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梦"理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价值信仰和理想信念层面的问题,因此,对"中国梦"进行文化解读,为其寻求文化精神的支撑,是构建、丰富"中国梦"理论的核心和关键。通过追溯自古以来中国人的追梦之旅,可以看出"中国梦"的"前世今生"一脉相承,内具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底色、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为"中国梦"提供了文化源泉。"中国梦"蕴含了自古以来中国人强烈的文化寄托,是民族文化自觉复兴,民族自信不断恢复的体现。归根结底,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也是塑造和构建中国的新文明。  相似文献   

2.
和谐文化以和谐为思想内涵,融思想观念、思想信仰、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的一种文化形式,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前提和基础,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促使和谐的社会秩序形成。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中国国情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并吸收和借鉴世界各民族先进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3.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构筑了中国梦的丰富文化内涵,要实现这一梦想,必须重视当前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相匹配问题,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文化产品精品的匮乏问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亟待提升等问题。要引导国民对共同的理想信仰的坚守,倡导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推出更多的引领文化正能量的精品力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化,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当代中国民族文化研究者要自觉关注民族文化发展问题,自觉收集、整理和研究民族文化资料,自觉挖掘民族文化内涵,自觉探索民族文化变迁规律,自觉反思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工作。在近年的研究成果中,《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不失为一部难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涵盖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丰富文化内涵,要稳妥地实现这一梦想,须先重视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相匹配问题;社会上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文化产品、精品的匮乏问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问题。构筑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文化支撑的基础工程值得思考:引导国民对共同的理想信仰的坚守,倡导全社会崇德向善的风尚;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推出更多引领文化正能量的精品力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扩大中国的国际文化影响力,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等。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信仰与文化是紧密相联的。信仰是一个文化问题,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更是人生和社会所面对的大课题。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高扬起社会主义信仰的旗帜,肩负起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坚定和固化全社会的共同信仰,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广西田东县布努瑶传统服饰是布努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象展示和文化符号,是布努瑶传统文化的结晶。田东布努瑶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体现了族群的生计模式、审美追求和信仰习俗。而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正在推动田东布努瑶传统服饰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适应民族文化自觉和社会的现代化转型的客观需要,舆论宣传应当正确应对思想多元和共享核心价值统一的社会文化与政治生活的实际,传播中外优良文化成分,推动中西文化融合、促进民族文化自觉、塑造共享信仰和价值体系、化解"公"与"私"价值追求的背反,提升社会和大众的道德底线,确立主体良好的自律理性,健全社会的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等他律秩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发挥积极有效地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人类文明传递的精神和链条,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脊骨和气脉,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和内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先进文化传承和弘扬,是我们永保青春﹑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甘肃历史文化,或称之为河陇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原文明﹑长江流域文明等一起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甘肃历史文化,不仅是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反映民俗民风,包含优秀道德和价值观念,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强的民族凝聚力,同时在促进社会和谐、化解生活矛盾和冲突方面有着积极意义。然而,随着西方节日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中国数千年的传统节日文化式微凸显,我们必须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进行从观念到形式的创新,重建我国的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它孕育着悠远醇厚的华夏传统文化底蕴,且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的生命产物。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以唯物史观批判地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悟化认知的划时代的历史飞跃,并丰富、充实和演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硕果,从而建构着中华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理体系的韵味隽永的审美印证。  相似文献   

12.
佛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现代文化中同样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先生“心灵境界说”的分析,剖析其文化哲学对中国佛学教义的融会和阐扬,从中折射出中国现代哲学中的佛学之光。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融入中国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中国梦"提到了新的高度,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校园文化是进行中国梦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国梦教育,并逐步构建起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国梦教育的主体内容。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国梦教育的有效路径,从而增强中国梦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必须是为中国先进生产力服务文化,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利益的文化。中国的先进文化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具有中国时代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既是批判继承的结果更是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中共纪念文化是政党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借助执政优势,发掘纪念资源,完善纪念制度,凝练纪念思想,构建了纪念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早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曾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完全对立起来,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否定。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才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由此真正开始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解和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来铸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形式。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奥运会是中西文化深度交融的契机,本文对古希腊文化对奥运文化的滋养、现代奥运文化的普适价值、中国文化与奥运文化的相通性、中国文化对奥运文化的可资贡献,进行了一一阐发,以提升2008奥运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8.
澳门是西学东渐的植入点。西方传教士最初到中国传教, 都以澳门为第一个落脚点, 他们在澳门建立教堂、医院、文化设施, 使西方文化首先扎根澳门。澳门是西方文化向中国内地传播的散发点。西方传教士在澳门积累一定经验后, 以此为基地, 进一步向中国内地渗透, 他们在传教的同时, 也大量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 或翻译西方科技著作, 或参与中国的文化活动, 如修定历法、园林设计等。澳门是近代中国多次进步政治运动的舆论传播地和依托地。洪秀全太平天国革命, 康有为、梁启超戊戌维新, 孙中山反清革命活动, 都与澳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已经迈入消费主义时代。西方消费文化的扩张对中国社会传统的消费观念造成了强烈的影响和冲击,消费文化已经逐步取代传统文化而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的消费在当前中国消费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基于电子产品的特点,它从符号化过程、时尚制造和传媒互动等方面凝聚了消费主义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法治文化的内容可分为实体法治文化与程序法治文化。中国法治文化的困境表现为法治文化与人治文化的冲突、法治文化与法律制度的冲突、程序法治文化与实体法治文化的冲突,进而从经济、政治、社会、教育等方面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