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来,国内各地暴雨成灾,尤其进入7月,暴雨灾害更为明显。灾难,令人触目惊心,又感慨万千——有些发生在城市,有些发生在乡野。城市内外表现形式不同,需要事后反思和补救的内容不同。不容否认的是,城市的基础设施理应远远好于乡村,更适合人生存和居住,因此,对于暴雨造成的城市灾害,更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2.
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危及城市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建设发展与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城市抗御治安灾害事故,政府是第一责任者;城市建设中应合理安全规划设计,倡导安全文化;注重城市公共安全基本建设,提高应对治安灾害事故的能力;加强对城市治安灾害事故的科学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3.
周长生 《中国减灾》2011,(21):46-47
近年来,因暴雨或集中降雨而引发的水灾越来越频繁,其灾害结果已渐渐由农村向中心城市蔓延,城区内涝现象严重,防灾减灾形势也越来越严峻。集中发威的"城市病"2011年6月以来,我国很多地方遭到强降雨袭击,杭州、深圳、南昌、北京等多个城市遭遇"内涝"尴尬。接二连三的城市,在倾盆大雨之后,汪洋一片,暴雨无一例外的造成了严重的  相似文献   

4.
特大暴雨及其引发的内涝、交通等一系列次生危机事件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由于暴雨灾害具有突发性、紧急性、易引起公共社会安全的特征,事件处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如何有效应对及处置此类灾害事件,最大限度降低对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损  相似文献   

5.
肖湘 《中国减灾》2012,(8):12-15
2012年的这个夏天,暴雨肆虐,随之而来是洪水、泥石流、城市内涝等灾害,一步步挑战着我们的承受极限。1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以来最强的特大暴雨,损失惨重。近年来,国内各地频频出现城中“看海”景象,长沙、武汉、杭州等许多大中型城市均因暴雨频发内涝,逐步将暴雨洪涝灾害导致城市内涝问题推上公共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6.
卢耀如 《中国减灾》2011,(17):38-39
从2010年多个城市内涝,到今年的暴雨致使北京交通受阻,无不给人们敲响警钟。合理规划建设、防灾兴利相结合才是城市安全运转的保障。暴雨灾害链对大城市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2004年7月10日北京发生"7·10"暴雨事件,时隔八年之后的2012年,"7·21"特大暴雨事件再次使首都蒙受重大损失。这两个暴雨事件,充分暴露了首都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突出了加强和完善首都防灾设施和地下设施重要性和紧迫性,值得警醒与反思。当前,我国城市总体上已进入高风险期和危机频发期。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建设上的具体体现,也是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004年7月10日,北京发生"7·10"  相似文献   

