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文化主权是民族国家在实现国家文化利益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自主的最高权力。由于不同的权力要素在国家文化主权构成中的价值地位不同,国家文化主权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核心——外围"的结构态势,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发展的独立自主权是构成国家文化主权的核心要素。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意识模糊、国家文化软实力不强以及国际文化霸权是中国国家文化主权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中国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既要有以"安全论"为主导的防御性目标,也要有以"建构论"为主导的进取性目标。建构现代意义的中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秩序的重建,乃是中国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构建的要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于“汇与派”的注脚 ,对国家主权理论进行了梳理。其中 ,相对国家主权的理论较之于绝对主权和虚无主权来说是正确理解国家主权性质的理论 ,相对国家主权在实践中更符合国际社会的现实和发展要求。这就是相对国家主权的汇。接着 ,本文系统阐述了相对国家主权在国际法层面上的一系列表象 :国家主权行为必须受国际法一般强行规范的司法制度的约束 ,国际合作是各国主权协调与让渡的结果 ,国际争端的解决途径表明国家主权受 (准 )司法制度的裁判 ,国际私法的产生与发展表明国家主权在与适用外国法律的较量中显示出它相对性的一面。此为相对国家主权的派。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关系的现实中,国际民主的实践与主权制度相联系,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主权制度的理解与实践上存在的不同集中表现为主权制度本身的弹性变化。通过对主权制度的历史、现实演变以及相关理论的分析,能够发现其实两类国家对于主权制度看似矛盾的理解与实践反映的是"共同但有区别"的国际民主的诉求。  相似文献   

4.
西方近代以来有两种民主理论传统,一是民主主义传统,二是自由主义传统。前者的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原则,后者的基本原则是人民同意原则。学界对这两种原则存在诸多误解,如把人民主权理解为自由主义的民主原则,或者把人民主权原则与人民同意原则混淆在一起,或者把人民主权原则理解为西方政治的现实等。实际上,这两种原则存在明显的区别,前者体现的是统治的民主,即人民直接掌握立法权,后者体现的是被统治的民主,即最高权力掌握在代议机构手中。二者在实践中都存在诸多困境,其中人民主权的困境使其在西方政治中还无法成为现实,但其中的合理因素即公民对法律和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仍可能具有克服自由主义民主弊端的潜力。当代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民主主义的民主传统。  相似文献   

5.
一、消费热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 ,我国的消费体制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由传统的供给导向型转变为需求导向型 ,卖方市场让位于买方市场 ,生产者主权也让位于消费者主权。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十分明显 ,积极寻找和培育我国城乡今后的消费热点 ,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将有以下重要意义。①消费热点的形成和发展 ,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市场经济是市场取向 ,生产者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意愿和爱好。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  相似文献   

6.
人民主权原则在越南宪法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对国家制度的原则性规范,原则性是宪法规范的特点。人民主权原则,就是在人民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国家是人民的共同体,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人民主权原则在越南宪法中的体现及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在思想认识和现实中,人民主权原则的体现在越南宪法中只是宣言;宪法中没有具体规定人民实现监督的权力;国会还没成为最高权力机关;立宪权还未真正属于人民。  相似文献   

7.
哈特和奈格里《帝国》一书的核心论点就是,随着冷战结构的松动,资本主义市场与生产全球化的阻力被扫除,在全球层面出现了一种新的主权结构,这就是帝国。这种新帝国主权区别于传统国家主权,又不同于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帝国主义,而是一种新型全球性司法主权形式。哈特和奈格里通过美国宪法的理论演绎得出的帝国主权理论是与现实的民族国家主权相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家主权虽然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但是这并等于一种帝国主权取代了国家主权,帝国主权理论与现实民族国家主权是相悖的。两位作者从美国历史出发建构的帝国主权理论暗含了一种美国中心主义的思想,为美国全球霸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自主选择权"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兴运 《理论导刊》2005,3(4):63-65
自主选择权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主观自愿,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所享有的自由选择商品或者服务、实现其消费利益的一种手段,它由主观自愿权和客观自由权构成.自主选择权作为消费者的一项重要权利,应该受到保护和尊重.消费者在行使这一权利的时候应该坚持"依法行使"、"相对行使"的原则、应该有一定的限度.立足现实,要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在WTO首次将农产品贸易纳入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大背景下,粮食主权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2001年WTO多哈回合开启,旨在进一步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但进展并不顺利,每次会议都会招致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农民高喊"粮食主权"的口号而举行抗议与示威。因此非常有必要重新审视WTO农产品自由贸易规则对于发展中国家粮食主权所产生的影响。文章从粮食主权的含义与原则入手,阐述了WTO农产品自由贸易规则的内容,并分析其对发展中国家粮食主权实现带来的挑战,最后提出下一轮WTO农业谈判中对农产品自由贸易规则应作出必要的改革以更加有利于实现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主权。  相似文献   

