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伟 《台声》2009,(1):56-59
2008年11月13日至28日,笔者有幸作为全国台联台湾原住民丛书编委会访问团的一员,踏上故乡台湾的土地,展开一次难忘的观摩岛内原住民文化的深度采风之旅。 10余年间,我三次入岛参访,每次的特点和感受都大不相同。第一次在1995年12月李登辉当政期间,正值岛内首次民选领导人,竞选活动如火如荼。首次入岛,台湾的富庶和繁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第二次是10年后的2005年2月,随浙江和平小天使团入岛交流演出,此时,完成第一次政党轮替后的民进党当政已有5年。光阴荏苒,潮起潮落,大陆经济起飞的壮观景象与台湾发展的步履蹒跚形成鲜明对比,历史洪流10年间能够塑造两岸如此惊人的起落跌宕,令我感慨万分。本次赴台,政党又一次轮替,马英九上台,两岸关系经过大风大浪后归于平静和缓,但不幸又赶上全球性金融危机波及台湾,给这个身体已经非常孱弱的经济体雪上加霜。台湾面临的困境和萧条令人触目惊心。走在曾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如今却冷冷清清的台北华西街夜市,我不禁第一次为我的家乡的未来感到忧虑和不安。但此次的台湾原住民文化采风之旅却令人陶醉、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慈善快乐     
《中国残疾人》2009,(9):7-7
前几日,我去了一趟台湾,采访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在台湾的学术交流活动。这是我第一次用自己的眼睛看,然后来讲述我眼中的台湾。然而短短的9天,若谈人文、谈理念,对我是一个太心虚的命题。所以,在这个“稀有版面”,我还是老老实实记录下我在台湾接触的一些人、一些事。这些人和事,让“慈善”这个词在我眼前活脱脱地跳动,快乐,并充满教益。  相似文献   

3.
11月中旬,我参加了由郑必坚同志率领的学者代表团,赴台湾出席了《两岸一甲子学术研讨会》。我搞了一辈子外交,去过世界很多地方、这次去台湾可是第一次,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4.
刘隽 《台声》2010,(9):59-60
7月3日至10日,我随河南省新闻交流团赴台开展新闻交流参访活动。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宝岛台湾,多年来梦想的地方。通过8天的参访,台湾给我的印象:美、洁、礼、新。  相似文献   

5.
有时会觉得世界并不大,就是在地球那一头的天涯海角也会不期而通地见到台湾的老朋友。1984年春,我随全国台联组织的旅行团到巴西访问,在圣保罗的一次台湾乡亲的聚会上就见到许多老先生。我们都高兴、兴奋这一次会面。当台湾乡亲们——在大陆的和在巴西的——在异国他乡促膝谈心,唱台湾的山歌民谣时,有人提议——要我唱一首歌,我便唱了‘跑马溜溜的山上”这一首康定情歌。唱罢,就有一位老乡亲找我,说他在台湾时就听到这首歌,是台湾大学“麦浪歌咏队”唱的。我说,我也是在台湾学会唱的,我就是当年“麦浪歌咏队”的队员。这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徐蕾 《统一论坛》2008,(2):54-57
应台湾“中华资深记者协会”邀请,笔者随祖国大陆媒体参访团一行9人,于2007年9月上旬到台湾参访。并与台湾同行就“两岸媒体交流20周年”为题进行座谈活动。从台湾回来后,很多好友都问我:第一次去台湾,有什么感受?作为一个报道台港澳侨新闻的年轻记者,我想说,在此次一周的台湾行程里,收获了点点滴滴的感动。  相似文献   

7.
徐蕾 《统一论坛》2008,(3):56-60
应台湾“中华资深记者协会”邀请,笔者随祖国大陆媒体参访团一行9人,于2007上9月上旬到台湾参访,并与台湾同行就“两岸媒体交流20周年”为题进行座谈活动。从台湾回来后,很多好友都问我:第一次去台湾,有什么感受?作为一个报道台港澳侨新闻的年轻记者,我想说,在此次一周的台湾行程里,收获了点点滴滴的感动。  相似文献   

8.
曾经参加过台湾创意产业界在武夷山举办的一次交流活动,耳闻台湾的创意文化不仅体现在城市公共建筑景观方面,而且在生态农业园区自然景观方面,活跃的创意文化更是新奇叠出。不久前我有幸去了一趟台湾,除了一路观光,我还留心台湾创意产业方面的信息。让我感兴趣的是:就连普通的一些轻工产品制造,也寄寓着独特的文化创意。  相似文献   

9.
从1993年至1994年,我前后3次去我国的宝岛台湾。一次是去讲学,叫做“京剧之旅演讲团”,先后去了17所大学和近10个文化中心,台北、台南、高雄、新竹等地转了一圈,知音者不少。我国台湾和美国不同,懂戏的居多,我第H次带10人小队演出6场的感受也很深刻,和祖国大陆一样,他们是识货的I最大的特点是不保守,香港吃老腔老调,台湾却喜欢新戏,承认戏改和创作。当然他们眼里也不揉沙子,也要看最好的,过俩的。他们接受了我的表演和流派,欢迎我下次再去…多么盼望今后两岸通航,直通北京,那么,台湾那些很好的新剧目及优秀的演员,也应…  相似文献   

10.
周天柱 《台声》2011,(11):60-60
许多次从“台湾头”走到“台湾尾”,无论置身何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同为炎黄中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相似文献   