8.
金磊 《中国减灾》2006,(7):14-15
对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而言,更应从灾难中树立灾害预警意识,最大限度地应对城市“新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专家解析我国暴雨致灾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湘 《中国减灾》2012,(15):14-15
2012年入汛以来,我国各地暴雨致灾情况严重。暴雨及其引发的自然灾害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各相关部门关注的灾害类型。现阶段,暴雨引发灾害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原因值得我们从多方面去探讨。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处长姚秀萍指出,暴雨作用于不同的地表环境会造成不同的灾害,在城市造成内涝,在江河造成洪灾,在山区则诱发山洪及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由于滑坡、泥石流常常毁坏和淤埋山区城镇,冲毁交通线路和桥梁,破坏水利水电工程和通信设施,淹没农田,堵塞江河,灾害经常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影响局部区域人民生命、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张素娟 《中国减灾》2011,(11):46-47
近年来,因暴雨或集中降雨而引发的水灾越来越频繁,其灾害结果已渐渐由农村向中心城市蔓延,城区内涝现象严重,防灾减灾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集中发威的“城市病” 20i1年6月以来,我国很多地方遭到强降雨袭击,杭州、深圳、南昌、北京等多个城市遭遇“内涝”尴尬。接二连三的城市,在倾盆大雨之后,汪洋一片,暴雨无一例外的造成了严重的内涝以及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11.
论城市化学灾害事故防控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重特大化学灾害事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越来越大,并有向发展中国家蔓延的趋势.一旦在城市中发生重特大化学灾害事故,其危害将十分巨大.城市化学灾害事故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城市扩张,包围化工生产企业;二是各种易燃易爆化学品的用量剧增;三是危险化学品的大型运输;四是犯罪、恐怖主义活动和战争.预防城市化学灾害事故的主要方法是调整危险化学品的产业布局,严格其运输和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知识的宣传力度.要做好城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置工作,应将其纳入城市紧急事务管理体系,通过城市紧急事务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处置各类重特大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12年的这个夏天,暴雨肆虐,随之而来是洪水、泥石流、城市内涝等灾害,一步步挑战着我们的承受极限。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以来最强的特大暴雨,损失惨重。近年来,国内各地频频出现城中"看海"景象,长沙、武汉、杭州等许多大中型城市均因暴雨频发内涝,逐步将暴雨洪涝灾害导致城市内涝问题推上公共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因暴雨或集中降雨而引发的水灾越来越频繁,其灾害结果已渐渐由农村向中心城市蔓延,城区内涝现象严重,防灾减灾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集中发威的“城市病” 20i1年6月以来,我国很多地方遭到强降雨袭击,杭州、深圳、南昌、北京等多个城市遭遇“内涝”尴尬。接二连三的城市,在倾盆大雨之后,汪洋一片,暴雨无一例外的造成了严重的内涝以及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以来,多场暴雨降临全国各地。北京、长沙、扬州、合肥、重庆等地的人们就像城市困兽一般,被暴雨阻断了回家的路。暴雨"虐"城,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拷问,还有怎样把这种拷问转化成让城市更完美的动力。基础设施不是美丽的摆  相似文献   

15.
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积雨云中形成。中国气象局规定,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对全国351座城市的调研表明,2008-2010年的3年间,全国有62%的城市发生过暴雨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2,(8):2
正要使每个人都在城市获得幸福,就需要每个人对这城市付出努力,无论言语,还是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城市中创建一种文化,一种可以传承的城市文明,一种真正的城市精神七月,一场暴雨使北京数十人丧生,人们开始重新检讨城市建设与治理的重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宣传语道出的是现代人的心声。但什么样的城市才会让生活更美好?北京无疑是诸多城市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在北方,很多省会城市都在仿照北京造城,像北京一样的二环路,像王府井一样的购物街,像CBD一样的商务区,更有甚者连地标建筑物都起名叫"国贸"。人们有理由相信,北京是中国城市的榜样。但这个最应该成为样板的城市,却在一场大雨后显露城市化背后的诸多弊  相似文献   

17.
媒体广场     
《人民公安》2010,(11):5-5
<正>《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第18期广州"受洗"广州城病了,一下雨就感冒。最近的数场暴雨,更让这个城市的基础建设岌岌可  相似文献   

18.
王蕾 《中国民政》2011,(7):50-50
我国暴雨洪涝灾害历来多发。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气候变暖带来的暴雨异常,以往一些防洪任务相对不重的城市也频繁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给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本文试对城市暴雨洪涝灾害成因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如何防范应对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城市洪灾加重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骞 《中国减灾》2002,(3):42-42
每当暴雨降至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时,总有一些人、车泡在没膝深水中的场面出现在电视画面中,令人担忧. 有专家分析: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挤占了原有的蓄涝池塘和排涝水渠.加之硬化地面大幅度扩展,草地、运动场地的垫高,使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城市洪水伴随着城市发展向我们逼近,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20.
气候适应型城市实质上是韧性城市理论的实践与应用,实现了安全理念从“有”到“无”的逻辑转变:即从传统的关注风险如何应对转变为如何创造安全;从以往应急管理思维下如何应对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单一或复合灾害,转变为关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如何保障生命线正常运转或在灾害冲击下科学有效应对并迅速恢复。气候适应型城市需要搭建智能应灾技术体系和智慧应灾社会体系,通过响应、检测、学习和预测去主动实现气候适应,培育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