10.
主权理论自布丹在16世纪提出以来,几经变迁。当今世界,全球化挑战主权国家的现实,必然地引起人们对传统主权国家观念的重新思考,许多新的国家观和国家主权观也因此应运而生,科科申的主权观强调的是主权的强化,而不是弱化或终结。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让渡是国家适应全球化趋势,对主权行使方式做出的适应性调整,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国家利益,但同时,国际关系的现实是民族国家并不愿意让渡主权,发展中国家如此,发达国家亦然,原因是在国际关系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国家主权让渡的困难和问题,所以,在全球化时代,主权让渡是一种长远趋势,但民族国家不会轻易擎起主权让渡的大旗。  相似文献   

12.
章文岚 《学理论》2012,(11):28-29
卢梭所提出的"人民主权"理论,认为主权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而贡斯当却认为卢梭的这种主权思想过于抽象,提出与之相对的具体的人民主权理论。两位思想家在主权理论上的分歧体现在:人民主权的基础、人民主权的界限及其人民主权的实现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辩了生态主义语境中主张或认可"弱化国家主权"观的错误,认为其西方鼓吹者欲以此达到既抹煞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责任又推卸现实的应有责任,同时剥夺发展中国家某些应有的权利从而遏制其发展的双重目的,体邋现出一种"环境法西斯主义"的本质.反对弱化国家主权论,决不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解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中可以借口或因惧怕弱化其主权而拒绝自主性合作或承担应有的现实责任,否则倒真会使自身陷于孤立被动而最终真正削弱主权地位.  相似文献   

14.
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乃是金融消费者权利体系中的核心性要素。维护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是实现法的实质正义价值、激发金融市场创新活力、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实然需求。我国既有的民商、经济法律制度在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保护上多付之阙如。实现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的现实进路,应从相关域外经验镜鉴的基础之上,通过厘定金融消费者概念、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强化金融经营者的信息披露义务与规范金融经营者的劝诱行为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主权是一国在保护和弘扬本民族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力 ,是维护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现实力量。当前 ,基于网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网络文化 ,对民族国家的文化主权提出了新挑战。在文化日益开放和网络文化日益发展的条件下 ,民族国家既要积极参与文化开放和文化全球化 ,又要有效地维护国家文化的主权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的关键是控制核心经济主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济全球化在表面上看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 ,似乎是一种双赢的游戏 ,但揭开经济全球化的面纱 ,我们看到 ,发达国家始终是最大的赢家 ,WTO一揽子协议便是例证 ;经济全球化并未改变权力的欧美中心主义 ;全球化实质上是西化、美国化。尽管如此 ,发达国家不仅从未限制、牺牲自己的经济主权 ,相反 ,在各个阶段都不断强化经济主权 ,并不断挑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历史教训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 ,融入经济全球化主流 ,要摒弃传统的经济主权观 ,但更要牢牢控制核心经济主权  相似文献   

17.
论行政法律责任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坤世 《行政论坛》2006,2(5):57-60
现实社会中的任何一项规则或制度的确立都有其存在的逻辑前提和理由。作为现代行政法学核心范畴之一的行政法律责任,其理论基础是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权责统一、行政法治以及道德指引等理论。  相似文献   

18.
试论行政程序中听证制度的民主与法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主法治作为一种发展趋势的当代 ,立法固然重要 ,民主也让人向往 ,而根本的是使每一项制度成为国家、公民生活中的一部分 ,成为形成内在信念的必然前提。听证就是这样一种制度 ,它是对人民主权的尊重 ,是民主的现实化进程 ,是法治在行政行为中的具体化 ,它有利于法信仰的形成、有益于公民意识的增进、有助于控权的实现 ,因而有着普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六日,邓小平同志在和台湾、香港知名人士谈话时,提出了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式实现祖国大陆同台湾统一的构想,后来又推广到用来解决中国恢复行使对香港、澳门的主权问题。几年来,经过中英、中葡的谈判,香港、澳门的主权收复问题,将在本世纪末予以实现。台湾问题也将按“一国两制”原则得到解决。祖国的统一将变为现实。“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港澳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且在  相似文献   

20.
人权是社会的、历史的、具体的、也是发展变化的。从中外人权发展的历史看,有主权才有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中国人权的首要问题,西方的"人权外交"只是维护其国家利益的工具。维护主权、促进人权进步的斗争,涉及政治经济制度的基本建设,涉及综合国力和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为了维护主权,我们必须集中精力,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