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女人与买书     
现在的培训班非常多,记得一次培训听一位女教授讲:女干部要热爱学习、善于学习、要做学习型女干部。教授还讲了一句话:“学习的关键是你会不会到书店挑书?”  相似文献   

2.
智能纸。法国研制一种智能纸,在办公室打印文件的过程中,在纸上加上类似条形码形状的标志,这些标志使每平方英寸的纸能容纳一兆字节的信息量,任何配置正确驱动器软件的打印机,都可以读出标志里的信息。标志的目的是帮助实现文件的自动处理。标志能正确地告诉电脑在得到正确的指令下复印文件。  不能被复印的纸。日本一家化学公司研制出一种“秘密纸”。这种纸由一层非常薄的浓缩铝保护,金属涂层使复印机的光偏向或分散,这样,复印机就不能把字和这些字后的背景分辨开来,将这种青铜色的纸放入复印机,结果复印件上一片漆黑。  防…  相似文献   

3.
那日去逛书店又遇上云浦,因为书店有明星签名售书,他来采访。我躲得远远的,生怕不小心上了他的镜头,他看到我,笑嘻嘻地:“你看人家前呼后拥的,你也出了书,怎么和张爱玲似的?”我气。“你俗不俗?别提张爱玲好不好,张爱玲让你们这群乌鸦嘴说得早就面目全非了,我14岁从旧书摊上看到《流言》时,全世界有几个知道张爱玲,现在全世界都说张爱玲,张爱玲被你们说恶俗了,她要不死,也会气死。”他说你怎么还是这么伶牙俐齿,这可怎么嫁出去?然后他又问,“最近有什么新作没有?”我叹口气:“哪里有,没有新的爱情,又没有优秀的男…  相似文献   

4.
走进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委、空军司令员张廷发将军的客厅,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主人那些遒劲有力的书法。其中一个硕大粗犷的“竹”字,居厅堂正中而挂,最是耐人寻味,上题:“赠老伴培玉 竹子坚硬挺拔光洁翠绿有高贵素雅的美誉 1998年6月战友廷发”。老将军晚年学书有成乃缘于夫人熊培玉的苦心,如果你进一步了解到他们之间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你或许会理解老将军赠书夫人的情由,你也许会衷心感叹他们的爱情之树恰如竹子:“坚硬挺拔光洁翠绿有高贵素雅的美誉。”一见钟情结良缘1949年,张廷发将军率部解放了湖…  相似文献   

5.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种轻柔的怀旧风悄悄的在社会上吹开来,您瞧吧,老同学聚会,老战友聚会,老同事聚会,老插聚会,老转聚会,哇,名堂多了!什么道理呢?有人说是老人念旧,不对啦,这“老”字并不都指的是年龄呵,细究一下儿,有人说啦,现如今世风日下,人情呵,薄如纸呀!嗯,这就难怪啦,人们其实不是怀旧,而是“怀情”呵!也是……可咱电视人能就此为咱北京的老百姓们做点儿什么呢?于是哥儿几个一合计,策划出一个小栏目,定名叫《都市寻人》,搁咱自己的栏目——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0北京百姓》中,肯定受老百姓欢迎。不过…  相似文献   

6.
光合作用曾被誉为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书店。老板孙池1995年开的“阳光书坊”是“光合作用”的前身,与几乎同期的万圣、风入松相比,“阳光书坊”可谓后来居上,但孙池敏锐地察觉到连锁书店才是民营书店的未来,于是她开始着手努力,从设定最初的目标客户群就有着比那些专业学术书店更宽广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书香     
已故诗人雨青很喜欢买书、读书,每次和他聚谈,话题总围绕在书话上。他有个习惯,一拿起书来,先凑在鼻端嗅一嗅,他说那是书香。好书自有清香,每本书都有各自的味道。看他那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你也会感动。称他为“书痴”,他总是哈哈大笑。 也许受了雨青的影响,我也养成闻书香的习惯,虽没到闻书香起舞的癫狂状态,却也陶然其中,不能自拔。曾经对送书的文友说:你这本书的分量,我只要闻一闻书香就知道。当然,这是开玩笑的话。 书的香味,其实是油墨的味道,这是表层的;真正能让我们感觉书的香,那是书的内容。油墨会随着时间的转…  相似文献   

8.
李土生近几年来笔耕不辍,继《土生说字》以后这两年出版了《土生说字精简版》、《土生感悟》、《你就是佛》、“说道”、“说儒”、“百家姓”等书约200多万字,还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在许多大学开课凡数十场。我很敬重他的刻苦勤勉。许久不见,一天他抱着大大小小十几个卷轴来看我,说的“手抄国学经典”已完成,原件都装裱好,快要付梓了,嘱我写个序。  相似文献   

9.
值此郑天挺先生冥寿110周年之际,业师爱新觉罗瀛生遣忆往事,述其轶闻,以示缅怀。 业师瀛生系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三世孙,清朝最后一代顺承郡王爱新觉罗文葵(字仰宸)之胞弟。启字辈。幼承家学,青年卒业于北京大学,曾任燕京大学助教,为洪煨莲、罗常培、吴仲贤诸位大师之人室弟子。  相似文献   

10.
到古城辽阳访古,看时让人眼睛一亮,看后令人久久难忘的,是珍藏在辽宁省辽阳市博物馆的王尔烈寿屏。 寿屏是为祝王尔烈七十大寿而送的,计九扇,每扇用木作框,高200厘米,宽32厘米,上下透雕“寿”字,总横长288厘米;用铜折页连接竖立,首尾两扇前曲,中间七扇平直。在瓷青纸屏心地上,四周绣寿字花锦镶边,百余人的泥金字画装裱其中,颇为壮观。  相似文献   

