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从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与创新的高度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基本特征、科学内涵和主要任务,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发展。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系统地回答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决定》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主要特征的认识,开拓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视野;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指导思想,开辟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认识的新境界;丰富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理论,把我们对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我们要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着力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并用以指导本…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拓展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迟晏宇 《党史博采》2008,(2):21-21,2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需要着力探索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  相似文献   

7.
"四个全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开辟了新形势下如何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新的飞跃,是21世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对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
边文 《党课》2006,(9):15-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我们党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清醒把握,是对我们党执政的历史方位的清醒把握,是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清醒把握,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我们可以用三个“必然”来概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由。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禀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科学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党在新的历史阶段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卉 《党课》2006,(9):4-11
引子: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入总结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响应人民呼唤,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的丰富和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伟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对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社会进程,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用唯物史观考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地位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是社会中存在的互相依存的一切关系构成的关系机体。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和谐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是一个主体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历史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高度浓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的网络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后期以来的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革,促使人类社会正在生成一种基础性的网络结构,人类的政治以及社会生活都因这种网络结构的出现而发生了重大变化,因而,对政府以及整个社会治理体系也提出了变革的要求.迄今为止的历史发展都是人类确立边界的运动,在地理的、心理的、领域的、学科的等等人类行为所及的一切方面,都要确立边界,而社会网络结构的出现,则意味着打破一切边界的历史运动起步了.社会网络结构也将改变着人类社会所拥有的空间概念,将会循着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把自然空间转化为社会空间的逻辑,推动着客观空间向主观空间的转化.因而,主观空间中的自由、平等将会彻底地扬弃以往社会空间中的等级及其中心-边缘结构.  相似文献   

14.
形成人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国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是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而执政者肩负着秉持社会正义、恪守社会公平的双重职责,因此,坚持以社会正义为本,制订政策和法律,建章立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选措施,以社会公平为度,执行社会正义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它以对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所作的新的诠释和概括,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最终动因论、社会文明论、群众史观以及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提出的著名的历史合力论思想强调应调动社会历史中的一切积极因素来促进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应该调动其中一切的积极因素。历史合力论中的经济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主体意志的突出作用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分别是中国梦实现的基础条件、主观条件和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治理学说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对国家治理的彻底超越而达至社会自治,其核心是实现治理权由政府向社会的回归.历史的演绎使这一经典命题不断走出人们纯抽象思辨的"黑匣子"而成为可感知的现实政府与社会关系的传统模式和现代形态存在着控权与放权、自然经济主线和商品经济主线的根本分野;中国转型期的政府与社会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兼容传统控制型模式和现代释放型模式的"复合式形态".此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动力模型和较具说服力的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不仅需要解决制度体制、意识形态、文化潮流、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还需要科学的理论,需要文化的传承,需要理想信念的确立和人的全面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肩负着不断为构建和谐社会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的建设任务,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提供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动力机制、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运转机制、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和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必须尽最大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既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