突破。印日关系将继续保持发展的态势,但由于受制于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印日关系的未来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印日两国同为中国的重要邻邦,其双边关系的走向势必将对中国的安全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日印两国同为中国重要邻国,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问题。当前中日两国都正大力推行高铁外交,印度首条高铁选择日本新干线系统受到世人的瞩目。本文探讨了日印孟艾高铁合作的动因及其对中日印三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日印孟艾高铁合作的前景进行了讨论。综合运用新制度主义、地缘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方法,从多维度角度分析日印孟艾高铁合作的战略性价值,而不仅仅局限于对日印孟艾高铁合作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孟艾高铁采用日本新干线系统,是日印两国关系不断深化、经济利益考量、安倍经济学、孟艾高铁盈利预期高和中国因素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日印孟艾高铁合作促使两国关系上升到新的维度,使新干线系统在印度站稳了脚跟,给中国高铁外交增添了阻力。日元继续贬值可能性,印度实施高铁平衡外交,印度国内恐怖主义和征地困难等问题使日印孟艾高铁合作前景不明朗。中国应加强高铁核心技术的研发,学习新干线外交的比较优势,通过实地考察、研讨会等形式提升中国高铁影响力。研究日印孟艾高铁合作的动因、影响与前景对于拓宽日印两国关系的研究领域,跟进日印两国关系的发展动向,以及对中国做好在印度的高铁外交具有重大的学理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日印三边合作关系近年来日益密切,2011年底至今该三国已举行过三轮三边官方对话.美日印三边关系升温既有一定的历史、地缘基础,也有各自迫切的现实需求;既出于对地区事务控制权的争夺,也有对全球战略的深度考量.随着美“重返亚太”战略的不断推进,美日印三国间的互动将日趋频繁,战略合作水平也将逐步升级,并会围绕海上安全合作将议题焦点进一步向中国集中,但三国关系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不会进一步演变为军事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印度与日本的经济关系并不紧密。但冷战结束后,印日经济关系逐渐发展。近年来,印日经济关系出现迅速发展势头,表现出日本对印官方援助大幅度增加,日本对印投资和印日贸易虽有增长但数量不大的特点。本文在指出印日经济关系超常发展特色基础上,分析影响印日经济关系超常发展的经济因素、政治根源和安全考虑,论述印日经济关系的发展前景及超常经济关系基础上印日政治、安全关系的发展趋势。作者认为,印日经济关系将进一步发展,印日政治关系发展有限,印日安全关系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1.
近期在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争端而趋于紧绷之时,日印战略合作在不断深化"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基础上再度纵深发展。双方在民用核能、能源安全、经济贸易、战略安全与军事情报、推行价值观外交与构建海洋同盟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日印关系的快速升温并非偶然,而是与亚太地区的权势转移与战略态势的急剧变化密切相关。尽管日印防务合作要达到战略同盟级也还很遥远,日印强化战略合作的具体影响还要更多的通过观察来确定,但日印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持续走向深入,特别是军事合作趋于深化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仍不能不令人警惕。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从历史教训还是地缘战略需要考虑,印度对俄外交中的制衡中国之意不可忽视。本文首先阐述中俄印"战略三角"的现实局限性;接着重点分析俄罗斯对印、对华军售的不平衡政策以及印俄能源领域的密切合作;最后总结出印俄关系对中国的战略启示,我们须采取相应措施抵消印俄关系可能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孙通 《东北亚论坛》2021,30(6):93-105
国际体系单元间的实力变化以及互动关系不仅影响着体系结构转变的进程与方向,还间接推动着地区秩序的形成、维系、转型与重塑.受"制衡中国"的共同战略考量以及美日拉拢的影响,美日印澳四国在"印太"地区围绕安全、经济和价值观议题的战略互动明显加强.这不仅加剧了四国与中国的紧张关系,还日益冲击着地区的原有权力、制度、观念结构,促动地区秩序的整合与重塑.但同时,四国在"印太"合作中的利益考量、立场选择与目标设定并不完全一致,四国内部也存在着张力.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制约了美日印澳战略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了"印太"地区秩序重组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地缘环境、大国关系和经济需求是新世纪前影响印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新世纪印日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海洋安全和大国关系四个方面。除了经济发展模式的互补性外,新世纪两国之间有了新的经济价值和吸引力。共同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和共同的西方民主价值观是两国靠近的政治动因,但其影响力在印日之间存在根本差别。在海上能源安全和航道方面两国需要相互借重,但有三点需要中国特别注意。美国是印日关系的密切的推动者,但其对印日的影响力是不同的。中国在客观上是印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从内外两个层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印度与马来西亚的战略合作关系发展很快,本文从地缘政治、经济等维度重点分析了推动印马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印马关系持续发展必将对东南亚地区安全和区域一体化产生较大影响,其中也包含制衡中国的不利因素,我们对此应该有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印俄两国在互利贸易的基础上建立了合作研发的新型海军合作关系,合作深度和广度大幅提升。印俄海军合作的目标中有一定的针对中国的因素。近年来其合作面,恪着印度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海军合作的压力,但俄罗斯对印度海军的影响将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17.
美印战略关系中的中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因素在美印战略关系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国力的日益强盛和战略崛起被美、印双方分别视为是对其霸权图谋及大国梦想的一种威胁。基于此,中国应当重视印美关系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包括中印关系不确定性的增加、中印陷入"安全困境"的可能性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加大等,同时还应居安思危,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化解这些风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日关系的不断恶化,日本逐渐将其亚洲外交的重心转移到印度,印日关系不断升温,两国关系正在进入蜜月期。印日关系的不断发展,将给中印关系带来潜在的影响。本文试对印日关系的发展对中印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大国关系缓和、各方支持以及保持战略自主性与平衡性为东盟中心地位的确立提供了重要外部条件。但当下美国推动实施"印太战略",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美日印澳"四边对话"等机制更多参与地区事务,这些均对东盟中心地位构成挑战。东盟推出《东盟印太展望》,试图通过概念、规则与合作领域等的重构,维护自身地区主导地位。但受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缅甸政局变动和拜登政府继续加大对华战略竞争的影响,东盟努力的成效有限。中国-东盟对话伙伴关系30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支持东盟的中心地位对于中国妥处大国关系、推进区域合作以及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国应正面回应《东盟印太展望》,加强与东盟的战略对接,支持东盟在一些具体议题上发挥中心作用。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初期以来,出于各自“大国战略”目标与共同利益的需要,日本与印度互有所求,相互借重,双边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在政治、经济与安全等领域加强全面合作,经济与安全合作尤为突出。这反映了日印共同防范中国崛起与制约中国发展的心态。日、印双边关系的发展对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