11.
无事忙杂记     
近日中国文学馆要办个展览,专门展出作家朋友之间互赠的书画作品。在下既不会书不懂画。没给人写过字画过画,也从不向人求书画。书法名家,一字值千金(听说贤亮的字就到了这个份儿),怎好张口白讨?有次和贾平凹同时在一朋友家闲聊。那位朋友早有准备。铺开纸请平凹写字。平凹为那  相似文献   

12.
路过沈阳市沈河区大西路,很多人都会被一幢古色卉香的建筑所吸引,建筑的上方挂着一块匾额,题有“赵琛创意”四字。说到“创意”二字。有人可能误解,这建筑莫不是哪位算命先生的宅地?待细看。会发现建筑的外墙还挂着另外一块招牌——“赵琛广告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五行生富贵,八卦定吉凶。特聘中国当代杰出的预测家燕山老人李南松与胡子王景朋先生坐堂预测。李老自幼攻读易学、相学、命理学,造旨(原文如此)深奥,现年八十有余,从易六十余载,王景朋先生世家真传,从事命理、八卦预测,才多识广,断事如神。二人共同对来宾进行八卦、相面、八字、奇字预测。”这是武汉归元寺、西安八仙它算命一条街众多算命店中~家“周易研讨预测室”门口招牌上的文字。据有人估算,全国吃算命这号饭的还有500万人。时光老曹,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如今,空间探测器已穿越太空,踏上走出太阳系的漫漫征途;每秒运…  相似文献   

14.
校长给我们涉外会讨班出了一道不大不小的难题,在交毕业论文的同时还必须交一份与学科不相干的社会调查报告。十几位同学已先后交了卷,有的选题是“改革开放十五年的是与非”,有的选题是“钱、权、色与法准大?”,也有的选题是“青少年犯罪ABC”,而我竟蜒而走险,选择了“骗”。“马十扁”即为“骗”,字的本身就很滑稽,不论从字形上还是从字义上讲,“马”与‘偏”都与社会上的骗子与骗术无任何关系,我把老爸的藏书翻个底朝上,什么(周公解梦),什么(奇梦新解》,什么(诸葛方连术),什么《字与行三百例)等,与之相关的书籍…  相似文献   

15.
蛇年说     
今年是农历辛巳年,俗称蛇年。蛇在一般人的眼里,是一种凶恶可怕的动物,它的形象恐怖,有的蛇还会咬人,因此人们一提起蛇就会毛骨悚然、望而生畏。古人就有“杯弓蛇影”之说。所以,人们把“蛇”字,也变成贬意词了,什么“佛口蛇心”、“蛇蝎之心”、“美女蛇”等等,用来形容阴险、恶毒、狡诈以及一切丑恶现象和行为。   蛇在动物王国里是一个种族繁多的大家族,现在全世界发现的蛇类大约有三千多种,毒蛇约有 650多种。我国已知的蛇类 168种,其中毒蛇 47种。   蛇在中国文化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地支与十二属相的配合中…  相似文献   

16.
按照闽南风俗:做虚不做实,今春应是施老八十大寿,笔者谨以此文为之祝寿。祝愿他老人家健康快乐笔更俏。施老是读书人、办报人、译诗人、撰稿人、编书人,是位典型的书生,一身一书香,一家书香,一屋书_?》香。家父也是读书人、办学人、诗人,也是一身书香,一家书香,~屋书香。他俩结成挚友,全在一个“书”字。作为下辈的我,除了书还是书,写此文也缘于书。施老赠我书、报和资料,我为之评、为之序、为之编书,如今为之画、为之寿、为之推介,顺里成章也。施老有三子三女,其子女皆在家父早年创办的华侨曙光学校毕业。施家一门才俊…  相似文献   

17.
我喜欢看微润的纸上一摊墨香,觉得写一手好字的人,人也一定飘逸清隽。  相似文献   

18.
雷虎  阮传菊 《新青年》2015,(2):46-48
母亲带回一块老纸包的砖茶,纸的正面写着一个大大的"川"字,打开后青色的茶砖裸露出来,表面凹陷处也形成一个"川"字,似有淡淡的清香溢出。父亲用斧头向茶砍去,丢一小块在茶碗里,母亲端起茶碗将深红色的茶汤一饮而尽,完全不似南方人品茶的样子。无怪母亲喝茶这样豪爽,这青砖茶原本是北方少数民族和蒙古、俄罗斯人的特供饮料,原产自湖北  相似文献   

19.
《新青年》2003,(2)
全世界的男人奇迹般地在一件事上达成共识,这就是:都为英国戴安娜王妃抱不平。那么一位绝代佳人,查尔斯王子居然“根本不用”,却对那个比他更老,长相困难的卡米拉情有独钟!除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缘由外,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王妃是王子的老婆,王妃是个什么样女人,只有王子最有资格为其评估情感分数,全世界隔岸观火或只可远观不可手动的男人有什么资格为他瞎操心?而卡米拉则不同,她有情人特质,会给王子以永远新鲜的东西,像盒装牛奶广告那样,新鲜得令你总有吃奶的冲动。哲学家所谓“距离即美”,王菲低吟的“只爱陌生人”,从…  相似文献   

20.
《新青年》2006,(11):45
自己的文字第一次出现在书里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几个写诗的人合出的一本诗集,每个人十几首诗.一本窄窄的白色封面的书,上面一幅银色线条勾勒出来的少女侧面像,朴实得没法儿再朴实下去,或者说,出版社只肯给它一个朴实的面容.出了书,到书店买书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书会在书店里卖,但的确发现了它,便拉出来,像个读者一样把里面自己的诗句默读了几首,很自恋.现在想来,出版社够宽容,够胆大,会把那些匪夷所思的句子变成印刷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