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八六年新年伊始,處在零下三十多度嚴寒中的北國‘冰城’哈爾濱,迎來了一批生長在熱帶和亚熱帶的、從未見過冰雪的旅外炎黃子孫——澳大利亞華裔青年學生尋根團。 尋根團一行五十八人,是由澳大利亞最大的華僑社團、‘澳大利亞僑青社’組織的。團員們來自全澳各個城市。他們大都是大學生和中學生,是特意利用假期來父母之邦的中國學習古老的文化和藝術,尋找炎黄兒女昌盛的源頭,觀賞北國風光和晶瑩的冰雪世界的。 尋根團在‘冰城’遊覽了三天。他們在天寒地凍的松花江畔興致勃勃地觀看了哈爾濱男女老少的冬泳活動。尋根團  相似文献   

2.
参谒炎帝陵     
對於中華民族的絕大多數人來說,習慣稱自己是「炎黃子孫」,即(?)炎帝和黄帝並視為共同的祖先。黃帝軒轅氏,其陵墓在陕西省黄陵县,而且年年都有祭祀活動。那麼炎帝的陵墓在哪里?在湖南酃县西南十五公里的炎陵炎陵山,古木參天,洣水环流。炎帝陵位於山的正面半山腰中。一圍紅牆,殿宇层疊,松柏掩翳,威武壯觀。高聳的門牆上開有三個  相似文献   

3.
尋親訪友     
吳濟民尋弟吳铎民 吳鐸民,六十五歲,江蘇泰興人,一九四八年去台灣。知情者函告:北京安外小黃莊建築院新四號樓乙門九號吳濟民。張野昭尋父張玉政張玉政,七十四歲,河北清苑人,四十多年前去台灣。知情者函告:北京火車站運轉室張野昭。王澤華尋姐王淑華 王淑華,六十三歲,曾在天津南開大學西語系讀書三年,后去台灣。知情者函告:北京建材製品總廠李向文。  相似文献   

4.
火車從連雲港出發,沿着新亞歐大陸橋的隴海綫西行,經過江蘇、河南兩省,向大西北的陝西省進發。陝西是中國古文化發祥地之一,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陵墓就坐落在這個省的黃陵縣境內?靼灿质莾汕昵罢冀z綢之路的起點。列車進入陝西省後,第一站是該省東部咽喉潼關。它是扼守陝西、山西、河南三省的要衝,周圍山峯相連,谷深崖絕,中通一條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爲古代著名關隘重地,歷來  相似文献   

5.
北京華僑學生補習學校自一九五○年十月創建以來,已走過四十年的歷程。一九九○年金秋十月,我校隆重舉行了建校四十週年慶祝盛典。四十年前,新中國剛剛誕生,海外華僑無不歸心似箭,大批青年學生更爲急切,他們歷盡千辛萬苦,紛紛投入祖國懷抱。為迎接歸來親人,面臨百業待興、百廢待擧局面的中央人民政府,廣集賢才,動用巨資,進行接待安置工作。在華僑事務委員會負責人廖承志先生的親自關心和主持下,成立了“北京歸國華僑聯誼會”、“北京歸國華僑學生補習學校”,為篗鈿w來的學子建立了溫暖的新家和求學之所。一九五二年,經政務院正式批准,在現今校址建立起北京華僑學生補  相似文献   

6.
尋親訪友     
谷雙敬尋谷雙其谷雙其,六十五歲,河北冀縣人,一九八二年由香港寄來家信。知情者函告:河北冀縣官道李鄉范莊谷雙敬。王吉彬尋父王春王春,六十九歲,遼寧莊河人,一九四七年離家出走,可能在日本。知情者函告:黑龍江訥河先鋒村王吉彬。方之罘尋兄方之江嫂劉素芸侄方新民方之江,七十歲,浙江蕭山人;劉素芸,六十八歲,雲南昆明人;方新民,四十二歲,一九四九年去台灣,現居美國。知情者函告:上海泰興路三五五弄六號四樓方之罘。 韓永吉尋子韓夕春 韓夕春(伯倫),六十二歲,四川鹽亭人,一九四九年去台灣。知情者函告,四川盐亭兩河鄉新華村韓永吉。  相似文献   

7.
近年來,一些從事近代史研究的學者撰寫、編選的研究孫中山思想和革命業績的專著、論文集和文獻資料,在各出版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預計下列各書可在今年十一月孫中山誕生一百二十週年前後陸續出版。《孫中山全集》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中山大學歷史系孫中山研究室和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室合編,收錄孫中山的著作、函電等八千餘件,是迄今收錄最齊、考訂最精的孫中山全集,全集十二卷,現已出版七卷。《孫中山書信手迹選》 劉大年主編,收入孫中山親筆書札七十四件,其中有百分之七十六的手迹爲第一次發表。《孫中山藏檔選編——辛亥革命前後》 黃彥、李伯新編,選錄廣東孫中山故居保存的孫中山生前收藏的一部份檔案材料,共五百零八件。主要內容爲一九二一年前後孫中山、黃興、胡漢民、蔡元培等人的來往函電以及其他文書原件、原抄件,大多數未曾公開刊佈。《孫中山先生畫册》全國政協、中國革命博物館合編,收編記錄孫中山生平及革命活動的照片七百六十多帧,鄧小平題寫書名並題詞,香港印刷。《回顧舆展望——國內外孫中山研究述評》 孫中山研究學會編,這是一九八五年該會主辦的‘孫中山研究述評國際學術討論會’的論文集,收錄國內外  相似文献   

