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将行政不作为纳入司法审查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中还存在相对较窄的受案范围使诸多权益受损无法获得救济,起诉主体的过度限制剥夺了部分权益受损者的诉权,行政不作为诉讼的结果使部分权利救济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应通过建立抽象行政不作为诉讼制度,扩大受案范围;建立行政不作为公益诉讼制度,拓宽起诉主体;完善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制度,保障救济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生态环境损害、维护环境公共利益,我国逐渐建立了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为基础的生态环境损害双轨制救济模式。其形成具有学理上的合理性,并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常规路径。面对生态环境损害双轨制救济模式存在的公私法救济错位和双轨制融合不畅的制度困境,有必要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行政主导型救济模式:采用融合路径对现有环境治理制度进行修正,以国家环境保护义务要求为引导,实现行政修复义务与民事修复义务的协调,并厘清各类型环境治理制度的顺位。  相似文献   

3.
陈党  刘华钧 《学习论坛》2012,(10):76-80
公务员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这是公务员身份保障权的基本内容。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包括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在内的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在我国,公务员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人事处理不服,只能申请复核、提出申诉和再申诉,缺乏有效的司法救济。这样的制度设计既不利于公务员权利的保障,也违反了司法最终救济原则。因此,必须尽快修改《行政诉讼法》,把涉及公务员身份关系和重大财产关系的内部行政行为有条件地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4.
刘丽 《共产党人》2008,(14):37-38
法治社会之中,司法对政府行为拥有最终的审查权。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会因被管理者的不服而被以诉讼方式提交司法进行审查即引发行政诉讼。我国于1989年按照世界众多国家普遍的做法建立了行政诉讼制度。现实社会生活中,行政机关会因其具体行政行为不当或违法造成被管理对象的财产权益和人身权益的损害而招致诉讼。如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确实不当或违法,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公平正义、人权保障的法治社会,建立完善的行政救济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然而,我国现有行政救济制度在受案范围、审查标准、救济程序、救济渠道等诸多方面与和谐社会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完善现有行政救济制度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行政指导是运用国家权力的过程,难免会对相对人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行政指导的法律救济就显得尤为重要。行政指导法律救济的理论基础基于信赖利益保护原则、权力制约原理、行政程序法的目的。当前,我国对于行政指导的法律监督与救济还比较薄弱,实践中,必须畅通行政指导的司法途径,完善行政指导的行政救济,厘清国家赔偿和国家补偿的界限。  相似文献   

7.
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一整套行政救济制度,包括完整的实体法和程序法,《行政复议条例》也被《行政复议法》所取代,但在实践中现行的行政救济制度尚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完善我国的行政救济制度,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万高隆 《求实》2005,3(12):59-6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安全有序、公平正义、人权保障的法治社会,建立完善、有效的行政救济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我国现有行政救济制度的内在要素与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足,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适应。树立法治观念、坚持依法执政、加强权力监督与制约、完善行政救济立法,保障行政救济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及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丁智慧  谢科 《理论建设》2011,(6):109-110
我国有关商业秘密救济制度的立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核心,以刑法、合同法、劳动合同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行政法规等为辅助的一套法律制度,构建了民事、行政和刑事多个角度对商业秘密进行救济的法律框架。就几种救济途径比较而言,行政救济具有主动、简便、灵活的优点,发挥着刑事救济和民事救济等其他救济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公务员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培训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职位的要求,通过各种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公务员进行政治理论、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它是有效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础一环,是公共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只有完善公务员培训工作,才能在根本上优化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结构,促进行政业务行为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改善政府行政绩效。然而,现实中我国公务员培训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概括起来,这些问题主要有:一、培训目标错位培训目标错位具体表现在培训目标“高校化”。普通高校的行政管…  相似文献   

11.
关于行政合同司法救济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合同的救济主要是对行政合同缔结、履行中产生纠纷的救济,其救济主要是针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救济。文章明确了行政合同行政诉讼救济的前提——行政合同案件可以而且应该纳入行政诉讼范畴,并对行政合同行政诉讼救济的范围作出清晰的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政合同诉讼救济制度的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之弊端的基础上,对美法日等法治完善国家的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进行了分析、借鉴,在此基础上,从完善我国行政救济制度和重构司法救济制度两方面提出了加强对公务员权利的保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的无效行政行为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效行政行为因具有重大的明显的违法情形,自始不发生任何法律效力,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行政相对人对无效行政行为有两种对策;温和而言,可以不受任何时间限制地通过申诉,申请复议,提起诉讼等途径寻求救济;激进而言,完全可以无视其存在,拒绝履行义务,直至采取对抗形式进行正当防卫,我国对无效行政行为的立法刚刚起步。应该根据法治原则和宪法精神,修改现行的有关法律规定。尽快确立和完善无效行政行为制度。以适应新形势下依法行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法律规定,公务员重大行政过错(故意或重大过失)的侵权主要由国家承担行政侵权赔偿责任,公务员基本上不承担赔偿责任。这不仅使得被侵权人难以寻求有效的救济途径,不利于保护国家利益,也不符合行政法实现公平的价值取向。设置公务员重大行政过错的侵权赔偿责任制度能有效促进公务员依法行政,防止公务员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充分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5.
公务员是具有特殊双重身份的行政人,行政责任的承担需要有相应的权利救济。我国立法对公务员权利救济的制度规定还不够完善,申诉控告程序规定笼统,操作性不强,司法救济的法律依据还没有确立。  相似文献   

16.
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行政救济制度,但仍存在一些疏漏与不足.在行政救济的途径上,复议前置、终局变议等规定增加了行政救济成本,限制了相对人的行政诉权.在行政救济的范围上,法律规定的内容相互冲突,救济的范围失之过窄.在行政救济的对象上,缺乏对与受行政行为直接影响的相对人、有经济上利害关系的相对人的保护规定.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行政道德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以及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活动中形成的并应当遵循的自律原则和行为规范。行政道德建设既要靠教育 ,又要靠制度。本文则着重分析行政道德建设中的制度需要及制度安排在行政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并讨论了行政道德建设中的制度创新。一、制度安排是行政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首先 ,行政道德的主体是政府和公务员。从公务员和政府来讲 ,一方面 ,它们是公众利益的维护者 ,一切行政行为从原则上讲必须符合公共利益。另一方面 ,按照公共选择理论 ,进入政府的各类公职人员也是经济人 ,都会…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对公务员的素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对公务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和知识更新,才可能满足各种需要.我国公务员培训制度已经建立,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国外,公务员培训制度已经走过了相当长的时间,相对较为完善.通过对外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的了解,辩证地学习与借鉴,有助于促进我国公务员培训的发展,为国家行政管理提供所需人力资源.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都属于英联邦国家,在历史文化传统和政治体制上比较相近,两国的公务员培训管理体制也基本相同,在公务员培训上都有其显著的特色,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周琳 《唯实》2014,(10)
我国现行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存在制度规定缺乏统一性、权利救济范围相对狭窄、权利救济管理机关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救济秩序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等问题,完善公务员权利司法救济制度要确定司法救济权,构建独立的救济机构、明确司法救济的范围和时机,确定司法审查标准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是一个国家公务员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由于我国素有重义务轻权利的传统,在国家公务员法律体系中对于公务员的权利保障和救济制度之申诉、控告和申请仲裁的权利保障等,基本上被排除在司法救济之外,表现在法律制度缺位、救济渠道单一等方面。因此,只有加强立法保障、确立司法救济、完善行政救济以及强化特别权利保障,才能更好地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免受侵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