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书庆 《求贤》2011,(8):13-13
中央和市委强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人力社保部门肩负着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其党建工作者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应把握人力社保工作特点,站在大局上思考党建工作.明确着力点.选好结合点。只有这样,思路建议才有前瞻性.思想教育才贴近实际,推动工作才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2.
岳洪 《求贤》2012,(2):11-12
2012年河北区人力社保工作.围绕全区发展“三个经济”和“五大战略”的部署要求.把保障与改善民生、服务人才与服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扩大就业总量,完善社会保障,优化人才结构,提升服务效能,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相似文献   

3.
《红岩春秋》2014,(11):65-65
自治县成立30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石柱县人力社保人始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己任,用汗水和智慧,谱写出人力社保事业发展的传奇篇章。1981年,县劳动服务公司成立,开启了全县就业服务工作。全县在促进就业创业、职业培训、基层平台建设、困难人员援助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若干政策方面不断完善,形成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为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全县就业工作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奋斗》2012,(11):7-7
近年来.宝清县委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各级党组织有效服务民生、着力改善民生、切实保障民生,让人民群众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一、坚持高起点谋划,把各级党组织有效凝聚到改善和保障民生上来。科学发展,民生为先。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问题,县委先后出台了20多项政策文件,组织实施了财税增收、信访化解、市容整治和城市建设“大会战”,兴建了一大批改善民生重点项目。围绕加强对民生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以服务保障民生为重点内容的党组织工作例会、定期报告、专项推进等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民情反映、民生决策、群众评判等17项民生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孔长起 《求贤》2011,(2):4-7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人力社保事业再上新水平的关键之年。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和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的部署要求,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抓民生、促发...  相似文献   

6.
《求贤》2010,(8):35-36
天津市东丽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区委“三四五六”的发展计划,把改善民生和提高干部队伍管理水平作为人力社保工作的着力点,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招法,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欣庆 《前线》2012,(11):42-44
人力社保部门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肩负着开发和配置人力资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全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紧紧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大力弘扬北京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服务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新作为,为推进首都科学发展和世界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和坚实的民生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基层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党和国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要找准新时代社保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每个人的心坎上。强化主体责任。社会保险工作关乎民生稳定,特别需要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作保障。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充分认识到经常性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落实主体责任,既要强化集体领导的  相似文献   

9.
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会议强调,“‘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这就为2011年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围绕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住房、文化、社会稳定等民生领域,注重管理创新,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2,(6):43-43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加大民生投入,本身就是结构调整,是转方式的应有之义。要适应群众的新期盼,把民生工作放到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1.
群众肯定、鼓励和拥护改善民生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每一点进步,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新形势下。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突破口,以民生改善凝聚民心,以民心凝聚发展合力。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20,(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民生工作提出新要求,寄予殷切期望。2019年7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紧迫问题,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重点攻克"三保障"面临的难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书记的讲话,为内蒙古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  相似文献   

13.
考核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了全市中心工作是什么,就重点考核什么。通过设置科学的考核指标,把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体现出来、传递下去,使各级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形成上下一致推动发展的良好格局。特别是在民调机制引领下,各区县把改善民生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的内动力——工作重心、组织保障、经费投入等向民生倾斜,攻坚民生大事,做细民生“小事”,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比翼齐飞的科学之路。  相似文献   

14.
《新长征》2012,(3):32-3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执政理念的具体化与集中体现,是我们每个共产党人必须遵循的宗旨。  相似文献   

15.
范国文 《奋斗》2010,(7):34-35
<正>民生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既是理政之根本,也是和谐之先务。大庆市始终坚持把促进就业工作、完善社保体系放在优先位置,因地制宜精谋划,狠抓落实促惠民,在民生建设的重大实践中描绘新的美好画卷,努力构建"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生态和美"的"五和"愿景。我市先后荣获"全国就业再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被批  相似文献   

16.
保障民生是执政之基,兴国之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是保障民生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保障和改善民生,若离开科学发展,民生问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我们要把推动科学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来激发广大人民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重视、善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能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对各级干部能力素质水平的综合检验。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把群众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群众呼声作为工作第一信号,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8.
民生是发展之基、和谐之本。“十一五”以来,庆阳把改善民生作为促进发展、构建和谐最管用的“减压阀”,建立健全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保就业、防灾减灾、安全防范等“七大民生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河南省召开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和河南省“十二五规划”都再一次强调了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不仅坚持把就业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且也传递出河南就业发展的积极的、良好的前景。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都强调了中原经济区建设,这就使得政府决策、基本规划,有了一个实在的平台依托,  相似文献   

20.
李淑玫 《共产党人》2007,(24):45-46
党的十七大把继续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列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把民生问题当作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了突出位置。这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