11.
杜少典  皮导 《台声》2023,(3):80-83
<正>我叫杜少典,1994年出生的河南人,如今带着台湾女友环游大陆。24岁,因为一次偶然机会,我来到台湾做交换生。那时候我有三个目标:一是在台湾跑一场马拉松;二是骑自行车环游台湾岛;三是找个女朋友。谁能想到,短短4个月的留学时间,我真的完成了这3件事,不仅找到了一个台湾女友,后来还把她带回大陆,开启了环游大陆之旅。  相似文献   

12.
王身璋 《黄埔》2009,(6):53-53
我曾先后三次赴台探亲访友,使我难忘的是每次都受到台湾黄埔同学的热情接待。特别是2008年7月21日至26日,黄埔校友、退役将军自驾小车,伴我“环岛游”,使我又一次深深感受到“亲爱精诚”的黄埔之情。  相似文献   

13.
汪毅 《台声》2001,(5):31-32
我真幸运于 2000年 12月至 2001年 1月在台湾作世纪之旅。   因缘,我再度踏上思念路,叩响了思念之门——台湾张大千先生纪念馆。   我第一次拜谒台湾张大千先生纪念馆是 1996年 5月 31日,迄今逾 4年半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情感垒筑的峰峦在我心中日高,那猿啼声、鱼戏声、溪流声、花木拔节声无不时常撞击我心扉,让我情牵梦绕这一天—— 2000年 12月 28日这个因缘而至的日子。   这一天清晨,天不时飘着菲菲细雨,像清明雨似的飘舞着万千思绪,伴我再度摁响了台北市上林区至善路二段 342巷 2号——台湾张大千先生纪念馆的门铃。…  相似文献   

14.
周天柱 《台声》2011,(1):66-66
近10多年来我曾多次深入宝岛采风,走遍了台湾的山山水水,可打开长长的记忆硬盘,给我印象最深的两次奇遇,竟是与“佳肴”、“花魁”有缘。  相似文献   

15.
返台探亲有感徐萌山我出生在台湾,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1993年9月14H,在大陆生活了45年的我,与夫人一起第一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探亲访友、扫墓、参观,3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基本跑遍了全岛,感受到了同胞的亲情和宝岛的变化。我离开台湾到大陆念...  相似文献   

16.
今年五、六月间,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我的《台湾风光》摄影展览。想不到我两年多以前的幻想和意念终于实现了。这使我很自然地回想起我的首次台湾之旅。一九七九年,我应台湾交通部观光局邀请,到台湾作了一次为期三周的旅行。我此  相似文献   

17.
林岷 《台声》2002,(6):42-44
2002年4月8日晚,我在北京的家中接到黄启芳教授电话(台北私立世新大学文学院院长,他是我在台湾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姑父徐鸿彰教授得意高足和义子,故称我“岷姐”,我叫他“黄弟”),告诉我他陪同台湾孔孟学会会长李焕先生一行下午刚到北京,住在钓鱼台宾馆。我告诉他,我曾在1990年、1991年访台时,在缪全生教授(是我叔叔林纪东的博士生———叔叔在台湾享有“法学界泰斗”的盛誉)陪同下,两次拜会我纪东叔的挚友李焕先生,己10年未见,很想念他,希望此次能够见面。两天后,黄弟电话告诉我说,李焕先生很高兴接受我访…  相似文献   

18.
詹高越 《台声》2002,(2):21-22
我对美丽富饶的家乡台湾,始终怀有一种深深的眷恋。尽管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对家乡已经有了很多了解,尽管台湾多年前开放探亲,台湾的亲戚大多来过,但我还是盼望着,能够亲身感受故乡山水的灵秀气息,能够在家乡与亲友团聚。2001年10月16日至23日,应台湾工笔画学会理事长张克齐先生的邀请,我随天津轻院艺术设计访问团访问了台湾,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一彰化县永靖乡新庄村是父亲出生、成长的地方。现在大伯家的堂兄一家仍在这里从事着养花业。养花业是个附加值较高的农业项目,有广阔的市场。堂兄一家以种花为业,据说一…  相似文献   

19.
王津平 《台声》2001,(12):10-11
1988年,我终于踏上了“隔着迢遥的山河”,踏上了在梦里已探望过无数次的祖国大地。那是我自1972年留学美国就想做而一直没有做的事。那一年,台湾解严,也是我自1975年返台后第一次离开台湾。缘起于美东第一次两岸都有人参加的夏令营,在林丽韫和林钗两位大姐热情的邀请下,我像登陆月球、梦游般一样地飞抵北京———接待我的人多是当时还回不了家的台胞以及台胞的第二代。海峡深情系两岸。每个全国台联的朋友都像自家人一样的亲。10多年来,我一直就有那么一个暖和和的感觉:全国台联就像我们的家———我们在北京、在祖国…  相似文献   

20.
李爱平 《台声》2003,(3):27-28
三四个月过去了,但台湾之行的一幕幕场景,仍时时萦绕在我的脑际,浸润着我的思绪———去年10月,应台湾基隆市工会的邀请,我随青岛市工会交流团第一次踏足祖国的宝岛—一台湾。或许是因为与青岛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使我在台湾8天的参访中少了许多身在他乡的感觉。尤其是基隆市,城市整洁秀美,街道依山傍海崎岖蜿蜒。气候湿润,空气清新并弥漫着海的气息,还有岛上随处可见的青岛啤酒,都会让我产生还在青岛的错觉。但是细想起来,打消我身在异地为异客那种陌生感疏离感的,还是处处涌动的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同为海洋的子民青岛市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