8.
讀者信箱     
找到了失散三十年的親人我以十分激動的心情向你們報告一個好消息:今年七月,貴刊在第七期‘尋親訪友’專欄刊登了我的‘尋父啟事’,幫助我尋訪在泰國失散了整整三十年的父親。不久,廣東省梅縣地區大埔縣僑聯會又給我來信,說任《中國建設》上見到了我的‘尋父啟事’,决定通過旅泰潮洲會館進一步幫助我尋訪,後來大概還在泰國的華文日報上轉載了我的尋父啟事。九月九日我突然收到了父親的來信,我們終於在你們的大力幫助下取得了聯繫。此時此刻我真是悲喜交集,無限感激你們真誠、熱心的幫助。我父親現在泰國,是一個建築工程師。讓我代表我與父親一道向你們致以最衷心的感謝。  相似文献   

9.
去年六月,《中國建設》雜誌社《尋親訪友》專輯第四期,刊登了廣西柳州市王新齋尋子王孝明的一則啟事。沒有多久,這位八十六歲的老人突然收到他兒子從南美洲的哥倫比亞波哥大市寄來的書信。‘王爺爺,您是怎樣找到兒子的?’眾人關切地問道。王新齋向大家亮出了一本《中國建設》雜誌,揮手對大家說:過去我到處求神拜佛都不靈,還是這本雜誌幫我找到了失散三十八年的兒子。一九八五年六月五日下午二時,王孝明接到一位朋友電話,告訴他中國驻哥倫比亞大使館里有一本《中國建設》雜誌,那里有他父親  相似文献   

10.
尋親訪友     
李国长寻父李付现叔李付營李付現,七十一歲,李付營,六十五歲,河南方城人,分别在一九四五年和一九四八年前後被國民黨軍抓走。知其下落者請告:河南方城廣店鄉羅莊村羅莊西隊李國長。陳炳華尋母胡瑞英弟羅永生胡瑞英,早年去泰國曼谷噠叻仔,一九八一年胞弟羅永生曾从泰國來過一信,後即中断音信。知情者請告:雲南沅县政府僑務科陳炳華。宗克輪尋弟宗克輔宗克輔(金發生),六十四歲,江西贛縣人,一九四九年去台灣檎哒埜?江西贛縣王母渡鄉下邦村宗克輪(林發生)。  相似文献   

11.
他忘記了自己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忘記了病殘的身體,充滿着年輕人的朝氣,爲建設黃河遊覽區、弘揚黃河文化呼喊着、奔波着。這就是被譽爲“黃河之子”的王仁民。給黃河披上綠裝一九七一年六月王仁民來到河南省會鄭州郊區邙山提灌站,從此便與黄河結下了不解之緣。邙山是黃土高原的餘脈。十九年前這裏還是一片“風吹黃灰飛,雨來黃泥淌”的不毛之地。當地流傳着一首民謠說:“山上水貴如油,山下  相似文献   

12.
寻亲访友     
王德賓尋妹夫陈传忠陳传忠,八十七歲,一九四九年去台灣檎吆?杭州市環城西路八十二號一單元一○一號王德賓。金凰生尋子金宝庆金寶慶(金山),五十八歲,一九四九年去台灣檎吆?杭州市建國中路新八十號金鳳生。郑春花尋夫黄炳辉黃炳輝(黃忠),五十九歲,江西臨川人,解放前去台灣檎吆?福建南平市王台供銷社鄭春花。沈雪姐尋父沈培泉沈培泉,七十三歲,江蘇武進人,一九四八  相似文献   

13.
週末的喜訊     
一個週末的傍晚,我到歸僑作家黄浪花家串門。一进門,主人连聲對我說:‘告訴你一個好消息,這幾天可把我們全家樂壞啦,我在海外失散了二十四年的老母親找到啦!’黄浪華祖籍廣東省梅縣市,出生在馬來西亞。一九四九年父親把他送回國內上學。第二年,父親因爲參加馬來西亞人民反對英國殖民者的鬥爭活動,被殖民當局追捕,不得不拋下母親,一人逃回祖國痪帕?黃浪華與母親失去了聯系。他告訴我:‘從那以後,我不得不在各種登記表上寫上“母親生死不  相似文献   

14.
罗浮山麓*,白鹤樓裹,夜風吹拂,花影浮動。在東頭的客房裹,我們拜訪了在影片《孫中山》中飾演孫中山的劉文治。他的面孔曬黑了,那是在拍攝《孫中山》時南國陽光的親吻留下的痕迹。他的頭髮很奇特,額頂上的短得很,後腦上的却長出寸許。‘你們感到好笑吧?原來腦後的頭髮正長呢,幾天前我才請人給剪短了些。我前些日子扮演清王朝時期的孫中山,那時人們的腦袋是前邊光,後頭拖根長辮子的。’他一雙笑眼盯着我說。那眼睛炯炯有神,令人一看便覺得有九分像孫中山。  相似文献   

15.
鄭州市黃河遊覽區的五龍峯下,一座五米高的白色塑像矗立在綠樹叢中@是一位懷抱嬰兒的母親——黃河的象徵。她那魏代髮髻、唐代服裝,代表着黃河流過的時空;健壯的嬰兒,寓意古老而又青春焕發的中華民族。這座名為‘哺育’的塑像,體現了人們對民族搖籃——黃河的讚美和依戀。八月一日,全國台灣同胞青年夏令營河南分營全體營員來到黃河遊覽區,一睹‘母親’風采。  相似文献   

16.
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出身華僑家庭,父親孫達成早年在澳門當鞋匠,叔父孫觀成則是病故海外的華工。孫中山十二歲就出國到檀香山,投靠經營畜牧業發家的長兄孫眉,是在海外讀書成長的。他久居海外,深悉僑情,‘凡我僑胞直接間接所受政治上之痛苦,罔不洞知’。長期的海外流亡生活和多次策劃武裝起義的革命實踐,使他對廣大愛國華僑懷有深厚的感情。他不僅體恤華僑的艱難處境,而且更深切地體會到華僑與祖國革命和建設的不可分離的關係,始終把華僑作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主要依靠力量之一。他說:‘華僑是革命之母。’这與清朝統治者把華僑一概視為‘海贼’、‘莠民’,有着天淵之別。  相似文献   

17.
《中華兒女》雜志多年來受到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厚愛和支持,使我們雜志社的工作人員倍受鼓舞,我們不僅要多報導優秀中華兒女的業績,而且要爲涌現更多優秀中華兒女作貢獻。《中華兒女》雜志社主辦的《留學生》雜志創刊一年多來,爲廣大有志去國外留學的讀者提供了大量留學的動態、政策和有關信息,制定了中華兒女海外成才計劃,有的讀者不僅了解情況,而且在積極創造條件准備申請留學這旅,真是心動不如行動。  相似文献   

18.
華人之窗     
法國華人經濟成長迅速旅法華人經濟在歷經近十年之發奮拓展之后,其经济實力已從“後來者”地位躍居歐洲各國華埠之首。華人聚居最多的大巴黎,更赢得了全歐華埠商業第一重鎮之稱譽。目前在法國的華族人數,保守的估計大約有二十五萬人左右。其中十八萬是印支華人,七十年代這批華人絕大多數分毫無有,孑然一身,但  相似文献   

19.
今年十月五日,是中華全國歸國華侨聯合會(簡稱全国侨联)成立三十周年在此前夕,本刊邀請全國侨聯的幾位元老談談侨联三十年來的歷程。  相似文献   

20.
寻亲访友     
田人森寻弟田人茂田人茂,四川達縣人,一九五○年曾在達縣醫藥公司做事,一九五九年去香港。知情者函告:四川達縣張家鄉田家店田人森。张苗仙尋子胡新庆胡新慶,六十歲,浙江嵊縣人,一九五一年曾从香港來過信,後无音訊。知情者函告:浙江嵊縣廣利鄉宋家墩村張苗仙。潘亞寿尋伯父潘亞祥潘亞祥,一百零三歲,廣東電白人,八十年前去新加坡。知情者函告:廣東海南島樂東鶯歌海鹽場基修隊潘亞壽。施埃莉尋父斯特勞斯·施奈德斯特勞斯·施奈德於一九四七年八月底離開妻子陳松梅、女兒施埃莉,在上海乘美國運輸船黑将軍號到聯邦德国路德維希堡,並於次年一月來過一信。知情者函告:上海常熟路一五七號中國福利會嚴福夫。鞏俊英尋弟鞏俊陞鞏俊陞(恒軒),一九四八年隨二○八師去台灣。知情者函告:北京東直門外萬紅里安裝公司通風一隊鞏俊英。 紀国麟尋姨奶黄謝振榮叔纪华傑 黃謝振榮,七十三歲,四川人,與其夫黃連茹由台灣赴美国;紀華傑,六十五歲,河南開封人,曾在南京國民黨國防部任職,一九四九年去台灣。知情者函告:河南開封洪河沿街八十五號紀國麟。胡庆安尋兄胡庆豐 胡慶豐,七十多歲,湖北枝江人,抗戰時期考入重慶國民黨軍校,一九四八年離滬,據說在台灣。知情者函告:浙江杭州杭大新村二十六幢五十七號胡慶安。張喜萍尋兄張義德張義德,山東冠縣人,一九四九年去台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